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齡的作品怎麼樣?應該如何鑑賞?

summerrain124702180

劉奎齡先生是上世紀一位非常厲害的畫家,以工筆最為著名,尤其所畫孔雀,更是形態逼真,線條纖細自然,活靈活現。

徐悲鴻大師曾經在一次展覽中看到劉奎齡所畫孔雀驚歎道“何至不知有此人也?”

日後更是修書一封寄給劉奎齡“乞孔雀圖一幅”

讓人可惜的是,劉奎齡尚未動筆,徐大師就已經過逝了。


劉奎齡大師的畫初學郎世寧畫法,借鑑了西方色彩理論透視等原理,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可見劉奎齡大師不僅天賦高,而且善容中西畫法,堪稱近現代工筆花鳥動物畫的大師級人物。

我個人是非常佩服畫工筆畫的人,太坐的住了

單單這一身“鹿皮”,輕者一兩天,仔細的話三四天。實在是“熬”出來的精品。

再看所畫動物,惟妙惟肖,著實傳神。

我老師告訴我,想學畫畫,首先要懂生活,會觀察。如果這些學不會,是畫不出畫的,即使技法,控筆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也是死的,無神。

劉奎齡大師的畫作,對動物形態神情的把握,絕對是一流水準。


看到這種作品,著實有一種想啪一巴掌呼上去的感覺,及其想試試裡邊的動物會不會咬過來~

這傲嬌的眼神,小屁股撅這麼高,總感覺和八大畫作的表情包有些神似,只不過是一個白眼處世,一個撇眼看人而已。

劉大師對神態的把握太自然,就和真的來個陌生人看到這些羊一樣,有羊會不鳥你,有的抬頭望你兩眼,然後又不鳥你。

對這些細節的觀察的營造,顯然是非常精熟的,而且表現的非常自然。


你們覺得這一對夫妻大孔雀畫得怎麼樣?


梁宇航

【文藏來答】對於劉奎齡的介紹,光有基本信息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更為細緻的描述來概括拍賣市場上能見到的劉氏最有代表性動物的具體特徵。這樣更易於藏家朋友去進一步分析目標作品。筆者也通過拍品的受歡迎度和作品流通量兩個指標來排列這些動物的種類。當然,由於劉奎齡的作品眾多,也深受藏家的喜愛,贗品數量龐大,目前很多網站上等載的劉氏作品以贗品居多,特別是冠以“劉奎齡作品賞析”的文章,真跡很少。因此,本文也涉及一些辨偽的文字。

劉奎齡您必須知道的手法處理

在作品分析之前,藏家一定要把握一些基本準則:

因為劉氏是山水、花鳥、人物、博古題材皆擅長的複合型畫家,他作品的配景部分是非常講究的,總能透出一股清逸之氣。作品由於吸收了很多西洋畫法,筆下的事物看上去總帶有一些體積感,這是清代以前少有的感覺,也就相應地比一般畫家筆下的事物略顯結實厚重。而正是這種體積感,難倒了絕大多數作偽者。他們的畫要麼畫得極為結實,質感有了,而氣質丟失了;有時動物毛皮的質感過於強烈,反而搶走了動物最為傳神的表情、眼神和動物間微妙的顧盼關係。

劉氏筆下的家畜、家禽類為了加強生活化,往往配上一些帶有鄉野氣息的道具,比如籬笆等,但絕不會有粗糙或土舊的感覺,依然是一股清新之氣。很多贗品在動物表現上尚可以抓住劉氏的特徵,但在配景的表現上就拙態百出,有時配景表現得極為笨重拙劣。

總體來說,劉奎齡在紙本與絹本上作畫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紙本質地粗疏,用筆滯澀,更容易表現動物毛皮的質感,所於往往用紙本幹筆較多;絹本質地密實而光滑,更容易表現清透的效果,所以往往用絹本時用水量大。一般來說,表現走獸以紙本居多,表現禽鳥則絹本居多,當然,這樣是源於更充分地利用不同材質的性能,只是一種大概率的推測。

劉氏筆下鳥獸的具體手法特徵

雞類

以筆者的觀察和拍賣數據的價格呈現來看,就單一動物來看,目前劉氏價位普遍最高的題材是雞。一般畫家表現這種極為平常的家禽都會選擇五色斑斕的品種,純黑色的家雞很難入畫,一者難畫,即使表現好了也少有韻味。但劉氏卻能夠充分把握這個尺度。

他筆下的雞最難得可貴的是不作過多誇張處理,而是極為生活化,彷彿就是庭院中昂首啄食、散步的狀態,不會刻意強調那種抖擻的精神,平添了一份鄉間氣息。配景以帶有籬笆的牽牛花、牡丹花、翠竹、湖石為主。畫其他動物時,往往會突出主體,但他筆下的雞很多是融合到景物當中去,沒有刻意強化主體與背景的虛實關係,背景有時也處理得很亮麗濃豔,這也是為了表現家雞這種最為生活化的禽類。

