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投資1200億元力圖高鐵自主建營,對廣東有何啟示?

江蘇投資1200億元力圖高鐵自主建營,對廣東有何啟示?

江蘇投資1200億元力圖高鐵自主建營,對廣東有何啟示?

胡文

對於高鐵飢渴,江蘇按捺不住採取行動了。

5月9日,中國經營報報道,江蘇省人民政府宣佈,日前將江蘇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江蘇鐵投”)改建為江蘇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鐵路集團”),並將註冊資本在原有70億元的基礎上逐步增資到1200億元,近期註冊資本950億元到位。

《通知》稱,江蘇鐵路集團負責江蘇省鐵路建設項目省級資本金籌措和相關債務融資,社會資本參與省鐵路投資的相關工作,相關鐵路項目公司的組建,負責組織開展以江蘇省投資為主鐵路項目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工作;負責自主建設鐵路項目的建設管理,對委託代建、設計施工總承包等項目履行省方出資人職責;並探索自建鐵路項目的自主運營模式,鐵路沿線土地等相關資源綜合開發,多元化經營路徑。

《通知》要求,江蘇鐵路集團要實體化獨立運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形成清晰的產權結構;嚴格管控成本,推動江蘇省鐵路建設。

本次更名與增資是江蘇省自主規劃建設並運營高鐵探索的第一步。目前,江蘇省已經明確加快高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省內鐵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信成立後的江蘇鐵路集團會對江蘇省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鐵線路覆蓋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江蘇交通運輸中長期存在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高鐵資源的不均衡發展,已經對江蘇區域協調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他舉例稱,以高鐵為例,除徐州僅是因處於京滬高鐵上,才僥倖被高鐵通過外,江蘇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至今仍未被高鐵網覆蓋。該人士表示,江蘇省亦希望通過江蘇鐵路集團的成立,鐵路建設面向社會資本開放,以融資等方式籌措資金,自主建設鐵路,自主運營,採用多元化的形式加速鐵路網尤其是高鐵在江蘇的覆蓋,解決鐵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據《新華日報》2017年11月30日報道,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專題調研江蘇交通發展時強調,江蘇交通運輸事業發展要有更高站位、更寬視野,科學規劃,從系統性角度研究江蘇交通基礎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針對鐵路發展存在的問題,婁勤儉強調,要在規劃建設等環節加快進度,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

事實上,自2017年開始,江蘇已經開始大手筆投入鐵路建設。當年,江蘇投入1015億元,密集建設14條鐵路,構築“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2017年初江蘇全省集中開工的210個省級重大項目中,鐵路建設項目有10項。目前江蘇有連鹽鐵路、滬通鐵路江蘇段、青連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寧啟鐵路二期工程、徐宿鹽淮鐵路、徐連客專等九條高鐵在建。同時還有鹽通、滬蘇湖、南沿江、通蘇嘉、北沿江鐵路等5條鐵路項目準備開工。其中,北沿江、連淮揚鎮、鹽通、滬蘇湖、南沿江、徐連客專等鐵路設計時速均為超過250公里的高鐵,且這些鐵路大多位於蘇中、蘇北等地區,建成後,困擾蘇北地區發展的交通瓶頸將得到緩解。

江蘇此番動作,令人不由將目光轉向廣東。廣東實際上面臨與江蘇十分相似的局面,甚至廣東與江蘇一樣,也有一家名為“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投資主體。當然,其主要功能與改制前的“江蘇鐵投”一樣,主要是鐵路投資建設,而非運營。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廣東省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直言“廣東省的高鐵已經落伍了”。他表示,廣東地區時速在350km以上的高鐵線路只有廣州—深圳—香港,以及武廣鐵路。廣東省主要人口都聚集在沿海,高鐵建設卻跟不上。“特別是廣州到湛江沿線的人口有上千萬,下一步要建設時速在350km以上的高鐵。” 而在今年1月份廣東省兩會上,甚至廣東省政協委員、廣鐵集團董事長武勇表示,廣東高鐵總里程數在全國排位靠後,如果按人均來算更顯落後。

根據《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報告(2017)》,以2016年底數據為準,按人口所擁有的鐵路里程計算,上海、江蘇、廣東的鐵路密度最低,分別為32公里/百萬人、34公里/百萬人、37公里/百萬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鐵路密度最低,對鐵路和高鐵最為急需,這成了一個有悖於人們印象的現象。相似的是,還有浙江、福建、廣東三省八市的全國人大代表發起了建設杭深高鐵的呼籲。

從江蘇的動作來看,落實十九大報告,解決省內鐵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出發點。2015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了鐵路作為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七大試點領域之一。這一大背景,是江蘇省決意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的重要原因。

但是,鑑於中國鐵路的“大一統”模式,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投資建設運營鐵路,最終都遇到天花板和玻璃牆。因為鐵路是依靠網絡優勢運營的,在中鐵總全面掌控所有資源的情況下,不是鐵路嫡系的地方鐵路很難有自主經營的主動權,廣梅汕鐵路、平南鐵路的運營都證明了這一點。最終的結果依然是,這些地方鐵路最終類似於託管於中鐵總。因此,婁勤儉所說的“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即有此意,帶有以時間換空間的意圖。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婁具有國家部委工作的經歷,對相關政策理解或許更為透徹。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地對城軌以及高鐵的需求越來越強,類似江蘇這種舉動的省份很可能越來越多,畢竟中國鐵路的盤子太大,要想進入其中,最主要是時間耽誤不起。這是有實力的省份另起爐灶的重要原因,這勢必將成為中國鐵路的一大補充。以廣東為例,不僅城軌需求極大,且珠三角區域主要城市對環線高鐵的需求愈發強烈,在這種情況下,江蘇先行一步具有示範意義,廣東可謀定而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