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產業體系向綠 畜牧業快步轉向綠色發展

飼料產業體系向綠,現代育種向綠,糞汙資源化利用向綠

畜牧業快步轉向綠色發展(農村經濟觀察)

目前,我國畜產品市場供應充足,肉類和蛋類人均佔有量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畜禽養殖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的同時,也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環保壓力大、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等挑戰,該如何破解呢?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飼料生產大國。2017年,我國工業飼料產量超過2億噸,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年產值超過8000億元。飼料工業由大轉強、由大轉優的奮進,正在推動飼料供給轉型。從鄉村振興的整體態勢上看,蓬勃興盛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正在推動畜禽養殖業轉型。

飼料工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

呼喚建設綠色飼草料生產、加工和經營體系

儘管我國飼料工業成就巨大,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飼料工業面臨的這個突出問題,在產業上表現為發展不平衡,在產業功能上表現為效能發揮不充分。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工程院院士李德發在出席2018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上這樣分析。

推進飼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綠色飼料原料保障能力。綠色飼料原料保障能力需求一直在膨脹。目前,我國每年直接使用40%—50%的原糧,轉化玉米等能量飼料2.3億噸。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說,玉米作為能量飼料,雖然有替代品種,但替代比例有限。當前,玉米階段性供過於求,但從長期看,受消費結構升級和玉米深加工等需求影響,供求形勢依然偏緊。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糧改飼,鼓勵以養定種、草畜結合,促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但從現階段飼料原材料供給結構看,作為蛋白飼料的大豆,進口依存度仍較高。李德發建議,要推進“糧改豆”,提高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增強大豆等蛋白飼料原料生產能力,補齊蛋白飼料原料短板;同時繼續擴大糧改飼規模,引導發展全株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

必須建設現代飼料綠色生產經營體系。首先,是飼料原料供給環節的綠色生產。潘文博表示,綠色原料供給,綠色生產加工和經營體系供給,才能保障飼料工業發展方式上的綠色增長。應當看到,目前我國在飼料原料質量方面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李德發介紹,由於我國種植業規模化程度還不高,原料產銷環節多,一些品質不夠高的原材料依然不可避免。為此,要聚焦飼料加工生產環節,研發環保、節約、安全的新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還要重點針對中小養殖戶研發推廣先進適用飼料配製技術、飼餵飼養模式和自動化智能化裝備,依託技術、工藝、設施三配套,帶動小養殖戶發展現代畜牧業。

其次,是飼料工業經營體系的節本增效。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監蔣巍說,據統計,飼料佔養殖業生產成本的70%以上,是主要投入品。隨著糧食收儲方式逐步向市場化推進,隨著金融工具參與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飼料企業抵禦原料價格風險的能力會進一步加強。通過合理利用場外期權、保險+期貨、基差貿易等形式,提前確定交易價格,規避市場波動風險,使飼料企業的採購變得更穩定有序、更有保障。

優質安全的畜產品需求缺口——

呼喚綠色現代育種、科學給藥

櫻桃谷鴨,是我國畜產品種質資源上的“痛”,揮之難去。動物遺傳育種學家、中科院院士黃路生表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國櫻桃谷公司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以飼料轉化效率高而逐步佔領了我國80%以上的大型肉鴨市場。“必須走畜禽良種國產化之路,避免重蹈櫻桃谷鴨的覆轍。”

農以種質為先,種質科技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我國畜禽良種有著龐大的內部需求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優質安全的畜產品需求,呼喚著在切實保障畜產品穩定供給的同時,加快培育綠色畜禽新品種。

一方面,綠色現代育種具備深厚基礎。我國種質資源豐富,市場消費需求大,國產化良種對我國畜牧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對一些優特地方品種的創新利用,滿足了多元化肉品市場的需求。著名的寧鄉花豬,就是高端肉類品牌之一,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59.6%,肌內脂肪為5.7%,肉質細嫩、油而不膩。

加快培育綠色畜禽新品種,尤需把好安全質量關、科學給藥。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介紹,目前我國已形成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每年新發布《獸藥質量標準》和註冊獸藥標準構成的獸藥標準體系,並設置休藥期嚴控獸藥殘留。此外,從2016年7月1日起生產的獸藥產品,必須賦碼上市,且二維碼信息均上傳到中央數據庫。他說:“產好藥、用好藥、少用藥,畜產品的安全就有保障。”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文指出,要力爭通過3年時間,實施養殖環節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推廣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模式,獸用抗菌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獸藥殘留和動物細菌耐藥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減少使用或不使用抗菌藥,不代表養殖規模下降。”李德發說,要鼓勵研製新型動物專用的抗菌素,如微生物製劑、中草藥提取物等,以替代化學合成的抗菌素。

實現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

呼喚綠色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方式

畜禽產品供應充足、安全質量有保障,這樣的畜牧產業就是綠色產業嗎?回答是,不夠。馮忠武表示,只有畜牧產業全產業鏈條都是“綠色”的,才能說畜牧業轉型為綠色生產方式。令人頭疼的是,目前我國畜牧業產生的大量畜禽糞汙,已經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

事實上,畜禽糞汙一直是農業活動中重要的肥料來源。據測算,全國每年產生畜禽糞汙約38億噸,可提供氮肥1300多萬噸,相當於目前全國化肥氮的一半;畜禽糞汙還可用於生產綠色清潔的沼氣,減少大氣汙染。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是實現畜牧業向綠色生產轉變的根本出路。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研究員邱伯根說:“大量畜禽糞汙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出路就是要變糞汙為糞肥,推動糞肥還田還土。”

資源化利用,關鍵在於還田。目前,全國以畜禽糞汙為主要原料的堆肥超過10億噸,年產沼氣超過20億立方米。研究表明,有機肥對土壤保水、提供礦物質養分以及農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等方面作用明顯,有利於改善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

然而,有機肥在銷售生產上仍面臨多重矛盾。邱伯根解釋,一方面,有機肥肥效慢,需3—5年才能顯現,許多施用有機肥的農產品雖然優質,但由於缺乏品牌上的比較優勢,難以實現優價。因此,種植主體特別是大量散戶不願用,市場銷售脫節。另一方面,由於有機肥原材料在生產、運輸和倉儲過程中難免產生異味,加上生產技術不成熟、設備落後,以及銷售淡旺分季明顯等原因,相關企業在選址、盈利和經營上面臨多重難題。

實現糞汙資源化利用,突出問題是打通從養殖場糞汙到種植地糞肥使用的“最後一公里”。潘文博認為,解決畜禽規模化養殖汙染問題,關鍵要推動商品有機肥產業化發展。要求綜合考慮原材料來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規劃產業佈局;建立有機肥財政補貼政策,對原料收儲運經營主體、施用主體給予獎補,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器械器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