孔雀類

相對於劉奎齡筆下的其他動物,孔雀是最為豔麗奪目的,也是相對收到西洋繪畫影響最重的。在筆者看來,劉奎齡更擅於用皴染加乾擦的手法表現走獸身上的絨毛,甚至在生宣紙上都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但是禽鳥的羽毛是層次分明的,很不容易畫得鬆動。劉氏自然有他獨有的辦法,他儘量弱化線條,用介乎於沒骨的手法一點點分染出羽毛的層次,減少輪廓線的使用。在色彩是使用上,也保持了一貫的素雅,將孔雀豔麗奪目的色彩降低了一度,在灰調子的對比中尋找色彩變化。

他筆下的孔雀一般都是成對出現,一般都是蹲坐在一根粗大的古柏樹上,構圖呈斜線佈置,這樣,孔雀自身長尾巴的斜線與古樹的斜線形成了一對天然的“X”形,其間再用一些小型鳥類或樹葉來點綴,打破過於明顯的畫面分割。表現孔雀的作品一般很少畫背景,一方面是因為孔雀的造型與色彩是禽鳥中最為複雜的,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減少背景顏色對孔雀色彩上的干擾,最大限度地凸顯孔雀在造型與色彩上的美感。

狗類

畫家筆下的狗以兩類為主:一類是賞玩類的小型犬;一類是大型的狼狗。小型犬畫家更著意捕捉它們伶俐可人的特徵,對毛皮的刻畫更注意捲曲感;而大型犬則更注意它們安閒自在的狀態。在筆者看來,從藝術水準的角度來考量,劉氏筆下的大型犬特別是狼狗的水準要遠遠高於小型犬。因此,這裡進行重點介紹。

狼狗一般以兩隻為多,一站一臥、一動一靜,或俯身尋覓,或望向遠方警戒。劉奎齡非常善於使用狼狗身上特有的暗黃色調,這種顏色極為難調,過重則發悶,過淺則輕飄。

特別是狼狗身上的毛皮呈現不均勻的分佈,很多偽作過於強調這種變化,使得狼狗身上出現了極為不協調的“斑禿”的感覺。究其原以,還是因為劉奎齡先用大塊墨色把整體的皮毛暈染出,其中會有很多是墨塊間相撞出現的偶然深淺變化,再用細筆在必要的地方“絲毛”,有些地方可能留有模塊,並不是機械均勻地全部勾勒。如果藏家朋友仔細觀察會發現,劉氏筆下狼狗的邊緣線極為講究,只在頭部、腿部、等少數地方勾線,大部分是利用毛皮虛虛實實的處理來暗示形體的邊緣,這就感覺極為鬆動,又不失體量感。

此外,狼狗一般被安排在湖石下,配以一組芭蕉;或高數下、籬笆旁。畫家沒有表現狼狗極為兇狠彪悍的一面,反而是極其關注他們忠誠、悠閒、可人的一面,體現了畫家不同尋常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貓類

在筆者看來,最考驗一個動物畫家的刻畫能力與觀察能力,不是他們畫動物靜止的狀態,而是運動的狀態。貓是最靈巧敏感的動物,它們的狀態是最難於捕捉和表現的。劉奎齡筆下的貓一般以兩隻為主,有顧盼、有主次、有正側之分;往往一隻溫順、一隻警覺。

從效果來看,畫家用絹本表現的貓,往往偏向於豔麗,一般配以牡丹、牽牛花等色彩鮮豔的植物,再點綴以蝴蝶、蜜蜂之物;用紙本表現的則更素樸,喜歡畫爬在樹上貓,更善於捕捉貓將身體完全伸展開來或蜷縮時特定的效果,更強調毛皮的質感和瞬間的動勢。

在筆者看來,劉奎齡用絹本的作品是早期作品,還明顯受到清代宮廷畫家沈銓的影響。沈銓筆下的動物多是吉祥的瑞獸,相對來說題材不如劉氏廣泛,也不如後者生動而具有生活氣息。從這一點來說,劉奎齡已經超越了沈銓這位宮廷頂級畫家。劉氏用紙本的作品藝術價值更高,也更具個人面貌,特別是用生宣所畫的動物,難度極大,但表現出來的效果可以說獨步其所生活的時代。

鹿類

劉奎齡筆下的鹿一般以一頭為主,偶有兩頭。往往安置在高大的古柏樹下,樹幹筆挺遒勁,樹旁有潺潺溪流,營造出一派寧靜曠遠的氣氛,這種寧靜致遠的氣氛是劉氏畫鹿極為重要的評判標準。很多贗品的背景極為躁動,用筆雖然不錯,但沒有畫面清晨林間那種幽謐的呼吸感。鹿的動態也極為傳神,或抬頭仰望天穹,若有所思;或警惕地注視著外界的動靜,我們似乎可以感到,小鹿由活動到突然靜止,望向觀者那一瞬間的安靜。

鹿的毛皮被處理得極為細膩,斑紋清晰但不張揚,顏色飽滿而不豔麗,畫鹿最難處理的就是身上的斑紋。很多贗品過於注意其中的變化,往往會破壞鹿形體的流暢結構,而這一點也是劉奎齡最見功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