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比,怎麼樣?

小劇彌


今天咱們聊聊明清皇帝功過,逐一選擇對比,明代選十二帝(明代選取除建文洪熙景泰泰昌之外的十二個皇帝),清代十二帝全部上陣。

明太祖(洪武)VS清太祖(天命)明太祖朱元璋英明神武,白手起家,內定中原,外逐蒙元,恢復中華,創建大明制度,奠定了大明兩百多年的基業,稱其千古一帝毫不為過;清太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建立後金,薩爾滸一戰擊敗明軍,之後連續攻下明軍在遼東大部分據點,割據遼東,最終兵敗寧遠。綜合比拼明太祖無論功績還是歷史地位完爆清太祖。

明成祖(明太宗永樂)VS清太宗(崇德)明成祖朱棣,原為燕王,後經靖難之役奪取侄子建文帝皇位,在位期間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鄭和下西洋,五次親征蒙古,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帝王當中堪稱一流,在位期間明朝國力雄厚稱為永樂盛世;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期間於瀋陽改國號為大清,任用漢族官僚改革體制,征服朝鮮,並在松錦大戰中擊敗明軍瓦解了明朝寧錦防線,多次繞過山海關入圍京師,但終其一生未能入主中原。綜合對比,明成祖完勝清太宗。

明宣宗(宣德)VS清世祖(順治)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武有英國公張輔,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清世祖福臨為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年間民族矛盾尖銳,在位期間前期被攝政王多爾袞控制,後期受制於孝莊實為傀儡。綜合對比:明宣宗勝出。

明英宗(正統.天順)VS清聖祖(康熙)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寵信宦官王振,最終於正統十四年釀成土木堡之變,被瓦刺俘虜,導致明朝國勢開始走下坡路,後經奪門之變復位改年號天順處死於謙,晚年任用賢明,但於明朝國勢已經無補;清聖祖玄燁,八歲即位,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定準格爾,擊敗沙俄,武功赫赫,有清一代無人能比,清朝國勢達到頂峰,開啟康乾盛世。綜合對比:清聖祖完爆明英宗。

明憲宗(成化)VS清世宗(雍正)明憲宗朱見深即位之後平定於謙冤案並給明代宗上諡號,但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設立西廠、皇莊政治腐敗,失誤很多,個人生活方面寵愛比他大十幾歲的萬貴妃但一生專情;清世宗胤禛一生勤政,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為乾隆年間的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綜合比拼:清世宗完勝明憲宗。

明孝宗(弘治)VS清高宗(乾隆)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歷史評價極高,感情方面是中國帝王當中絕無僅有的一生一世愛一人的典範,一輩子就鍾情一位皇后;清高宗弘曆,自號十全老人,好大喜功,清朝康乾盛世最後一代皇帝,晚年生活奢靡,吏治腐敗出現了和珅這樣的鉅貪,盲目自大閉關鎖國政策達到頂峰,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為清朝危機埋下伏筆。知名度清高宗勝,治國能力明孝宗勝,人品方面明孝宗完勝綜合對比:明孝宗勝。

明武宗(正德)VS清仁宗(嘉慶)明武宗朱厚照中國歷史上最具個性色彩的帝王,和他的父親朱佑樘相比完全是另一個極端,他個性聰明,處事果斷,但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對明朝中期國力衰微負有很大的責任,在位期間遭遇鍋藩王叛亂、農民起義,蒙古寇邊等多次危機,但均順利化解,傳統歷史評價很差,但今年有所改觀;清仁宗顒琰生性平和,掌權後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力度不大效果也不明顯,在位期間清朝國勢處於下滑趨勢,還爆發了白蓮教大起義重創了清朝的統治,在關鍵時期為難起到扭轉作用,屬於典型的庸君。綜合對比:明武宗、清仁宗都處在明清兩朝國勢的關鍵時期,都沒有擔起應有的責任振興王朝,對比結果—平局。

明世宗(嘉靖)VS清宣宗(道光)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早期英明決斷,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中後期迷戀道教發生了“壬寅宮變“險些死於宮女之手,國勢衰微,蒙古入圍京師史稱”庚戌之變”,寵信奸臣嚴嵩,二十多年不上朝,開創了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先例,但大權從未旁落,帝王權術登峰造極;清宣宗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振興王朝的措施,錯過了最佳的學習追趕時機,中國在其手中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綜合對比:明世宗勝出。

