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老人不會帶孩子?

鄉村小永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理解,時代變化了,照顧孩子的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只是老人的方法,還停留在她年輕的時候,而現在的年輕人接受的都是科學育兒,瞭解的都是現在最前沿的育兒方法,跟過去的方法相比,有些是格格不入的,但有一些還是一致的。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這幾個是比較常見的

  • 孩子綁腿:有些老人會建議給月子裡的孩子綁腿,理由是這樣,孩子的腿才能又長又直,而且孩子會睡得安生;而現在的育兒理念是嚴禁給孩子綁腿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由於肚子空間有限,她的腿都是彎曲的出生的孩子來說非常不舒服的,方法是再包括孩子使用寬大鬆軟的被褥,給孩子活動的空間
  • 女孩擠奶頭:現在這種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對剛出生的女孩,理由是為了孩子長大方便哺乳還有就是孩子剛出生,不知道疼,其實給月科裡的孩子擠奶頭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生命危害
  • 給孩子把屎把尿:這也是非常常見的,記得在醫院裡曾經遇到過一位爺爺在孩子出生滿月後就開始給孩子把尿,現在科學對於給孩子把尿的行為是不認可的,影響寶寶的括肌生長,甚至有脫肛的危險,現代人很多都有痔瘡,這和小時被把尿也是有關係的
當然老人育兒也不是就一無是處,老人的責任心和耐心很多都強於年輕人,雖然現代的育兒方法他們並不清楚年輕的媽媽可以多和老人交流,鼓勵老人學習現代的育兒方法

鑫喜閱

其次,心理上的責任認同讓老人不會帶孩子。父母生養孩子是天經地義的,無論古今中外,飛禽走獸都如是的,這是大自然的計劃與安排。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無論怎樣給力,都只能叫幫忙帶孩子。撫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權利與義務,不可以逃避與推卸。不同的責任與義務也造成了人們相應的不同表現。

再次,現代的育兒知識與觀念造成的代溝讓老人不會帶孩子。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科技與知識都很發達。育兒的方法與觀念都跟傳統有很大不同,老人所擁有的育兒知識與經驗與現在也是相隔了數十年,自己育兒的經歷已經淡忘了,而學習新的知識又是困難重重。很多新的事物都需要他們接受與吸收。現代的父母親都崇尚新的科學方法,很多帶孩子的觀念與方法都與老人有衝突。很多家庭與其因為不同觀念造成家庭矛盾與衝突,還不如花些錢請育兒嫂來解決。



老人帶孩子是幫忙,幫多幫少要看個人造化與運氣。無論幫到哪步,我們還是要感恩的。


北京這頭貓媽媽

我不知道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是出於什麼原因,但是我想說:老人也是為人父母,而且有的老人還不止養了一個孩子,不會存在老人不會帶孩子的情況發生。老人將你或者你的配偶都養大成人了,為什麼 還會說這樣的話呢?我認為你想說的不是老人不會帶,是老人帶孩子的方式你不贊同而已。

現在的社會,年輕人迫於生活壓力,要出門打拼事業,不得已請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是,無休止的矛盾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 老人帶孩子的舊觀念,年輕人不贊同

很多老人帶孩子都會沿襲已有的觀念和經驗,比如:給還沒出月子的寶寶把屎把尿,給寶寶墊枕頭,過早給孩子的輔食裡添加鹽味精等調料,冬天不給孩子洗澡怕感冒,等等,年輕人數落老人帶娃的種種,肯定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 老人溺愛孩子,年輕人不滿意

老人的生活中除了孩子還是孩子,每天生活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滿足,分不清哪些是愛,哪些是對孩子的溺愛,年輕人看在眼裡,怒在心裡,擔心自己的孩子從此無法無天,於是埋怨老人沒有將孩子帶好。

老人和年輕的父母之間缺少的是溝通,大家需要坐下來,在關於孩子的問題上,心平氣和的交流,共同探討出一個養育和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共識,生活就少了爭吵,一家人和睦不是更好嗎?!


成長為自己



你好,一看你提這個問題,老孃舅就忍不住想說你。為什麼現在的老年人不會帶孩子?那麼我問你,他們的孩子,你現在的老公是誰帶大的,能道一生下來就這麼大的嗎?



現在的年輕媳婦太哪個,才養了幾天孩子就說老年人不會帶孩子。那麼你會帶羅?你在這之前生過多少孩子,帶大過幾個,這不是鬧笑話嗎?過去,婆婆們做媳婦時,生孩子最多婆婆服待坐月子,以後都自己帶,家家都是三兄四弟的,做婆婆的忙不過來。可如今坐月子忌水要4個月,誰家一個孩子不是三四個人在忙乎。就說你在孃家吧,也不都是媽媽、奶奶幫你照顧孩子,憑你一個人有這麼大能力嗎?



