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13年,他終於擠進了娛樂圈,哪怕付出的代價是上百億!

為守住文藝青年最後的精神角落,他慢跑了13年,從翩翩少年跑成了滄桑大叔,也不曾放棄,他就是楊勃,豆瓣的創始人。

慢跑13年,他終於擠進了娛樂圈,哪怕付出的代價是上百億!

慢跑13年,他終於擠進了娛樂圈,哪怕付出的代價是上百億!

別人眼中的天才

有一種聰明叫望塵莫及,楊勃就屬於那種。

他13歲會寫代碼,16歲憑藉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的資格被保送上清華,20歲已在加州聖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

而且,別看他學物理,編程也是非常厲害,經常一個暑假就能掙好幾萬。博士畢業後,楊勃去了IBM做軟件工程師。

不過,就在楊勃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互聯網的浪潮已經在神州大地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楊勃就此決定回國。

創業

他的初衷是做自助旅遊,也就是通過網絡尋找夥伴,並分享旅行信息。

但是,當時在線旅遊的霸主是攜程,尤其是梁建章等“攜程四君子”水平相當了得,短短几年就佔據60%的市場份額,別人只能撿漏。

楊勃有自知之明,再說自主旅遊的人群還是太小眾。

所以,他轉向了主流人群,決定對書籍,電影和音樂進行發現、點評和交流。

2005年6月,豆瓣就這麼誕生了。

什麼是豆瓣?

不過,做社區不是新東西。

豆瓣靠什麼?楊勃的答案就是簡單,流暢,注重質量。

為了簡單,楊勃只開了書影音,廣播,小組這三個項目的點評功能。當然,用戶想看,想寫,一鍵就可以搞定。

為了流暢,楊勃既不做彈窗廣告,也不做動態圖、Flash。

為了保證質量,楊勃沒有刻意追求粉絲數與帖子數量,導致上線三個月,註冊用戶還不到5000人。

有人建議他僱傭水軍,到專業的文學和極客論壇去發帖,結果被他罵了回去,“寧肯倒閉,也不能沒有底線。”

豆瓣第一次展露頭角是圍繞《查令十字街84號》展開的書評。

那本書講的是紐約女作家和倫敦舊書店之間的故事,結果吸引了一大批文學青年參與。

當時,噹噹網、卓越網為代表的電商網站正在崛起,同一本書,線上與線下價格差別很大。為讓那些文學青年買到物美價廉的書籍,楊勃推出了一個比價系統。

用戶可以利用那個系統,找到同一本書在線下、線上的價格。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意外帶來了大量的讀書人,他們在豆瓣停留,寫書評並且展開討論。

九個月過後,豆瓣註冊用戶悄然超過了11萬。

必須個性張揚

與所有智商超過140的天才一樣,楊勃個性極強,豆瓣的內容也是這樣,在豆瓣右下方“關於豆瓣”那一欄的內容10多年都沒有變過。

“尊重個性,讓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正是楊勃創辦豆瓣的初心。

在豆瓣,任何人都可以為某張專輯或某部電影貼個標籤,通過打分表明自己的態度。

在豆瓣,任何人都可以開設專欄,寫專屬於自己的文章。

最重要的是,可以做一個有個性的自我。

正是尊重每個個體,一下子就抓住了幾千萬80,90後的心理,豆瓣就成了年輕人扎堆的地方,尤其是北上廣深的大學生。

2006年3月,來自上海的簡裡裡在豆瓣用一篇篇日記開始了心理學創業。

2006年9月,浙大畢業的木衛二做了獨立影評人,很多內容都是第一時間發到豆瓣上,並在豆瓣電影上認識很多朋友。

楊勃將豆瓣好友推薦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用戶的愛好列表推薦,一種是根據用戶的數據庫信息進行推薦。

因此,豆瓣的用戶圈子帶有鮮明的個性,不同的興趣圈子幾乎沒有連接。

也正因如此,豆瓣的群體認同感特別強烈,很多人憑藉著因志趣相投而相識,相愛,從線上走到線下。

用戶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2007年3月8日,上線2年的豆瓣用戶已經突破一個億。

2009年3月1日,在豆瓣網的某小組,鮑鯨鯨把自己失戀後的生活寫成一篇故事,動人地講述了女主角黃小仙從遭遇失戀到走出心理陰霾的33天。

後來,這個故事被《蝸居》導演滕華濤一眼相中,拍成了電影《失戀三十三天》,由文章、白百何主演。

結果,2011年11月8日全國上映4天,票房便成功突破1個億,成為了年度最大的黑馬。

當然,豆瓣的下載量也直線上升。到了2016年,豆瓣已有2.6億用戶,月活用戶5000萬。

慢跑13年,他終於擠進了娛樂圈,哪怕付出的代價是上百億!

不屈服,不妥協

2018年4月6日,一位叫李悠悠的北大校友在豆瓣上發表一篇文章,檢舉了南京大學教授瀋陽對女學生實施性侵,造成高巖自殺的經過。

估計李悠悠也只是想出口惡氣。你想啊,當年都沒有把瀋陽怎麼樣,事情都過20年了,還會怎樣呢?

剛開始,很多網絡平臺迫於壓力,屏蔽了相關文章。但楊勃卻堅決說不。

正是楊勃的堅持,換來了正義的伸張。

4月7日,瀋陽被南京大學終止聘任協議,並作出行政處分。高巖母親也將對瀋陽侵犯高巖名譽權提起訴訟,最終,相信法律裁決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結果。

正是楊勃這種不屈服,不妥協,尊重用戶的態度,讓豆瓣成為電影、書籍評分的最權威網站。

“豆瓣分數能修改嗎?”

“不行,豆瓣設計之初就沒有修改電影平均分的功能。”

“豆瓣評分能否高一點?”

“不行!除了拍好電影歪,別的什麼都做不了。”

而且,一旦系統檢測出有故意刷評的情況,馬上會被列入懷疑名單,寫的評論、打分全部作廢。

事實上,很多人直接根據豆瓣電影的評分去看電影。一位復旦的教授研究結果表明,豆瓣評分每高一分,一家電影院就多賺35萬的票房。

因為,有人評價,“豆瓣用戶給幾個電影的低分,差點摧毀了中國電影的未來。”

慢跑13年,他終於擠進了娛樂圈,哪怕付出的代價是上百億!

變與不變

與楊勃同時代的公司早就上市了,即便後來的映客、快手等估值也是過百億。

但是,楊勃卻與資本鬥爭了12年,他一直在文藝與商業之間找平衡。

所以,直到2017年3月7日,“豆瓣時間”才上線。第一檔節目名為“醒來”,這個定價為128元的課程,上線5天銷售額過百萬。

之後,陸續推出了楊照講史記、簡裡裡講心理課、白先勇講紅樓夢、戴錦華講電影等50多檔付費節目,內容覆蓋文學、戲劇、電影、生活等多個領域。

因為資本是逐利的,它們恨不得投資第二天就上市,或者賣給阿里or騰訊。

但是,只要楊勃在,豆瓣的情懷和文藝氣息永遠就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