明穆宗(隆慶)VS清文宗(咸豐)明穆宗朱載垕在位期間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但生性好色,導致身體虧空最終英年早逝。清文宗奕詝在位期間爆發捻軍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起義重創清朝統治,但奕詝不思進取,在對外戰爭中也屢遭敗績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被沙俄割佔,咸豐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逃到承德避暑山莊縱情酒色最終身亡是後半個世紀慈禧禍國的直接原因。綜合對比明穆宗完勝清文宗。

明神宗(萬曆)VS清穆宗(同治)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幼年繼位早期依靠張居正改革使得明朝出現中興局面,但中後期廢除張居正改革並長期怠政,在位期間主持萬曆三大徵並全部獲勝,但國本案薩爾滸之敗功敗垂成造成後金尾大不掉之勢故有明亡於萬曆之說;清穆宗載淳,生性放蕩出入煙花柳巷,致使自己早亡,在位期間雖有洋務運動稱同治中興,但其作為慈禧親兒子早亡致使唯一在清朝後期能制約慈禧禍國的因素缺失,可謂清亡之關鍵人物。綜合對比:明神宗完勝。

明熹宗(天啟)VS清德宗(光緒)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歷史上著名的木匠天子,在位期間寵信宦官魏忠賢,打擊東林黨,雖然明史對其評價極低,但寧遠、寧錦大捷均在天啟年間,重用孫承宗、毛文龍等將領,遼東局勢在天啟年間扭轉了萬曆末年的頹勢逐漸穩定下來;清德宗載湉素有大志,一心想要振興清朝,但終生受制於慈禧,在位期間遭遇甲午戰爭失敗八國聯軍侵華,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期間曾發動百日維新欲挽救清朝但隨即被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軟禁終生,是個典型的悲劇傀儡皇帝。綜合對比:明熹宗勝。

明思宗(崇禎)VS清廢帝(宣統)明思宗朱由檢以信王入大統,在位期間打擊天啟朝閹黨勢力重用文官集團,生活節儉勤政憂心於國事,但生性多疑期間任用袁崇煥督師遼東致使毛文龍被殺後滿清入圍京師袁崇煥伏法,遼東局勢大壞,對下屬各種猜忌還致使孫傳庭、盧象升等名將身死,漢奸洪承疇降清,最終被闖軍攻陷京師在煤山自縊殉國,雖帝王之才平庸但氣節可嘉;清廢帝溥儀幼年登基不久退位,終身為恢復帝位不惜代價甚至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充當日本人走狗,日本投降後被俘解放後被勞改。綜合對比:明思宗完勝清宣統帝


瓦當歷史




明清兩朝皇帝有28個,一一對比,篇幅太大,下面每邊各選六個優秀皇帝和末代皇帝作為代表,進行簡單對比。




一、明朝優秀皇帝代表上場,出場人物是: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祐樘、明神宗朱翊鈞,末代皇帝崇禎。




二、清朝優秀皇帝代表上場,出場人物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清聖祖康熙、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曆,末代皇帝溥儀。


1、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pk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在位47年)

這個很簡單,看看雙方的歷史功績就可以了,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用時15年削平群雄,統一天下,並開創了洪武之治。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清太宗皇太極,兩代人奮鬥幾十年,一直都沒能入關。清世祖順治雖然入關了,但沒統一天下,直到康熙年間,清朝才初步統一,乾隆時期最終完成統一。




也就是說,明太祖朱元璋一個人幹完了努爾哈赤家族至少4代人才幹完的活,而清太祖努爾哈赤活了68歲,一輩子除了建立後金政權,其餘基本上乾的都是殺人越貨,荼毒生靈的勾當,更談不上開創了什麼治世或者盛世。 皇太極和他爹差不多,就不多說他了。順治帝6歲入關,雖然事情都是多爾袞做的,但還是算順治皇帝的歷史功績吧。除此之外,順治帝也沒做出太多明顯的歷史功績,畢竟年齡太小。從這個角度而言,朱元璋可以說是大勝努爾哈赤父、子、孫三代。




此外,朱元璋還有以下突出歷史功績:

1)延續中華文明(如果沒有他,中國直接從元朝過渡到清朝,經過幾百年的落後野蠻人的統治,參照古埃及、古巴比倫等國曆史,難以想象中華文明結果會怎樣)。

2)提升漢族等民族地位。

3)“第三中華”開創者。

4)修復並光大優秀漢文化。

5)收復幽雲十六州。

6)大規模移民雲南、貴州,使雲貴永遠納入中華版圖。



7)在西藏設置軍政機構,大規模駐軍西藏,使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對西藏控制最牢固的王朝,清朝前期駐軍太少,後面西藏賣地都得經過英國同意……

