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分别是怎样的人?

天下历史风云


第六十四回、林黛玉写了五首诗被贾宝玉称作《五美吟》。

黛玉的《五美吟》写在第四十九回贾母独宠宝琴,第五十四回贾母“掰谎”,第五十六回探春承包大观园、宝钗协理,第五十七回“紫娟试玉”、慈姨妈表态“保媒”,第六十一回司棋砸小厨房,以及宫中老太妃薨了、宁府贾敬中丹毒之后。 此时“宝黛爱情”已经稳定,“宝黛姻缘”却已经看不到希望,贾府内、大观园中败相丛生之际。

《五美吟》中的女子都是政治纷争中的牺牲品, 西施——吴越争霸 ,虞姬——楚汉相争 ,昭君——胡汉之争 。绿珠——八王之乱 。红拂——隋唐更替。

黛玉作《五美吟》黛玉借古喻今对史上众多红颜薄命女子命运的欣悲叹羡。《五美吟》最后一首“红拂”,却道出了黛玉的爱情理想。黛玉赞美红拂的慧眼识英雄,对红拂不受富贵权势和礼教束缚,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判逆行为由衷的钦佩。

然而“幽淑女悲题五美吟”,黛玉究竟是“在幽闺自怜”的封建豪门“淑女”,除了“欣悲叹”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颜薄命,也只有“钦佩羡慕”红拂“私奔”而已。

宝黛二人豪门仕宦公子与小姐的“啃老”爱情,是无法复制“李靖与红拂”的大胆“私奔”的。黛玉此时想到“私奔”的红拂,当然是对“宝黛爱情”的前途的绝望。此时“宝黛姻缘”在贾府中实际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宝黛相见的情形是欲言又止、无言对泣。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这一段文章就是“宝黛爱情”的自画像。

原文:(宝玉)进了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烟、奠馀玉醴。……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恹恹大有不胜之态。……宝玉笑道:“妹妹脸上现有泪痕,如何还哄我呢?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来多病,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作无益之悲。若作贱坏了身子,将来使我……”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咽住。”

此刻的宝黛虽心心相印,却欲言又止。实在是宝黛二人都不知道前面的路应该何去何从呀!

原文:只因他(宝玉)虽说和黛玉自小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况兼黛玉心多,每每说话造次得罪了他。今日原为的是来劝解,不想把话又说造次了,接不下去。心里一急,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急为悲,反倒掉下泪来。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为了这份“爱情”,宝黛二人的抗争就是黛玉病了、宝玉痴了。


黛玉小姐就算与宝玉有些“私情”之意,却根本不敢有“私奔”之实。黛玉是仕宦小姐,红拂等是待妾奴仆与黛玉的身份差距太大了。黛玉只可能用《西厢记》崔莺莺、《牡丹亭》杜丽娘来自比才对,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自由爱情”最终是通过“倒逼”的方法“生米煮成熟饭”被封建家长们接受和正式承认了的。

然而黛玉也不是《西厢记》中与张生“私会”的崔莺莺,更不是昆曲《牡丹亭》中“你在幽闺自怜”的杜丽娘。杜丽娘敢把自己变得“鬼”与柳梦梅“幽媾”,黛玉并不敢、宝玉更不敢。 黛玉只是“幽淑女”,宝玉还是荣国府的“凤凰”宝贝蛋子。

第六十四回后的“宝黛爱情”,连绝望中的挣扎都没有了。 最终只剩下第七十回、湘云黛玉中秋联句时,黛玉自己的命运谶语“冷月葬花魂”,和第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宝黛二人一番议论之后,宝玉改出来的“宝黛爱情”谶语“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可薄命。”

唉……!

简单的说在“宝黛爱情”中,宝玉和黛玉是“拉拉手、好朋友”。然后黛玉就“冷月葬花魂”伤情而亡,宝玉就娶了宝钗“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最后贾府败落,贾宝玉无法承担起复兴贾氏家族的重任,于是“悬崖撒手”把家庭责任都交给了“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然后出家避世去“太虚幻境”中追求他的“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梦幻了。

演于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个人从来不怀疑通行本《红楼梦》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因为“宝黛爱情”如此,就算曹翁本人写的结局,又能让公子贾宝玉和小姐林黛玉两人怎样呢?


阿丹151014015


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和反抗精神无人可比,堪称“第一”,堪称“无双”。

他不矫饰自己的天性,出身贵族之家却处处受束缚、限制,人心自然苦闷。于是宝玉想出了种种方式宣泄,这些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


宝玉的叛逆性格,尤其是对世俗和封建阶级。在他那里不存在阶级,只有平等。所以他屋里的丫鬟在他面前常不拘小节。他的内心厌恶世俗,渴望平等、自由。

宝玉是博学多才文思敏捷的。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还有为大观园各景点题名……表现出了文学家的风范。

若以宝玉的眼界去看人世间的一切,在繁华里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吧?

