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两版《红楼梦》中的“派系之争”?

早晨从下午开始

《新红》还有脸来争呢?

相信广大网友还没有发了疯,还有最起码的审美能力。

如果有人敢说新版更好,那能确定的就是,他不是瞎了眼,而是瞎了心!

话不多说,上图:

掀帘向外看,87版犹如一枝寒梅透窗而见,看新版,乌龟从壳子里冒出头来了?

漱口,87版的林妹妹是用帕子掩着樱唇的。新版是蛤蟆被踩扁了,吐出绿汁来?

宝黛观书。87版看的是《西厢记》,新版看得是《肉蒲团》?看把妹妹乐的。

一个如出水芙蓉,一个如坐井观天。

一个是方外仙姝,一个人是青楼名花。

一个是明眸如水海棠花,一个是死眉吊眼旱倭瓜。

一个是侠骨柔肠刚烈女,一个是风尘柳巷站街春。







一个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一个是声声浪笑模样嗲。

一个是高官府中贵妇人,一个是老来风骚卖菜婆。

一个是大观园里老祖宗,一个是西游记中老狐精。

憨厚朴实略羞涩,来向太太借点盘缠。

横眉瞪眼露凶光,借我的钱啥时候还?

含羞转身取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开衣解怀露出来,望尽沟底,有容乃大。

情切切笑讲玉含香

色迷迷盯得要发浪

美哉!贵妃自是皇家风范。

天啊!你是咋被瞎皇上瞧中的?

还用再比吗?还要再争吗?

还是放几张美图养养眼吧。

俏晴雯千金一笑撕扇子




宝钗姐姐,美艳如三春桃花

谁娶了都是福气。

永远的经典,群芳作画。

最后一张,献给一生中没有能够穿上嫁衣的林妹妹,愿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馋嘴肥猫1


美好的记忆,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青春朝气。

慈祥的老人贾母。

清秀文雅的王夫人。

阳光帅气的宝玉和艳丽妖娆的可卿。

美丽动人的姐妹花,一对儿尤物。

猥琐的庶子贾环。

心有春光的妙玉。

演技出彩的凤姐。

斯文俊雅的二老爷贾政。

憨玩的湘云。

准姨娘大丫头们。

俏丽晴雯。

雍容华贵的元春。

小宝玉和凤姐姐。

俏平儿。

小宝玉和晴雯姐姐。

王夫人和内侄女王熙凤。

小黛玉和贾夫人。

小香菱。

宝黛小儿女。

贾母“第一女文青”。

花枝招展刘姥姥进大观园。

薛家堂兄妹,薛蝌、薛宝钗。

元妃省亲。

贾政父女。

蒋黛玉病重。

病重陈黛玉。

蒋梦婕~林黛玉。

陈晓旭~林黛玉。

杨洋~贾宝玉。

欧阳奋强~贾宝玉。

李沁~薛宝钗。

张莉~薛宝钗。

姚笛~凤姐。

邓婕~凤姐。

87版实实在在的一代“芳华”心中挚爱,10版实实在在的贴近原著古典韵味、光影意境艺术精品之作。


阿丹151014015

87版的《红楼梦》和2010版的《红楼梦》其实就是以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新红学派与冯其庸为代表新社会派之间争斗的结果。

87版的总顾问就是新红学派的周汝昌。

而2010版的总顾问就是新社会派的冯其庸。

一个是尊重历史,考究历史;一个是使用马列主义唯物论去解读历史。

他们之间谁强谁弱?谁是谁非?自有大家的公论。

新红学派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据,推断出《红楼梦》其实就是曹雪芹本人的自传体小说。

而新社会派的核心观点则是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写的是阶级斗争的。

新红学派和新社会派,两派之间最大的争论点就在于《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在创作的时候就带着对封建主义的批判。

这就有点像笑傲江湖中的华山“剑宗”与“气宗”,到底谁是正宗?

在这里我们也没要去深究这个问题谁对谁错?

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只需要看看87版的《红楼梦》和2010版的到底谁更好看,就知道答案了。

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当年87版的红楼拍出来的时候,也是饱受批判。

比起今日之2010版的红楼只多不少。

但是随着时间的考验,大家也都接受了87版的红楼梦。

那么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大家会接受2010版的红楼梦吗?

这是个未知的答案……

反正我是不看好的,社会派的红学会对于2010版红楼的强力指导才造就今日之新版红楼。

“旁白,快进,片子头”,已经成为了这版红楼的三大诟病。

就连导演李少红也吐槽,这些都是红学家们安排的,他们不管剧情的,只管是不是忠于原著。

我只想说:如果你要忠于原著,你就一丝不苟的慢慢拍成原著。

你如果不能忠于原著,麻烦你也认真一点,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

不要被“红学家”这个头衔弄得真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家”。

你也不去问一问,曹雪芹同意吗?