8)自安史之亂後,600年首次重建中原大一統政權。

9)大量改革創新政治制度,奠定明清兩朝500多年的政治格局。

10)嚴懲貪官,書寫後世為官准則。



11)開創由南向北統一中國經典案例。

12)頒佈《大明律》,明清兩朝沿用近600年。

13)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養老院。

14)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孤兒所。

15)建立救濟制度。

16)首倡四菜一湯,樹立後世達官貴人節儉用餐典範。




2、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pk清聖祖康熙(在位61年)

就在位時間而言,康熙可謂佔了大便宜,在位時間幾乎是朱棣的三倍!下面分別簡單列舉兩人的歷史功績。


朱棣: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皇帝,創造了無數個世界第一,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遠征漠北的皇帝,也是西方人眼中中國最後一個世界性大帝。朱棣的歷史功績很多,主要有以下多個方面:



1)修纂《永樂大典》,一字不改收錄。

2)遷都北京,奠定明清以來600年的政治基礎。 3)派鄭和六下西洋,國威遠揚。

4)改革文官制度,設置內閣。

5)北修故宮。



6)南筑武當(大十幾萬人修建,規模很大,創下多個世界第一)。

7)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南京大報恩寺(毀於清朝太平天國時期)。

8)修築世界上最大的銅鐘,300年後,沙俄彼得大帝想超過他,最終功虧一簣,這個是技術活!

9)重建長城,現在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明長城。

10)五徵蒙古,歷史上第一個遠征漠北的皇帝。


11)設立奴兒干都司,宣誓中國對黑龍江流域的主權地位。

12)駐兵庫頁島,歷史唯一。

13)征服安南。 永樂群島

14)大規模移民雲南貴州,使雲南貴州擁有納入中華核心版圖。鎮壓地方叛亂,設置貴州布政使司(省),進一步加強對貴州的控制。

15)疏浚大運河,促進南北交流。



16)開創永樂盛世。

17)設立舊港宣慰司。

18)重塑漢魂(盡逐兩宋以來威風掃地的民族自信心,重振漢唐雄風)。

19)設立三大營,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

20)開創天子守邊傳統,定製明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祖訓,使明朝成為歷史上最硬氣的朝代。





21)首次將南沙和西沙群島納入中國版圖(今天還在使用永樂群島、宣德群島等名稱)。



22)朱棣在位時,疆域比康熙在位時大。



23)朱棣去世,給子孫留下的是永樂盛世,康熙去世,留給雍正的是一個國庫虧空,貪汙橫行的爛攤子。

24)明成祖在位時,經濟水平以及耕地面積遠超康熙年間。清朝鼎盛時期,耕地面積還不及明末,遑論永樂盛世時期。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對於清朝而言,康熙雖無開國之名,有開國之實,在他手裡,清朝基本完成統一大業。康熙的歷史功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平三藩。

2)統一臺灣。

3)三徵噶爾丹,將蒙古地區納入版圖。

4)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

5)對沙俄戰爭勝利,簽訂《尼布楚條約》,以割讓尼布楚和西伯利亞勢力範圍為代價,換來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這條有爭議,暫時歸為歷史功績)。



6)開創康乾盛世。這條有爭議,康熙時的詩人唐甄在山西做過知縣,親眼目睹了清朝控制之下的苦楚生活,他著有《潛書》,裡邊說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以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人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後代於北方”。

7)修建圓明園

8)建造承德避暑山莊

朱棣24大歷史功績pk康熙8大歷史功績,高下立判,朱棣贏。


3、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在位11年)pk清世宗胤禛(在位13年)

明仁宗、明宣宗:他們父子在位期間,號稱仁宣之治,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後世稱“仁宣之治”,是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的中國歷史上四大治世之一。 仁宣二帝歷史功績主要有:



1)“仁宣之治”

2)平定叛亂,徹底解決朱元璋留下的外藩的問題

3)親征兀良哈

4)派鄭和下西洋

5)完善內閣制

6)完善科舉制,明仁宗規定科舉取士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雍正: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間,彌補了康熙晚年財務虧空,公認的清朝好皇帝,雖強也有刻薄寡恩,虐待兄弟,改0革和凡腐失敗等不足。 歷史功績主要有:

1)改革吏制,改土歸流。

2)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3)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但也使俄國得到了清朝領土(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貿易、宗教等項利益(這條譭譽參半)。

4)進一步發展了康乾盛世。 這一局明朝仁宣二帝略贏,不過還是算平吧,這是兩邊選手實際最接近的一次,不然清朝這組再無機會有此佳績了。




4、明神宗(在位48年)+明孝宗(在位18年)pk清高宗(實際在位64年)

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是清朝實際掌權最長的皇帝,明清兩朝在他們手上經濟、文化等達到最高峰,但同時也是導致明清兩朝盛極而衰的罪人。

朱翊鈞歷史功績:

1)萬曆中興。2)萬曆三大徵。3)積極支持西學東漸,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開展文化交流。4)改革吏制,實行官吏考核。5)清丈田畝,糾正數百年的田制混亂。6)推行一條鞭法。7)改革學校,完善官學。8)使用潘季馴治河,黃河安瀾400年。9)大力發展火器。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萬曆時代”是市民社會發展、市民力量壯大的時代,大思想家紛紛湧現,政治社團紛紛出現,學派繁榮。是傳播新思想、新觀念、新文化的時代。出現了方以智、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等科學巨人以及朱載堉、李之藻、王徵等眾多科學家。還有李贄等大思想家,徐謂和董其昌等頂級書畫家,戲劇家湯顯祖等,是明朝中葉以來最好的時期。

“萬曆時代”是首次出現了市民力量和封建統治黨爭的時代,是社會動盪和蘊育社會變革的年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華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



明孝宗歷史功績:

1)弘治中興。2)三次收復哈密。3)多次擊敗韃靼小王子、火篩等。4)史上首倡一夫一妻制。5)發明牙刷。這個應該沒記錯。

乾隆歷史功績:1)康乾盛世(有爭議,同上)。2)十全武功(不少是湊數的),將新疆納入版圖。3)人口增長。4)《四庫全書》(毀書更多,功過參半)。




《清帝王史話》: 弘曆自詡“十全老人”,實際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義和福音,疆域開拓過程中,殺戮甚眾。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湊數的,比如緬甸、安南之役損兵折將,最後對方懾於清朝帝國的強大主動議和才勉強讓他找到了臺階可下;二徵金川雖然有較大意義,但損失巨大,勝之不武;況且其中有的武功並不正義,例如殘酷鎮壓林爽文起起義、出兵安南就是如此。

萬曆和乾隆基本可以打平,但如果加上明孝宗,很顯然乾隆不敵二人聯手。




崇禎皇帝pk溥儀

1.先說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主要過錯是葬送大明王朝,歷史功績是打敗荷蘭等外國侵略者。明朝建國第265年,大明海軍在料羅灣海戰中,大破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海軍之一海上馬車伕荷蘭海軍。 清朝建國第265年,就是1909年,清朝引以為自豪的近代海軍,北洋艦隊已經在10多年前就窩囊的全軍覆沒了,緊接著割讓臺灣和遼東給日本,賠償白銀2.3億兩,養肥了日本,為日本迅速崛起提供充足資金與民族自信心,也為日後侵華戰爭打下基礎。而9年前的庚子之變,更是慘敗給數千8國聯軍賠款4.5億兩白銀。



崇禎遺言: 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無傷百姓一人。

2.再說清末帝溥儀

溥儀的罪過除了葬送大清王朝,再就是偷賣故宮文物,建立偽滿洲國,出賣國家。

溥儀名言:在溥儀大作《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說,我一天不做皇帝,我就難受,我寧可去東北給日本當走狗,也要繼續當我的大清皇帝。




總評:明清兩朝皇帝代表大比拼結果是明朝5:0清朝,外加一個平局,整體上是明朝大勝。綜上不難看出,明朝皇帝明顯比清朝皇帝辦事更有效率,以更短的時間,創造出了更大、更輝煌的業績,整體明顯更勝一籌!