現在的年輕媳婦,大不了個個都識字有文化,整天手裡拿著個手機,開口閉口就說網上怎麼帶孩子,去聽了幾節幼兒講座課,回家就說婆婆孩子帶不好,不是這樣帶的,要應該怎樣怎樣的,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好。老孃舅認為:書本上知識性的東西不是說不好,畢竟做婆婆也帶大過孩子,多多少少有點經驗,一個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會的。



過去,老人給孩子餵飯,總怕孩子燙著噎著,會含在嘴裡感覺一下溫度,等涼了才喂到孩子嘴裡。可現在的媳婦一看婆婆這個舉動,就大呼小叫不得了了。會說:“這樣太不衛生”。那麼我問你,什麼是衛生,能道婆婆的嘴是吃屎的不成?再說,現在條件好了,什麼奶瓶啊,軟頭瓢啊,過去的孩子那有這個講究,能吃的飽肚子就不錯了。



過去要是孩子有個傷風感冒的,做婆婆的會去田間地頭撥一草,敷個湯孩子吃下去就好了,可如今的媳婦,就是說這個不能吃,哪個不能喝。非要上大醫打吊瓶不可,搞的一家人什麼都不是。老孃舅認為:不是老年不會帶孩子,而是年輕人說老年人不會帶孩子。既然老年人帶不好孩子,索性你自個帶,省的做婆婆把你的孩子帶壞帶不健康,到頭來落個“吃力不討好,黃胖舂年羔”。


月季正紅

從我身邊的情況看,其實大多數孩子還是老人幫忙看的。傳統上,幫子女照顧孩子是老人的本職,但現在,很多老人提出不想照顧下一代了。原因我想大概有這麼幾個:

第一,現在的老人(主要是城市老人)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個人權利意識覺醒,而且他們在經濟上不依賴子女,所以在這件事上更有話語權,他們傾向於選擇享受退休生活,而不是發揮餘熱照顧孩子。

第二,老人已經照顧大了一胎,現在放開二胎之後,老人年齡大了,體力精力上已經跟不上了。

第三,老人和子女(特別是婆媳)在育兒理念上有很大差異,如果彼此不能相互退讓理解,很容易產生矛盾,所以有些老人不願意因為照顧孩子既受累又受氣。


MM育兒雜談

說這樣的話,我絕不認同!

凡是生養過孩子的老人都能帶孩子,也都會帶孩子,而且都把孩子帶成了人!

說句有點貌似不中聽的話,他如果不會帶孩子,那他的孩子咋健康的成長了起來了,而且他的孫子咋也健康的出生了呢?

要說不會帶孩子,那是年輕人的事,他們剛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根本上是不知道咋帶呀,還不是他爹他媽,或者她爹她媽幫著把孩子帶大的嗎!

帶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可以邊帶邊學的,但是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還得老人幫助解決,因為他們根本就沒經歷過,他們也就根本不知道怎麼辦好的,老人都有過成熟的經驗,都帶過孩子,雖然過了二十年三十年了,可那他們也不會忘記他們的孩子是怎麼帶大的吧!

說老人不會帶孩子,那可能就是你的老人壓根就沒想幫你帶孩子的,所以他可能就會說,我老了,也不知道這孩子咋帶了,還是你們自己帶吧。

或者是你們的性格有點偏激了,或者是你們對老人的態度有點問題了,所以老人帶孩子又怕你們說這說那的,又怕你們說孩子給帶胖了帶瘦了,又怕你們說把孩子帶壞了,所以你的老人乾脆就說他們不會帶孩子了,也免得給你們帶了孩子,還弄個費力不討好的!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頭條問答!】


從善如劉L

個人想法不是老人不會帶孩子,而是現在的孩子老人不知道該怎麼帶。具體有三個原因:其一、主觀上老人和子女之間對養育孩子的觀念上有所不同;其二、客觀上,育兒理念和從前大有不同;其三,大環境上來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其一、主觀上老人和子女之間對養育孩子的觀念上有所不同

這很好理解,在過去養育孩子側重於吃飽穿暖就好,而現在則要求諸多比如教養、心靈成長、健康飲食、人際交往能力等等,所以一旦老人帶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子女不理解老人,認為老人不會帶孩子,不注重孩子全方面的培養。而老人也委屈,認為子女事情多,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吃好穿好就行了,沒必要挑三揀四的。

其二、客觀上,育兒理念和從前大有不同;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外的一些先進的育兒理念的引進,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育兒並不是只是簡單的生養,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育兒理念和知識也是與日俱增的,作為父母需要從衣食住行到心理健康和社會交際等多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可以說父母需要是個多面手,這樣的大前提下,可想而知老人掌握的經驗顯然遠遠不夠。

其三,大環境上來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育兒現在顯然成了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這在過去是不能想象的,在從前,孩子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和如今是大相徑庭的,如今每兩個家庭一個孩子,對孩子萬分重視,眾星捧月的孩子要怎樣養育,不要說老人不知道該怎麼帶,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也很難說出標準答案。


