現在的中國文學究竟處於一個什麼狀態?

眷戀清晨

題主過於謙虛了,從你的提問內容看,你對中國文學的現狀蠻有了解的。就像你說的,最近這幾年,非虛構文學的成就高於虛構文學。

但是且慢,你絕不覺得“非虛構文學”這個概念有些怪嗎老實說,這是美國人發明的一個最傻的詞。打個比方,看見一個裝水的容器,我們肯定至少給它一個功能性的概念,是盆子,是水杯,是保溫瓶,諸如此類。我們絕不會指著一個東西說,這是“非水瓶”或者“非盆子”。同樣的道理,“虛構文學”是功能性的名詞,但“非虛構”的荒唐程度就不亞於“非水瓶”了。為什麼不用以前的“紀實文學”呢?我看,那些自稱“非虛構寫作”的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卑。

好了,我們現在進入正題,談談中國文學的現狀。

還是要注意概念——我們談的是中國文學的現狀,不是教科書上煞有介事的“當代文學”。後者的爭議非常大,以至於連起始時間段都還沒有共識,因而沒法談。而眼下的中國文學究竟是個什麼狀況,我倒能給大家聊上幾句。

概括地講,眼下的文學整體上很平淡。要形容這種平淡,大概跟形容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差不多。健康情況尚可,工作狀態尚可,生活質量尚可,沒病沒災,無聲無息。

我這麼說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含糊太主觀。那麼我就用一個指標來證明我對中國文學現狀的評價吧。什麼指標?那就是眼下最有認知度的文學獎項。我個人覺得這個指標很重要,雖然寫作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工作,但文學本身卻是一項很公眾化的事業,故而文學獎很能說明問題。

前不久,北京師範大學對中國網民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他們對文學獎項的認知度。其中有幾項結果很有意思。一個結果是,大眾對文學獎的認知普遍較低,而46歲至55歲的人對文學獎的認知高於其他年齡段。這說明什麼?說明中國文學的現狀之一:讀者老化嚴重,相關的,文學創作的面向必然也不會年輕。第二個結果是,對文學獎項認知度較高的人群往往學歷也比較高,職業依高低為序,分別是企業老闆高管、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以教師醫生為主的專業技術人員、高校學生。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中國文學的讀者精英化程度偏高,相關的,文學創作的小圈子化肯定免不了。

好了,就談到這兒吧。


西閃

中國當代文學處境還是挺尷尬的。如果從縱向歷史視角來看,中國古代文學有漫長的歷史和璀璨的成果,現代文學史上也有魯迅這樣的大師級人物,當代文學作品雖然多,但精品比例小,也沒能產生震古爍今的大師和大師級作品。

橫向來看,中國不能算世界文學的重鎮,雖然中國人多,但優秀的中國作家比例並不高。就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情況來看,中國至今只有一個莫言,在2012年得了獎,而英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的諾獎得主已是多得不可計數,即使在亞洲,中國也比不上印度、日本。所以,不能說中國當代文學已經到了一個多麼高的地步。

但是,也要看到,中國當代文學從所謂的新時期開始算(1978年之後),也不過四十年的時間而且還要拿出大量的時間來清理之前的歷史負債,能在短期內走到今天這模樣就算不錯的了。更大的問題的是,在中國創作文學有太多外界因素的限制,其中有些因素我不說你也懂,而有些因素則更難避開,比如拜金主義和物質慾望對文學的糾纏——事實上,歐美髮達國家比中國市場化程度更高,但人家的文學早就走過了應激反應階段,而是能客觀而自然地面對資本社會,併合理地反映在文學現象中。

說到底,中國當代文學的問題一方面在於先天不足,後天又缺乏有實力和野心的偉大作家的抬升,導致當代文學是“一地雞毛”的狀態。我覺得假以時日,中國當代文學還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畢竟未來還很漫長,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會有所提升。


黃帥

文學!這個話題本身很大,中國文學!處於什麼狀態還是要看我們一代一代人的生活環境(指的是社會大環境)比如現在普遍的社會矛盾是青年人群焦慮躁動,嚮往對於成功的短平快!那麼到底在什麼狀態呢?我感覺是 青黃未接 而不是 青黃不接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依靠祖國的強大和穩定幸福的生活!也就是拳頭大!古人說:"保暖思那什麼,文學更是一個要穩定環境發展的東西。"當然了也肯定有人說也有戰爭文學和好多畸形環境下產生的文學,反正我是不會想去處於這種環境中的!會有人接上的,江山代有風流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