總結:明朝:不稱臣,不納貢,不投降,不和親,君主殉國,萬國來朝,思想璀璨。 清朝:做奴才,做孫子,賠金錢,割土地,君主偷風,萬國來欺,文化凋謝。


可汗說事


最近網上似乎流行一個說法,叫做“清朝無昏君,明朝全昏君。”也不知是從哪裡得出的結論。說說我的觀點:

首先,勤政不是衡量一個皇帝做的是否合格的金標準。就像不能因為某學渣學習時間最長就把第一名頒給他,這是對學霸的侮辱。乾的好叫勵精圖治,幹得不好只能叫倒行逆施。就個人素質來說,清朝皇帝是文武雙修,歷朝第一,但這對於皇帝的職業訴求意義有限,只能保證身體康健,多幹兩年。

其次,一個成熟的王朝,不需要那麼多勵精圖治的皇帝。整個國家機器全依賴領導人事必躬親,宵衣旰食,工作狂朱元璋也消受不了,必不能持久。明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制度已經比較成熟,君主制完善,能臣眾多,皇帝在其中起的作用並沒有那麼舉足輕重,它是允許時不時冒出來些打醬油的存在的。明朝的皇帝愛玩愛鬧神經病的不少,有喜歡趁沒人出去塞外走走停停走走的,有沉迷白日飛昇的,有銼刀在手天下我有的,有瘋狂嗑藥的,他們能存在是制度造成的。萬曆嘉靖幾十年不上朝,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若在清朝,年貴妃死了雍正才敢罷朝一天好麼!

當然,除了與制度有關,還與社會環境有關。清朝為異族統治,比發展國勢更讓清朝皇帝們憂心忡忡的是——如何鎮壓和奴化這片土地的主要人群漢族。文字獄,滿漢不通婚種種高壓政策讓皇帝們顯得權力慾望旺盛而強勢,而明朝,皇上整年整年不上朝的時候,簡直是最接近老子型社會的時代了。

最後一條,清朝皇帝活著的時候心懷恐懼,樣樣都抓,不敢讓大臣說話,嘔心瀝血,煞費苦心編纂了《明史》,沒想到多少年後,清宮劇的崛起使一支新的洗白力量異軍突起,歷史塵埃中高踞龍座的猙獰面目竟突然可親了起來。


口水歷史


這個問題有些尷尬啊。

要是都揀出來說,明朝由16個皇帝,清朝有12個,一對一都無法比較。

下面“靜Yes”就從明清的幾個不同階段進行一個橫向對比,分別選取開國、開拓、守成、中衰、中興以及末世,並分別從明清帝王中選取一名代表帝王進行比較:

1、開國之君:朱元璋VS努爾哈赤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文治武功在明清所有皇帝中都可堪第一。

從濠州起義到最後登上大一統皇位,朱元璋經歷了從和尚到皇帝的華麗轉身,在數十年的奮鬥中,朱元璋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各大勢力,成功建立起地域遼闊的大明帝國。

在王朝的建設中,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將大一統制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設立衛所制度,將廣大區域進行有效的駐軍統治,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版圖達到最大。同時,朱元璋大力肅貪,使明朝的官場為之一振。

在對外關係上,明朝重新建立起了以明朝為中心的藩貢體系。

而清太祖努爾哈赤,從深山老林走出,以十三副鎧甲起兵,最終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力量。

努爾哈赤最大的功績是創立八旗制度,這是女真人中兵農合一的制度,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

在努爾哈赤另一個功績時間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在努爾哈赤有生之年,主要做兩件事,一是進攻明朝,打贏薩爾滸之戰,而是不斷征討漠南蒙古。

努爾哈赤和朱元璋一樣,也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但是努爾哈赤在開疆拓土和文治武功相比於朱元璋,還是差出很多的!

2、開拓之君:朱棣VS康熙

作為靠篡位上臺的天子,朱棣內心滿滿的放蕩不羈,表現在當上皇帝后做了很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修《永樂大典》;五次北伐蒙古;收復安南;設立奴兒干都司;設置哈密衛;設置承宣布政使司;發起鄭和下西洋等。

在文治上,朱棣創立內閣制度,成為明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

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間,也做了很多大事:

除鰲拜掌權;平定三藩之亂;平定臺灣;兩次擊敗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收服喀爾喀蒙古、兩次御駕親征擊敗噶爾丹;驅逐準噶爾收復西藏等。

在文治上,康熙雖然起用漢臣,學習漢化,同時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但是在民間康熙不斷網羅文字獄,知識分子被大量打壓。

朱棣和康熙都是當朝的偉大皇帝,都為所在王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都被後世追封為“祖”。但是朱棣相比之下,康熙在開疆拓土方面,建樹要遠遠大於朱棣。

3、守成之君:朱瞻基VS乾隆

朱棣之後,明朝進入“仁宣之治”時代,大明的國力也達到巔峰。

由於朱高熾在位時間太短,因此重點突出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時代,繼續執行朱棣時代的內外政策,比如第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以及第八次王景弘下西洋。

