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講孝道“呂純陽孝誥”

純陽子曰:水無源則竭,木無根則凋,屋無柱則傾,山無腳則崩,天地無氣以舉之則墜,日月星辰無天以系之則滅,山川草木無地以載之則絕。


故天地生人,父母生子。人本於父母,即本於天地,人無孝,則何以為人?餘今為世人說孝。


夫孝有十:

一曰承顏。承顏者,父母有笑容則喜,有慍色則懼;己有喜,當父母之前則增;己有怒,當父母之前則消;無喜無怒,父母見之不堪;有喜有怒,父母見之亦不常;

惟婉容悅色,言笑依依,始可謂之承顏

呂祖講孝道“呂純陽孝誥”

二曰順令。順令者,父母欲之東,己不可強之西;父母欲之南,己不可強之北;父母欲賞一人,己不可曰不賞;欲罰一人,己不可曰不罰;惟適其意,行其願,養志無違,始可謂順令


三曰寬心。寬心者,父母於日用則心謀之,於禍患則心防之,於子之不肖則心恥之,於子之疾病則心憂之,惟不以日月累其心,禍患恐其心,不肖勞其心,疾病虞其心,泰然自適,優遊無礙,始可謂之寬心。


四曰敬身。敬身者,言動視聽之非,俱足辱親令名;舟車飲食之損,俱足虧親全體;惟口無妄言,行無妄動,立無妄視,坐無妄聽,車而恐墜,舟而恐覆,飲而恐醉,食而恐傷,始可謂之敬身。


五曰善養。善養者,天未寒,撫父母之背,曰:得無寒,寒則添衣;時未飢,進父母之前,曰:得無飢,飢則進食;己雖短褐,必備裘葛;己雖藜藿,親必極滋味,始可謂之善養。

六曰繼美。繼美者,親用一人,己不敢改之;親行一事,己不敢更之;親遺一業,己不敢變之;親留一言,己不敢忘之;待親之人愈厚,視親之事愈重;守親之業愈謹,記親之言愈深;始可謂之繼美。


七曰格非。格非者,君之過可以犯顏敢諍,親之過不可以直言明辨;君以義合,親以恩合。親有大過,惟積以誠意,動已至情,婉言不從,繼以號哭,天性之間,必有動者,始可謂之格非。


八曰調疾。調疾者,父母有恙,請明醫,慎風寒,躬親湯藥,嘗飲食,衣不解帶,夜不成寢,食不知味,久而耐煩,愈而心樂,始可謂之調疾。


九曰盡哀。盡哀者,父母之恩,百年莫報;父母之終,千秋永別;臨沒而淚流血,心如裂;含斂而聲如塞,容如墨;送喪而往如慕,返如疑;水漿不入於口,苫塊不離於身,音樂不聞於耳,笑談不見於齒;自三日三月,至於三年,哀於禮有節,哀於心不忘,始可謂之盡哀。

呂祖講孝道“呂純陽孝誥”

十曰追思。追思者,春而奠,秋而祀,生而哭,忌而泣,節而哀,時而獻,廟而新,墳而掃,睹風木而興悲,觀白雲而長往;執遺器而悽愴,讀遺書而彷徨;始可謂之追思。


此謂之十孝,無處不宜孝,無時不宜孝,無事不宜孝,無人不宜孝。孝生於心,難以言盡,說此十孝,以勸世人。

呂祖講孝道“呂純陽孝誥”

當之水源木根,屋柱山腳,天地本於氣;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本於天地,人本於父母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