棺材板恐怕都盖不住了……


早晨从下午开始

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之难

不是现代人厚古薄今,而是过去的导演和演员真的是把演戏当做事业。他们追求真实,尽量还原原著,而不是现在的为了收视率,找一些偶像来演,演技实在不行。

本身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很难全面的表达其比较深度的思想内涵。

比如,杜拉斯的《情人》,文学作品中涉及了很多人种歧视,还反映了当时殖民地人的生存状态。但是影片却成了两个人的情情爱爱,甚至很多人把它当做小黄片儿。我看的是删减版的,很失望,只看到两个人的纠葛,并没有看到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梁家辉演技不错,女主却没有演出杜拉斯的性情,有才华,思想特立独行,极度自恋和身为白种人的优越感。说实话,这性情不好演。

为红楼而生的陈晓旭

而红楼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人生,一本红楼就是人生百态啊。要演好何其难。

当年,87版《红楼梦》刚出来时,遭到很多红学家的声讨,只是电影版一出来,他们就渐渐熄声了。没对比就没伤害,只有陈晓旭是气质最像林黛玉的。

陈晓旭从小就喜欢诗词,底蕴非常丰厚,而且常年浸润诗词中,让她的眉宇间自带一股清愁。她出演的林黛玉动作神态最接近红楼梦,新版的像什么!没有林黛玉的气质,演技上努力的想模仿,过度到僵硬,虽然我只看了几集,却再也看不下去。

新版里,一个只会笑的王熙凤

虽然《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是先闻其声,但是新版红楼梦中也不能每次出场都是“哈哈哈。。。”我要笑死了,越往后姚笛笑得越僵硬,为了笑而笑,不累么?不知道姚笛这部戏以后,能不能正常的笑了。

邓婕演的王熙凤,气势还是可以的,泼辣时是真的泼辣,乖巧讨好老祖宗时是真的嘴甜。姚笛版本实在是没演出那种气势,很多太过做作了,表现太僵硬。

写在最后

总之,红楼梦中很多重要人物,像宝玉,黛玉,王熙凤,袭人,薛宝钗,王夫人,探春,平儿,老版本演得都不错。即使是一些小人物,也很传神,新版刘姥姥苦大仇深像有仇似的,完全没有老版的实在和刻意讨好贵人的逗趣。

四大名著,看过书以后,看老版的还勉强看得过去,新版的看的憋屈,没劲。看看黛玉葬花,周瑜打黄盖,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注意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就知道老版为什么好了。

先写这么多吧,总之,最好的还是看书。


王小木的图书馆

没有派系之争,只是考证内部的争论或争吵,所争的无非就是谁是正宗,谁有更多的话语权。87版,表面上好象深入人心,也只是其内部自传说占了上风的结果,而用历史的观点去解读,暂时处于下风。而10版的拍摄,所追求的历史的真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说,红楼梦又要翻拍,只是不知道这次有几家的看法?原则上,在没有定论以前,最好不要拍。

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名著是不同的,不论考证还是索隐,都认为书的背面隐藏的有其真,否则就都没有立论的根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自胡适以来的所谓新红学,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不能自圆其说,可笑地发明了四大护身法宝,大概、可能、也许、存疑,串联起这个看法的是合理想象。

因为考证的不能自圆其说,比方说作者,不论是原籍为“丰润”还是“辽阳”,家谱上没有此曹雪芹则是肯定的,而“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则为不可能,因为那时,根据他们的说法,他还没落草,从此便不再提这条证据了,并不思考这句话是否还有别的意思?先祖指祖父,这个意思出现的是比较晚的,而祖,祖饯这个词则出现的比较早,随其先,跟随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或父辈,祖寅织造之任,为赴任的寅织造饯行。既然家谱中没有,又错解了这句话,所以,所谓的考证,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因此,索隐派自1980年代中叶,由霍氏的别样解读开始,三十余年间,真是你未唱完,我又登台,让红研呈现出一种别样繁荣。

索隐,不论张侯家事说,还是明珠家事说,亦或顺治说,最起码还有点影子,而新索隐除去臆测、影射,连点能看得见的影子都没有。为了给人洗脑,伪装出一副民族主义者的模样,挑动读者情绪,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俨然一副残明遗老的代理人的形象,说起小清的残酷,义愤填膺,以明粉自居,不知道历史的车轮是向前走的,这是既无简单的文学常识又无正确的历史观的表现。政权更迭,有几个朝代象宋之更周?一个地方政权能够取代明之中央政权,难道就没有一点进步意义?政权的更迭难道是请客吃饭?满清杀人不对,难道李自成、张献忠杀人就应该歌颂?残明的末帝难道不是吴三桂杀死的?那些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有生的权利的朝代更迭,都有其进步性,民族主义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现在,社会和谐安定,民族团结,找出历史旧账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大家问问他们这是想干什么?还“石破天惊”地伪造出所谓的续本来,其所谓的学术研究,前面应该加个伪字。近读吴氏红学的文章,“多姑娘”影射多尔衮,难道就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多字?难道这样就能证明骂清朝的人是作者?然后就正确了?这不是跟说相声的说,我是你爷爷一个意思吗?因为不让在其文下发表评论了,他那里既然刮风了,我这里就下点雨。