但是在對外政策上,朱瞻基時代開始大規模收縮,比如撤銷奴兒干都司,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在對蒙問題上繼續執行收縮政策。

文治方面,朱瞻基時代提升了內閣地位,同時為太監干政埋下了伏筆。

相比之下,乾隆皇帝的動作要大了很多。首先,乾隆收復了新疆,將遊離中原千年的西域重新歸入版圖,在西南方面,擊敗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維護了領土完整。

在文治方面,乾隆時期腐敗日趨嚴重,出現了和珅這樣的大貪官,同時大興文字獄,思想禁錮更為嚴重。

在守成方面,乾隆的動作要比朱瞻基要大,取得的效果也更為顯著。但是乾隆時期的腐敗比朱瞻基時代嚴重很多,總體上乾隆要更勝一籌。

4、中衰之君:朱祁鎮VS道光

朱祁鎮時代,1449年發生了撼動明朝根基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北方精銳被席捲一空,如果沒有于謙力挽狂瀾,明朝將提前進入南明小朝廷時代。

但是在明代宗朱祁鈺的主持下,明朝擊退瓦剌軍隊對北京的大舉進攻,穩住了局勢,並使瓦剌放回了朱祁鎮。

明朝在經歷瞭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國力沒有受到巨大損失。不過,明朝由此進入了衰落時代。

道光時期也是清朝的衰落時期,這一趨勢從乾隆後期開始一直蔓延到此,被稱為“嘉道中衰”。道光年間,爆發了鴉片戰爭,中國開始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不過有一點,道光平定了新疆張格爾叛亂,有力維護了西北地區的穩定。

相比之下,明朝和清朝在面對衰落時不分伯仲。

5、中興之君:朱佑樘VS同治

明朝在朱佑樘出生時,已經進入了漫長的衰落時期,此時的朱佑樘成為明朝有名的中興之君。

明孝宗朱佑樘最大的功績,就是指揮明軍收復了哈密衛,再次將明朝勢力延伸到新疆境內。

在文治上,朱佑樘選賢用能,使明朝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振興。

而清朝就差出很遠了。同治時期出現了清朝的“同光中興”,但是把持大權的,是慈禧和慈安太后,慈安死後,慈禧成為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加上同治英年早逝,後來的光緒基本就是慈禧的傀儡。

在同治時期,清朝正在進行洋務運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清朝內部不穩,而且不斷遭受外來侵略,最重要的是內部官僚相互傾軋,因此清朝的中興可謂一塌糊塗。

相比之下,明朝要比清朝強太多。

6、亡國之君:崇禎VS溥儀

1644年,崇禎自縊煤山,所謂“君王死社稷”,崇禎在位17年,明朝在風雨飄搖中最終走到了盡頭。

崇禎皇帝有勇有謀,但是性格狹隘,最終導致君臣離心,無法避免覆亡的命運。最終選擇了自縊殉國的方式。

而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在登基時只有三歲,退位時只有六歲,完全就是傀儡的身份。由於中華民國沒有對清王室進行報復,因此溥儀得到了善終。

不過在清朝滅亡後,溥儀還參與了1917年張勳復辟,1932年偽滿洲國稱帝等一系列不得民心的事件,最終也導致溥儀名聲變差。

相比崇禎的壯烈,溥儀形象矮了很多。

明清皇帝,各有各的特色,不可能進行一個肯定的比較結果。不過相比之下,清朝皇帝總體來說還是要稍微在線一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滿清有為了讓孫子做穩帝位,把功臣宿將都殺盡的皇帝嗎?滿清有誅十族、瓜蔓抄這樣的皇帝嗎?滿清有不理朝政每天鬥蟋蟀皇帝嗎?滿清有不務正業天天當木匠皇帝嗎?滿清紅丸皇帝嗎?滿清有玩打仗的被俘虜了,回來殺自己人解氣的皇帝嗎?滿清有戀母情結的皇帝嗎,滿清有煉丹修仙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皇帝嗎?滿清有四十年不見大臣不上朝的皇帝嗎?我大明都有,你滿清如何能和我大明比,你怎麼配和我大明比?

這叫有骨氣,寧吃大明觀音土不吃大清烤紅薯,寧守長城三百年不要大清開疆土,歷史學家說:明朝要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我們就被殖民了。

毛主席和周恩來說中國的版圖是大清帝國奠定的,沒有清朝就沒有我們今天遼闊的國土。明朝,我看了就生氣,除了倆個不識字的皇帝還可以,其他的簡直做盡了壞事。 倆個朝代的對比,已見分曉!