还有,宝玉并不是不学无术,他只是不屑于功名利禄。


有西江月二首以反讽手法为宝玉洗白——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她本是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为了还灌溉恩来到俗世。

她是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老太太唯一的亲外甥女。

黛玉多愁敏感,清高孤傲,才多身弱。与宝玉相爱,在封建礼教下,受尽风刀霜剑之苦。“木石姻缘”终无果,“金玉良缘”时,泪尽而亡。


清心一栈


贾宝玉是九嶷山上的三分石(舜公石)下凡,林黛玉是九嶷山上的香炉石下凡。三分石是舜帝南巡到湖南永州市蓝山县九嶷山一个山顶后,在那里与道合一后化作的360米高的三片花岗岩石,故贾宝玉称花王。舜帝的两个妃子在九嶷山找到舜公石后,在另一个山顶上不停拜祭舜帝,最后两人一起化作了香炉石,舜帝的两个妃子被后人称为潇湘妃子,因为从香炉石下面流出的水成为潇水,潇水为湘江之源头,这就是潇湘妃子的真实含义。因为林黛玉是香炉石下凡,故住潇湘馆,被称为潇湘妃子。

林黛玉前世是灵河岸边三生石傍的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灵河水浇灌之。这是把香炉石演化为绛珠仙草(女英)和灵河水(娥皇)。三生石即三分石,灵河即潇水,潇水也称营水,营者魂也,天魂者圣灵灵宝天尊也,所以潇水就是灵河。

贾宝玉就是舜帝再来,也称弥勒菩萨,也称大势至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爱神,所以他的爱广泛(非指夫妻之爱),而林黛玉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情神,代表真情,至真至情,独钟情贾宝玉一人。


中华大秘密


他们的故事是以一见钟情而开始,又以此恨绵绵而结束。

宝玉年少不知愁滋味,一味的追求心中的感觉,给了黛玉爱的希望,但又翻不过王夫人的五指山。最终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黛玉一直多愁善感,她是有感觉的,她有那份超前意识,估计难以成眷属。但又被爱恋而痴迷,过于相信纨绔子弟的信誓旦旦,最终难成莲理枝。

虽然是爱的悲剧,但也可歌可泣。人生短暂,草木一秋。遇有一个知己,谈一埸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是情海中的涟漪,爱恨都是跳动的音符,何况林妹妹并沒有爱错人,她在九泉之下如果读到书中宝玉这片痴情…读懂是辛酸泪,不懂是荒唐言…


快乐人生40206654


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下凡。神瑛侍者在天上就是照顾仙界花草的园丁,到了人间他的本性就是照顾身边的花季女子,因为他所照顾的花草下到人间变成了女子或男子,他抓周时就抓粉黛,对美女贴心照顾,欣赏疼惜,以致会将落花收起抛入干净的流水,后与林黛玉一起葬花,这是他灵魂里固有的,没人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而且不论周围的人怎么说怎么教育甚至打骂都改不了。其它的一切就是出生后的环境造就的了,神瑛侍者的是个正派的人,贾宝玉知书达礼,不做坏事,对所有女子只有欣赏疼惜,没有丝毫猥亵心思。因为不是天界栋梁,所以并不以天下为己任,也不理家族事务,虽聪明但非精英,学得一些东西,但与宝钗黛玉妙玉比差远了。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的学问因为他的灵魂只是一个花园的园丁。所以这个人物也不必上升到反封建反礼教等等高度。

林黛玉就是灵河岸边的一株仙草,既然是草,就不是王妃贵妇之类的命,也没那个志向,这草有天然异香,就是贾宝玉要笼着袖子闻的,这仙草还特别有灵性,聪明绝顶,读书过目不忘,也许因为喜欢读书,所以生在了探花家。但这草特别柔弱,在天界就差点干死,是神瑛侍者额外照顾才活了的,虽投胎做人,生命力却一直不强,还完眼泪就回天界的,所以她不会有婚姻。另外不知什么原因,这绛朱草没在花园里,而是孤独地长在灵河岸边,所以她的灵魂特别孤独,她与周围的人都不契合,一方面孤高自傲,一方面顾影自怜,除了与那个怜惜她的贾宝玉有所契合,而贾宝玉的灵魂并不归她所有,他要应酬照顾的人太多,只是每天尽量抽出时间陪黛玉,就像在天上花园里的花草都照顾过了,再单独来照顾那颗绛朱草,所以黛玉是以孤独幽怨为主的。

每个人都有灵魂,都有前世今生,红楼梦的精彩就是展示了二个普通的仙界灵魂,不是帝王将相,不是后妃命妇。芸芸众生,多数人只有一个普通的灵魂,不求太多,在人世按自己的本性和喜好走一遭就好!


