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鶴識聖賢——相鶴經

《相鶴經》

明·周履靖

鶴者,陽鳥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稟其純陽也。生二年,子毛落而黑毛易。三年,頂赤,為羽翮。其七年小變,而飛薄雲漢。復七年,聲應節,而晝夜十二時鳴。鳴則中律。百六十年大變,而不食生物。故大毛落而茸毛生,乃潔白如雪,故泥水不能汙。或即純黑,而緇盡成膏矣。復百六十年,變止,而雌雄相視,目睛不轉,則有孕。千六百年,形定,飲而不食,與鸞鳳同群,胎化而產,為仙人之騏驥矣。夫聲聞於天,故頂赤;食於水,故啄長;軒於前,故後指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周;翔於雲,故毛豐而肉疏。且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天壽不可量。所以體無青黃二色者,土木之氣內養,故不表於外也。是以行必依洲嶼,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清崇者也。王策紀曰:千載之鶴,隨時而鳴。能翔於霄漢。其未千載者,終不及於漢也。其相曰:瘦頭朱頂則沖霄,露眼黑睛則視遠,隆鼻短啄則少暝,鞋[故解反,又音諧]頰宅[得宅反]耳則知時,長頸竦身則能鳴,鴻翅鴿膺則體輕,鳳翼雀尾則善飛,龜背鱉腹則伏產,軒前垂後則能舞,高脛粗節則足力,洪髀纖指則好翹。聖人在位,則與鳳皇翔於郊甸。

好鶴識聖賢——相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