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龍可以扛走金庸的大旗

正月初一,百無禁忌。

這兩天遇到不少的熊孩子,但是跟他們相處之後的第一感受就是:世上真的很難有老頑童這樣的人!

因為像老頑童一樣活著的人,往往會夭折。

人的成長,從任性到理性,從魯莽到冷靜,從活潑到穩定,都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無法做到的,就叫做老頑童,俗稱巨嬰症。

當初寫董小姐那篇文章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我在批評董明珠,恰恰相反,我批評的是那些引董小姐之言為己用的人,正如那些引狼性競爭為自家企業方針的人——其實他們還不夠這個資格說這些話,用這種模式。

下屬要進步,領導也要進步,這個世界向來如此,誰不進步誰就會被淘汰。

但是怎樣才叫進步呢?

每年看能把人火化一百次的書?

每年遊能繞地球一百圈的地方?

每年學別人的成功管理方法論?

事實上,大多數人的進步,只是不停地給自己增重而已。

而胖子,並不比瘦子好多少。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一邊吃健康的食物,一邊做合理的運動。

講到這裡,才能回到咱們今天要說的主題——為什麼偏偏是古龍接過了金庸的大旗?

不論金庸迷們願不願意承認,古龍相對於金庸,都是進步了的,如我所說,不進步的,會被社會淘汰,比如今天的武俠。

武俠的沒落,就是因為沒有新的進步!

只是古龍的進步,是建立在金庸的基礎上,正如金庸的進步,是建立在民國南北派的基礎上的。

在古龍接手的時代,名家輩出,他絕不是其中最耀眼的那個人,臺灣本土就有古龍曾經多次代筆的三劍客,香港當時也有幾位知名武俠作家。

但是金庸感覺到:只有古龍真正是把武俠寫進步了的,寫出了新境界的。

古龍並不是被欽定的那個人,這世上沒有欽定這回事。

就算金盟主指定古龍來接班,寫得不好一樣會被否定。

金庸選中古龍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年輕人會被認可。

這一切的一切,無非是因為金庸看出來了武俠前進的方向。

武俠前進的方向,就如進化論一樣,也是人前進的方向。

在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很少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好的人就被當成好人,對自己不好的人就被當成壞人。

所以古代的刺客,遊俠,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慷慨重然諾之人。

但是這些人最終成了別人的棋子,刀子。

隨著咱們的成長,咱們開始明白,要學會以他人為中心,自尊自信自強,尊重他人,愛護他人。

於是有了金庸的時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但是這些人就像人生路上少有的成功者一樣,在他們偉光正的形象感召下,是無數犧牲在前進道路上的仁人義士。

童話故事寫到結婚就結束了,所以結了婚之後會是怎樣?只有長大了,結婚了,才能有感受。

武俠故事常常寫到功成名就,感情有了歸屬就結束了,但是這些人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真正走上了郭靖這種地位和高度的人,會不會變化呢?

在這江湖上摸爬滾打,奮力向上,究竟有什麼樂趣呢?

這些都得是人到中年以後,才能慢慢反思清楚的了。

當然,我說的不是那些整天轉發些《太可怕了》《緊急通知》之類營銷文的中年人以及老年人。

金庸寫過中年人,但終究不在主旋律上。

而古龍就是那個中年人,帶著理性的智慧,中年的成熟與魅力,走上臺來。

大家說了:誰說的,古龍這人我是知道的,他寫的很多書,都是垃圾一樣的。

這話說得沒錯,譬如古龍的第一本書《蒼穹神劍》,連《鬥破蒼穹》都比不上,但是咱們討論武俠作家的作品的時候,一般都討論的是他們的代表作,最高水準的一系列作品。

譬如金庸,他的碧血劍和書劍恩仇錄,其實寫得就很生澀。

古龍試圖刻畫中年人的智慧與成熟,風情與性格。

他用中年人的理性去反思少年,去分析社會。

所以他筆下的人物,總給人一種濃濃的中年大叔的感覺。

而且古龍開始強調智謀,引入邏輯分析,雖然他的文字很浪漫,很天馬行空,人物對話也很有趣,但從來不會顯得邏輯簡單,蘊含著一種成年人的智慧。

這也是為什麼他筆下常常有些男女之間的不可描述——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還有啥不可描述的?

何況大多數人的中年,總是有些貓膩的。

尤其是當時的港臺才子裡,幾乎有一大半都是酒色之徒。

而在金庸的筆下,這檔子事還像是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懷春心事,一旦上了鏡頭,兩人剛接個吻,鏡頭就挪到窗簾上讓大家看西北風了。

而且金庸設計的不少智謀橋段,看起來讓人覺得有時是反派智商有點低,有時是主角的存活完全是靠著運氣。

這也是古龍極力想要反駁的一個方面,他可不希望年輕人們一腔熱血傻頭傻腦,最後成了犧牲者。

所以李尋歡這個成熟智慧的大叔給阿飛帶路,葉開這個少年老成的大叔給傅紅雪帶路。

多年後,阿飛成了一位中年大叔(參見《邊城浪子》)。

傅紅雪也變得成熟而智慧(參見《天涯·明月·刀》)。

中年人的形象,在武俠中大約有兩類。

一類是楚留香,如皓月清風,行雲流水。

一類是郭靖,如冬日暖陽,和煦春風。

但是大多數中年人既未如楚留香成熟風流,也未如郭大俠父愛無邊,而是變成了不少少年人討厭的那種人。

為什麼古龍寫出來了這樣的中年,扛走了金庸的大旗,其他人卻做不到呢?

少年向中年只有這一種過渡方式嗎?

當然不是,但是社會還是遵從著成功者思路的,誰會關心一箇中年流浪漢每天在做什麼呢?

誰會想寫那些整天轉發朋友圈和打麻將的中年呢?

當然,作為配角或許會有出彩的時候。

誰會一輩子總是去看少年的故事呢?

找到大家的目光,承接前者的思路,然後推陳出新。

當然,更重要的是寫作本身的能力。

大多數人的構思遠遠勝過自身寫作的能力,但是一寫出來,呵呵。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作家,導演,被人承認有想法,但是卻搞不出來好作品。

古龍的第一本書,在情節,人設,橋段設計上也都還不錯,但是寫出來的書呢,恕我直言,一本垃圾。

很多人的人生,往往也都停留在了【很有想法】這四個字上。

尾聲

金庸當然不會一直寫少年時代,畢竟少年安得長少年?

只是大家不可否認,他書中的許多情節,安排的很少年。

很多少年嚮往著成為郭靖這樣的人,但我要說一句,如果沒有黃蓉,郭靖恐怕早就掛了。

但是金庸的大師功力體現在哪裡呢?

你看他對大局的把握,對大場面的控制,尤其是一些官場局勢的刻畫,以及人物之間的對話,完全體現出了他的水平。

古龍當然也不完美,他的文史功底不好,他的閱讀量和寫作能力都是在開始寫作後大幅提升的。

但是不少人是從古龍真正開始學習的年紀,就停下了自己學習的腳步。

不可否認的是古龍的悟性和天賦真的很高——雖然努力很重要,但是一個有天賦又肯努力的人,自然比努力的人更值得去選。

或許新年第一天就這樣刺激大家不太好,但是也想借本文,讓大家能在新的一年裡,多一些進步,多一些努力,多一些收穫。

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不會有一種蹉跎歲月的遺憾,不會有一種碌碌無為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