考证和索隐,原本都是很好的证明方法,但是,如果不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再好,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两版的红楼梦,没有派系之争,只有他们内部的争论,但是还争论错了。我是反对再翻拍的,但是,这只不过跟反对纳入高考一样,火车来了,一只小蚂蚁在轨道上伸了一下腿……


脂砚正堂

路过!正在翻找对联呢,突然发现有这么个题目,🤣🤣🤣🤣🤣🙄🙄🙄!什么是派系之争呀?明明就在那摆着呢,铁的事实已成定局,谈何派系之争?87版红楼梦,不论是书的内容细节人物扮演,都很贴近书中的主题意识!而那新版红楼????就是一帮人在那玩呢?瞎扯蛋呢?,打骂怒笑,掩面装哭,偷情意淫,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得不佩服,还有一个,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开篇时,把个瘸拐道人宣染的差不多就占了一半的剧情,哪有这么干的,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还耽误了人们宝贵的时间,😆😆!亲们,我个人觉得,再过200年后,87版电视剧里那些扮演者可真的就是书里的真人啦,这个事情,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反正红楼梦也一直在探佚,87版红楼梦里的个个人物都是经典,不可复制,尤其是那个贾母的扮演者,无论是神和形,给我的感觉那就是真的贾母,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让演员演的起了画龙点晴的程度,太到位啦!就因为有那个老太太,都促使我多看了几遍,据听说,扮演贾母的老太太已经去世啦,嗨!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没办法,但我们会记住她的,😭!我也不多说啦,希望以后不要有这样的题目,红楼梦新旧电视剧没有派系之争,不具备资格,谈何之争????87版就是一枝独秀,早已深入人心!不可取替,经典万岁!!见谅!(图片来自网络)





转运中的幸福

首先,87版的《红楼梦》无论从角色的选择,还是服装的设计,都符合原著中的实际情况,比喻年龄问题,2010版的角色年龄都要比原著中的要大,而发型和装扮也过于成熟。

其次,在语言和动作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差异,2010版的《红楼梦》在语言和动作上不是很自然,除了僵硬,呆板,还不矜持,这是与小说中的描述不符的。

再者,两个版本的背景设计也不一样,新版的背景设计过于豪华,超出了一般贵族和大地主阶级的标准,与皇宫里的设计不相上下,这是极不符合封建等级制度的,有越礼制。且新版有说辞,这本身没什么,只是总觉得有点别扭在里面。

最后,在人物形象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你像元春的扮演者,87版《红楼梦》中是成梅扮演元春的,无论从容貌,体态,一言一行都极符合小说中的贵妃形象,而新版的就没有这种效果,还有宝钗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总之,在先看过87版的《红楼梦》之后,再看2010版的,一般都会说旧版的好,旧版的金典,不仅如此,连旧版中的角色扮演者都成为永恒的金典,比如旧版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早已成为许多观众心目中的林妹妹,是无人可以取代且超越的。当然,并不是说只有陈晓旭可以演林黛玉。形成派系是避免不了的,而这种派系之争其实主要是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罢了,但不管你怎么争,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尊重原著,尊重历史。


zlljsf

关于两版《红楼梦》派系之争的话题在网络上也曾掀起汹涌大波。当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可是如若定要争个你长我短,那就有失作为文化人应有的含垢纳污、海纳百川之胸襟了。我想如果曹公在天之灵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会说喜却忧、道乐还愁的!
曹公之喜——喜的是如今真正的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真真正正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如若自己生在这个年代创作红楼,再不用将“真事隐去”,也不会有“假语村言”之流登上政治舞台兴风作浪了!

曹公之忧——忧的是吾当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倾尽毕生心血创作的完整版《红楼梦》,如今只剩下前80回,惹得这些文朋墨友们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间苦苦寻查、默默访迹。哎!又或许吾之所忧恰是彼之所乐,也未可知也!然终于后继有人,亦可欣慰也!

曹公之乐——一想到这个乐字,曹公的脸上却是笑开了花。如今这时代女子个个都是能手,能撑半边天,可以抛头露面。再也没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说了。凤姐已经当上某上市公司的CEO;听说台湾有位琼瑶女士写小说专赚人眼泪,咱林妹妹的小说一出炉就洛阳纸贵、抢购一空了;宝钗也成了娱乐圈的新晋女神,自称“蘅爷”,她出演的杨贵妃比杨玉环还迷人;晴雯招集众姐妹开了一间绣坊,当上了“绣掌”……


曹公之愁——哎!自古以来,这“文人相轻”之弊病已逾千年,时至今日,仍无改变。然,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


铜雀深宫读红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