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学历史对你而言,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如果无用,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历史?

如果有用,请明确地说出来,用处是什么?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为什么对于学历史有没有用,过去和现在的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难道是古人实在太笨,误把没有用的东西当成是有用?还是现代人的智能忽然有了数十上百倍的增长,比古人要有智能得太多?事实上,历史学还是历史学,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其实,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明做人、明做事。不管是大到军国的方针,还是小到坐卧起居的礼仪,都有着历史的影子,多少人也津津乐道地读着野史,听着传说,以此来了解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读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们每走一步都留下来一些历史的印记,这就构成了一个棋谱的残局。熟读这种残局,我们就能下棋了;熟读历史,我们对人间的这些不同的挑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唯有读史,可以获得观古今、知人心的睿智。中国人读史,必读《史记》。

《史记》是文学的巨作,更是史学的大成。所以在孩子8到14岁,从小学到初中,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文史科目,成为他们文化教育最离不开的土壤。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像小学课文《将相和》《西门豹》;初中学的《鸿门宴》《陈涉世家》;高中的《报任安书》;更有历史课上的政治史、文化史……

难怪很多老师说,学生越早接触《史记》,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

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中华传统精神中华道德风骨的长篇史诗。

它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中国“史学双璧”。鲁迅曾给予它的最高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据说曾国藩曾多次研读过《史记》,对之爱不释手,他曾经评价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史记》。” 能这样评价,是因为这部书不光讲道理,还通权变,即“穷物之理、执圣之权”。

《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写法类似今天的小说,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荆轲列传》《淮阴侯列传》等等,它们都是详细地叙述故事、生动地描写情节场面、绘声绘色地为作品人物设计个性化的语言。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2、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死者死人之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4、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5、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

——出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7、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出自《史记·儒林列传》

8、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9、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

——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10、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为何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影响至今!

我们细读一下项羽失败后的东城之战与垓下自刎;读读李广失败被俘后的匹马逃回,凭着这些细节,我们称项羽为“战神”,称李广为“飞将军”,谁能说不合适?这就是司马迁如椽大笔的描写工夫,是《史记》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功。

青少年多阅读这样千古传诵的作品,不仅会对历史进行深刻的了解,也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作文及阅读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