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提到项羽,大多数人脑中都会浮现出“英雄”、“人杰”等赞美的词汇,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项羽无异是秦汉之际一个数一数二的英雄人物,在灭亲和楚汉之争中,几乎都是战必胜,攻必克。裂土封侯,“政由羽出”,号称西楚霸王一度攀上人生巅峰,风头一时无二。那么,为什么如此威风凛凛、霸气无双的项羽会输给二流子刘邦,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无痕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下,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首先,项羽生性残暴,任性嗜杀。项梁没死前,曾派项羽攻打襄阳,襄阳守军坚守,结果城破之后,项羽屠城;巨鹿之战后,章邯率领20万人投降了项羽。因为起义军没有好好对待秦军俘虏,招致俘虏不满。项羽得知后直接坑杀20W秦军俘虏;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公元前206年,齐地的田荣叛乱,项羽率兵征讨,把田荣被杀后,本来已经完成任务了,可是项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残暴嗜杀的恶行,使项羽大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焉有不败之理?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其次,项羽不善于用人,而且刚愎自用。韩信、陈平、黥布等人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但是后来一个个地都离开他去投奔了刘邦,也正是这些人在楚汉战争后期把他置于了死地。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谋虑过人。鸿门宴之前,项羽先是与范增说好杀了刘邦,后来又擅自决定不杀,商量都没跟范增商量;紧接着,项羽与刘邦在荥阳一战,项羽断了刘邦的粮道,范增当时建议项羽急攻下荥阳,杀掉刘邦。但是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选择了留下刘邦的命,这就是刚愎自用的典范!范增一气之下,选择告老还乡,项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就连刘邦自己都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见,刘邦比项羽善于知人、用人;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再次,裂地封侯,弊端重重:

第一、项羽把自己封到彭城这样一个四战之地,腹背受敌,无险可守;把最为险要的地方巴蜀封给了自己将来最大的对手刘邦。巴蜀在秦时就是粮仓,秦能攻伐天下,巴蜀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第二、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基本都是矛盾重重,而大家普遍把矛盾指向项羽。可以说从分封十八路诸侯开始,天下大半就已经开始反叛项羽了。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久后,十八路诸侯中,雍、塞、翟被刘邦兼并,齐地和赵地诸侯最先反叛项羽。项羽背后的英布也在楚汉争霸中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所以项羽分封之后是以一人对抗天下,安能不败?

第三、无论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饱受战火的百姓渴望安定,都要求中国由领主割据的局面转向于统一。而项羽却要重新分裂中国,使社会回到春秋、战国的局面中去,这就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的愿望。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为何最终败给了二流子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