叶在风中飘


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让我思考很长时间,但却没有一个非常满意的答案。

如果简单的说宝玉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也能说的过去。如果说宝玉是一个革命者,是一面反抗封建礼教的旗帜,也有道理。但我感觉这些解释都应该不是作者的本意。那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呢?我们就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宝玉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宝玉并不是不爱读书,宝玉是不爱读有关仕途经济方面的书。宝玉喜欢读的是四书,诗经及一些杂书。宝玉居然喜欢读书,很出乎人的意外吧,而且他也读四书,他讨厌的应该是八股文。什么是八股文呢?我没有专门研究过,所以可能解释的有错误或者说完全是错误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的,规定写作文法,就是说要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写八股文,而且,这个八股文在现实生活中好像还没什么用。就是为了考试的。所以宝玉不喜欢。当然了,宝玉不喜欢八股文还有其他原因。

宝玉的社交能力一点不差,而且他在贾府之外还有几位好朋友,比如柳湘莲等人。同时贾宝玉还结交了不少官二代,比如冯紫英等人。还结交了一些官员,比如北静王等人。结交了这么多的男性朋友,是不是又出乎我们的意外了呢?

宝玉喜欢女孩子,讨厌已经出嫁后或者说已经年长的妇女,但对他的亲人他却没有表现出一点讨厌的表情,而且从书中描述来看内心也不讨厌,他讨厌的只是那些下人中的中老年妇女。又出乎我们的意外吧。

其他例子就不说了,通过上面简单的一些描述,宝玉其实就是一个富家公子,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读书的特性是因为他即便不用读书,最终也不会比苦读书差到那去,他是维护他那个阶级的,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仅仅只是对父母或者说是对他父亲的叛逆,而不是对整个社会的叛逆。他是那个时代的受益者,是那个社会塔尖上的人,他很享受自己所具备的地位,他对被压迫阶级并没有多少同情心,他所同情的也仅仅是他认为纯洁的那些女孩子们。

关于黛玉不想多说,黛玉就是一个诗人,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诗人,她是一个完全生活在浪漫主义,理想主义里的一个人,一旦发现身边的生活或者说宝玉对自己的感情脱离了理想主义,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仙,注意是仙不是神。对就是个仙。


老匪读红楼


贾宝玉最恰当的评价就是薛宝钗定义的四个字"富贵闲人″。他一方面对于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官僚制度有所反感和抵制,一方面又过着侯门公府公子哥儿不劳而食,饭耒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生话。在《红楼梦》诞生的时代,尚无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没有阶级分析方法。我们不可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分析他的性格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只能说他是作者创造的,也是作者理想的人物形象。说他富贵,并非他掌握了巨额财富,他自己曾对柳湘莲说,"虽有钱也不归我使。″但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着。在怡红院,他的大Y环袭人,晴雯等,次一等的秋纹,碧痕等,再次的小红,坠儿等,再加上嬷嬷老妇,不下二十人。他出门去王府拜寿,有大仆人李贵等八人,小廝茗烟等八人,再加上四个跟马的,也不下二十人。可奇怪的是,他虽然高高在上,却有些平等的思想,细想想,他和茗烟,不像是主仆,倒像是朋友。他对身边的丫环也很宽容,有时侯他甚至动手去伺候丫环们。在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他不敢在母亲王夫人面前求情,但他敢于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探望,晴雯含冤去世后,他仍念念不忘,还写了饱含深情的"芙蓉女儿诔″以悼念,并发泄对封建卫道者的不滿。在作者眼中,贾宝玉又是一个非常聪明灵秀的人。他虽然不爱读书(重点是不爱读四书五经等圣人之书),但他知识丰富,思维灵话,特别从大观园题对额可以表现出来。他身处侯门公府,却喜欢结交一些非类,如优伶琪官,妓女云儿,社会闲散人员柳湘莲等。但他又不同于贾珍贾链等皮肤淫滥之徒。他是泛爱,他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具有一些悲悯和同情心。说他反对封建礼教,也不全然,比如他对于家族中的长幼次序还是尊从的。他骑马经过他父亲住处,既使父亲不在,他也要下马表示尊崇。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对爱情的专一和尊重。他和林黛玉確是心心相印,以心换心,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在前八十回中,这条主线绵延不断,成为一大主题。文中所述十分丰富,我就不能一一列举了。总之,贾宝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不可能用简略的描绘来概述,只能靠我们在读书中细细体会,不断加深认识。林黛玉的问题下次再聊吧。


陈老师224723857


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如果再用什么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啦,官僚制度啦来解释这么一部意义非凡的小说,那么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读古典小说。不仅仅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其的他角色存在的意义其实不是一个“封建”就能囊括的,现在的社会就应该去掉这个“封建”概念的限制,让读者来体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最为纯净的思想交流。那么,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就能做到这种没有掺杂其他外部因素的情感融合,是人和人之间关系交流的最高层次,这就是我们现代人需要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