笑似花解語ID


如果單以勤政作為標準來說,那清朝皇帝可是剛剛的,明朝皇帝是沒法比。


但遺憾的是,對於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掌握著億萬人生死和國家興亡的皇帝來說,勤政其實代表不了什麼。

甚至來說,勤政可能會導致國家的滅亡。

崇禎就是個例子。當然這裡說的是滿清,勤政是個好的加分項,但你沒有能力,光勤政又有什麼用呢?


就像學生,有的人也沒見他怎麼看過書,但成績就是好,而有些人整天一天到晚的看書學習,結果成績還是不好,怎麼解釋?

也就是說雖然勤政,但不能治理好國家,甚至危害國家,那還不如放權給大臣們了。

對皇帝一手抓權,大臣們都是傳聲筒的清朝來說,一個勤政卻無能的皇帝就是災難。

比如說嘉慶,同治,光緒,道光等人,庸庸碌碌無為,沒有身為君主的個人魅力和能力,所以一個大好國家也就隨著他們的治理而江河日下了。

從君主的個人能力來說,明朝無論是朱元璋這樣的開國之主還是朱棣這樣的使國家興盛的皇帝,其個人魅力和治國,治軍的能力都是相當強的,而清朝雖然一下有了三個稱祖的皇帝,但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其治國的能力都是一般的,他們也沒能去治理這個大國。而真正治理大國的聖祖康熙,其治國能力遠不如他的兒子雍正。

雍正的治國能力和個人魅力都是清朝頂尖的,但唯一不好打地方是他活的太短,不然就可以成為清朝的千古一帝了。

從君主的個人品德上來說,明仁宗,明孝宗的個人品德都是數一數二的,無論是其對待臣民的態度還是其自身對享樂的態度,清朝的皇帝都是沒法比的。


再說說國家滅亡時候的末帝把,崇禎大家都知道,沒什麼能力,瞎指揮,明朝的滅亡他是要佔很大一部分責任的,但他在國都被攻破的時候,殉國而死,其精神氣節值得表揚。

而清朝的末帝溥儀,雖然說他登基的時候還是個小孩,但長大之後可幹了不少了不得的事兒,如果有興趣,瞭解下康德皇帝和清和源氏的祖先就知道了,氣節是沒有了。


所以還是明朝略強吧。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有人說,滿清皇帝還創造了現代海軍呢,其實我還想加一句,清朝皇帝還打過電話,騎過自行車呢,還知道打電話叫警察呢,要這樣比的話,明朝皇帝確實沒法比。

好吧,就說到這裡,我知道會有很多包衣什麼的看了不舒服,會稱我為“明粉”的,其實我還真不粉明,非要人違心的去誇清朝也不是不行,不過我就想問了,既然那麼強大,那麼沒有昏君全是聖君的皇帝在位,清朝怎麼就能對外屢戰屢敗,喪權辱國呢?


關河南望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有一說一的來,單單論及皇帝的個人操守和品行,清朝皇帝還是要比明朝的皇帝要好一點。



明朝的皇帝號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那只是朱棣和朱由檢,明朝十六個皇帝,至少有五個(朱見深、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鈞、朱由校)是昏君。而這五位昏君的統治年限,竟然長達139年,佔了明代國祚的一半以上!

而清朝皇帝,除了最後三個基本是擺設以外,剩下來的九個皇帝,雖然也不乏道光、咸豐這樣的庸主,康熙、乾隆這樣所謂的聖主也並不是多麼的光鮮偉大。但是必須承認,清朝的皇帝,庸君有之,昏君、暴君卻是未曾有過的。而且他們都非常勤政,雍正據說就是被累死的。因此在工作態度上,清朝皇帝沒的說。



但也許就是這種事無鉅細全部自己一人說了算的工作態度,才讓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因為國家這麼大,不可能把全部安危寄託在一個人身上。清朝過分專制的體制逼得這些皇帝累死累活,而且就算他們累死累活,最後也逃不脫被歷史嘲諷的宿命。

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我來說一下吧,明朝加上南明的皇帝一共17個,清朝加上入關前的皇帝,一共12個,他們存在的年限基本差不多,二者相比,各有優劣,下面我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1,明朝重視太監,所以太監當道,比如說魏忠賢,東廠西廠等等。清朝不重視太監,但是後宮干政,比如說慈禧。