笨媽熊娃

現在的老人不是不會帶孩子,而是他們帶孩子的方法太落後了,已經被時代給淘汰了。現在都是講究科學育兒,老人都趕不上趟了。

老人不會帶新生兒,我們不都是他們自己帶大的麼。差異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吃的

以前,都是以吃母乳為主,沒有母乳,直接吃家裡自制的米糊,條件不好的,有時有雞蛋都是奢侈品。奶粉,應該算稀罕物。

現在,出生提倡母乳餵養,然後就是奶粉。添加輔食還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一般四月就可以開始添加,還要注意過敏症狀。

用的尿不溼

以前基本上是布尿片,天天洗一大堆的。到了差不多年紀就開始把屎把尿。然後就是開襠褲伺候。

現在是尿不溼,方便快捷、不省錢。一直用到一兩歲,才開始訓練自主排尿排便的習慣。穿開襠褲就是不衛生。

睡的搖籃,坐的嬰兒車

以前,都是睡木製搖籃。供水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有個木馬椅坐都是講究的家庭才用。

現在是高檔嬰兒床。偶爾睡睡,還不能搖,擔心寶寶腦震盪。出行就是嬰兒車,六個月之前還不能坐。

學走路輔佐工具

以前,我們好像就是在地上爬著會走的,滿身泥灰都沒人計較。還說不乾不淨,吃了不生病。

現在,學步車、爬爬墊,條件好的還有圍欄,玩具區等等,還得幾個人守著。


對孩子的教育

以前,孩子出生就等著上幼兒園,家長最多教教簡單的兒歌,識字數數等。

現在,孩子沒出生就是胎教,出生就開始早教,各種玩具,聽音樂故事,講繪本,學英語。

總之,還有很多差異,只能說時代的進步,家長都需要學習才能跟上腳步。老人呢,存在思想上的差異和分歧,所以不能適應現在的育兒方式也是正常的。如果年輕人能接受老人的育兒理念,他們也是能以他們的方式把娃帶大的。有些老人能接受新理念的,還是有很多適應的很好的,也不能一概而論。


idan的青蛙媽媽

親愛的寶媽,說實話,我的寶寶現在2歲多,你讓我再生一個自己從頭帶的話,大寶月子裡做的我很多事情都模糊了,得重新學習,更別說隔了40,50年再幫助我們帶孩子的老人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是這樣認為的。

1.曾經做過的事情現在依然不確定

就比如月子裡我的寶寶黃疸值一直都沒降下來,醫生要我斷母乳,要我帶著孩子去照藍光,讓我給孩子喝茵陳篙顆粒,讓我給孩子喂白糖水等等,這些操作遇到二胎我依然會不知道該選擇哪種方式,我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大寶是稀裡糊塗,某一天突然沒有黃疸了。

老人們那時候育兒觀念與我們不同,在這種似是而非的問題上,隔了這麼久就更不知道怎麼做了。



2.不同的寶寶不同的脾氣

曾經的大寶是個中等級別難帶的小寶寶,如果二胎是一個特別難帶的,我估計還得更崩潰,很多事情得重新經歷才知道。

老人們曾經帶的孩子或許很好帶,吃吃睡睡就過去了,現在突然遇到一個難帶的,瞬間懵啊。

3.時代要求不同

曾經的小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就很好了,但是現在我們更注重孩子的啟蒙發育,大運動等等,被動操這一類知識我都是孕期才補充的知識,更何況老人們從來也沒有接觸過。

或許覺得老人不會帶也是因為我們的科學育兒的條條框框更多吧。



4.一個新生命總是讓人覺得脆弱而小心翼翼

幾十年沒有報過小嬰兒,猛然間抱在懷裡的那種感覺,真是千人千面,當初我抱著寶寶就只是覺得生怕摔了或者怎樣,那種忐忑的心情長時間不接觸小孩子的老人也會有。

5.曾經的婆婆也不都是惡婆婆,老人們或許自己都沒有怎麼帶過自己的寶寶,都是她們的婆婆在幫忙,在僅有一次兩次的月子裡。



現在看起來很能幹的老人們,或許當初也是小公舉啊。

所以,有些老人不會帶小寶寶,也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其實不會帶也是件好事情,這樣就不會有育兒分歧了呀,尤其是遇到不會但是願意學習的老人,簡直是賺到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周邊,專注於情感文章和育兒問答。


我們的周邊

題主提的問題有些另類了。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不會帶孩子,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會帶孩子。

其實,有很多老年人,她們的文化程度還是很高的,還有很好的修養。雖然說她們的育兒理念和現在的育兒理念不同,但她們能與時俱進,去接受新的事物。孩子由這樣的老人幫忙帶,我想,孩子在小時候的習慣養成也就不是問題了。

但確實是有一部分老人不會帶孩子,她們在帶孩子期間,往往會溺愛孩子。有的素養及修養不是很好,又沒有文化。滿嘴髒話,不良嗜好。如果孩子由這樣的老人幫忙帶,會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子?

孩子剛出生就如一張白紙,你在上面塗什麼就是什麼。如果老人沒有很高的文化;又沒有很好的素養;還沒有先進的育兒理念。家長最好自己帶孩子,千萬不要讓這樣的老人幫忙帶孩子。如果你不聽我的勸告,那麼孩子的茁壯成長就會成為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