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種、飼料、蛻殼、水質、每個環節都是提高小龍蝦養殖效益的關鍵

1、苗種放養技術。苗種質量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力要強,附肢齊全,無病無傷,蝦苗要求在0.8釐米以上;蝦種規格在2.5—3釐米,同一池塘規格一致,一次放足。投放方法是先把蝦苗放進塑料盆內,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內水溫與池水接近,並按盆內水量加入3—4%食鹽浸浴5分鐘消毒,再沿池邊緩緩放入池中,冬季放養晴天上午進行,夏、秋季放養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暴曬。種蝦放養時,先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長,可先將蝦種在池水中浸泡1分鐘,提取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覆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提高成活率。

苗種、飼料、蛻殼、水質、每個環節都是提高小龍蝦養殖效益的關鍵

2、飼料投餵技術。龍蝦生長速度快,過度飢餓或飽食,對生長不利,控制好攝食數量對生長有很大意義,可根據每天攝食情況確定投餵量,避免太多造成飼料浪費,影響水質;太少影響生長,甚至會互相殘殺。龍蝦飼料十分廣泛,青菜、水草、餅粕、下腳料都是龍蝦的飼料,高密度養殖可投餵顆粒飼料,效益較高。投餵飼料要根據水溫、天氣、水色、活動情況按定位、定量、定時、定質原則投餵。

3、促進龍蝦蛻殼技術。龍蝦的生長以及幼體的變態和步足的再生總是伴著蛻殼而進行的,只有蛻掉堅硬的外殼,龍蝦才能達到生長的目的。在環境條件不適應龍蝦生活時,往往不能順利蛻殼,會發生蛻殼不遂而成鐵丁殼蝦(個體很小而變成紅殼的蝦)的現象。另外,由於蛻殼後的新蝦身體柔軟,要經過一段時間外殼才能變硬,這時往往容易被同類或敵害殘食,因而促進蛻殼和保護蛻殼蝦在養龍蝦中至關重要。

保持良好水質是促進龍蝦蛻殼的技術關鍵:保持水質不被汙染,水質清新,溶氧5毫克/升以上,ph7.5—8.5之間的偏鹼性(每半個月施用生石灰一次,10―15斤/畝),水體透明度35―40釐米以上。

保證飼料營養成分齊全是促進龍蝦蛻殼的主要環節:龍蝦的甲殼主要成分為鈣、磷、鐵等無機鹽類,而它在蛻一次殼後即要失去大量的鈣、磷、鐵等。因此,在飼料中應添加這些不可缺少的成分。還有動植物性的飼料應合理搭配。

合理栽培水草是保護蛻殼龍蝦的較好辦法:龍蝦喜歡在淺水或草叢中蛻殼,一旦完成蛻殼後的軟體龍蝦立即鑽進水草中隱蔽,以防同類或敵害殘食。所以,水草對蛻殼有兩大作用,一是提供蛻殼場地,二是軟殼龍蝦的棲息場所。

殺滅老鼠等敵害生物是保護蛻殼龍蝦的有力舉措:龍蝦喜在溫度較高的淺水環境蛻殼,在蛻殼之前半個小時左右,在水邊或草叢的水面處焦躁不安地爬動,而蛻殼時又在淺水處進行,蛻殼後身體較柔軟,這就為龍蝦的敵害老鼠提供可乘之機。殺滅鼠害的辦法可用藥物在防逃牆外殺滅,也可用鼠籠捕殺。有人採用在傍晚將1只死鼠用柴油浸透後點燃,再用火鉗夾住點燃的死鼠沿龍蝦池四周轉動,使其他的老鼠聞到死鼠的氣味後而逃走。同時,對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也要在清塘時清掉。

4、 水質調控技術。

龍蝦高產養殖池塘,良好的水質調節是控制龍蝦上岸、病害和逃跑的好辦法,可通過定期注水,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態製劑如光合細菌,EM菌或反硝化菌降低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5、提高龍蝦品質技術。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標準,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和投入品,加強投餵管理,提高龍蝦出肉率,是提高龍蝦品質、增加養殖效益的有效手段。

6、適時捕撈技術。龍蝦的生長有以下特徵:7月20日後龍蝦會進洞繁殖;雄蝦交配後會自然死亡;生命週期18—20個月,因此各類型龍蝦養殖在7月20日前必須將龍蝦捕撈銷售,否則無法捕撈,造成不必要損失。

小龍蝦的養殖技術是在不停的養殖過程中總結經驗同時不停的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這樣,我們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