2,盛世的時間,兩個朝代各有一段盛世,明朝是一朝永樂盛世,短短几十年。清朝是康雍乾三朝盛世,長達140多年。

3,明朝出懶皇帝,這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比如說萬曆皇帝等。清朝雖然不出懶皇帝,但是出斷子絕孫的皇帝,這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比如說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都沒有生育能力。

4,明朝的皇帝無能,但是卻很有威信,雖然有很多皇帝不上朝,不理政事,但整個明朝還是正常運作,文武百官都非常忠於朝廷。清朝雖然不出懶皇帝,但清朝的文武百官各有各自的算盤,不團結,以至於被幾千人的英國士兵打敗,因此清朝也可以稱作是,我國曆史上最窩囊的民族。

5,明朝留下的歷史財產比較多,而清朝基本沒有。比如說故宮,天壇,永樂大鐘,永樂大典等,都是明朝留下來的,在這點上,清朝要遜色很多。

6,明朝的皇帝基本都短壽,清朝的皇帝卻有兩個長壽的,並且在我國曆史上,康熙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皇帝,是實際在位時間最長,並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瞭解這兩個朝代的人,各自特點,在這裡,我們暫且不討論誰好誰壞,因為歷史上的事情是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的,還是讓我們各自保留意見吧


驕然


這是一場不算公平的對決,但是既然都站上了角鬥場,那就必須得過過招、亮亮相!

像朱元璋、朱棣這樣的甲方猛人,一般不會上場的;而康熙、努爾哈赤這樣的乙方大佬,彷彿也不太好意思出面

畢竟,都是各方最優秀、最有名氣的選手,無論誰勝誰負臉上都掛不住的

所以這場別開生面的PK就交給其他人吧!比如三分鐘就勾搭上禮儀小姐的朱厚照、對著鏡子一個勁兒臭美的弘曆、穿著補丁衣服吃著窩頭的同治、一心研究場地構造並掏出刨子的朱由校......

既然選手們都差不多登臺了,那就正式開始吧!


當比賽正式開始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雙方背景

參賽選手大致已經有了,但比賽還不能就這麼隨隨便便開始,總要有個開場儀式的!比如要有人介紹一下大賽背景啦、雙方實力啦、拿過什麼獎啦之類的

所以,還是有必要進行一次大賽前的這套流程

大明團隊的創始人朱元璋,地地道道的貧農,一人一狗打天下不僅僅存在於遊戲中,還存在於老朱的身上,但區別在於老朱連一條狗都沒有的,是完完全全靠自己的雙手,打下了這片天下

而他的優秀繼承者如朱棣,開創了一個更高的高度,無論是經濟、軍事、科技發展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比如派遣小弟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中國航海史上最大的壯舉

再如朱瞻基、朱佑樘,都是相當優秀的CEO,總的來說大明團隊人才濟濟

而清朝團隊,則由13副鎧甲起家的努爾哈赤建立,比貧農朱元璋要好的多,而後由公司元老多爾袞協助少主福臨完成天下一統,幹掉了大明

其後則是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各有特色,能力也很強,算是知名度較高的

這兩支參賽隊伍,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政權,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政權,從門面上來看,不分伯仲,一如大賽前夕對於雙方勝負的評判一樣——各執一詞,針鋒相對

比賽正式開始,甲方參賽選手隆重登場

躍躍欲試的朱厚照早已迫不及待,雖然他並不優秀,腕兒也不夠大,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敢做!


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自即位之後便一個勁兒折騰的朱厚照,把能玩的都玩遍了,能折騰的也都折騰夠了,當然也把該完成的偉大夢想完成了!

人們只記得他在豹房之中尋歡作樂,卻不記得他在大漠中縱橫捭闔;因為他任用如劉瑾、錢寧、江彬之流的佞臣落下昏庸的評價,卻鮮有人知他遵守遊戲規則,從不亂殺忠良。所以,這是一個有血性、有個性的人,雖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敢於做自己的人

還有痴迷於木匠活的朱由校,雖然他在位七年只知道做木匠活,而且親手造就了明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利的太監九千歲,但他卻很有數,不僅明白用人的道理,而且很清晰權力制衡的重要性。所以天啟年間,朝廷之中雖然稍顯烏煙瘴氣,但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縱然自己沉迷於成為魯班傳人無法自拔,又有何妨呢?

大明團隊中,這兩個人算是最不靠譜的,但卻都有自己的一套,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人物

乙方選手也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登臺亮相

小心翼翼的同治皇帝登上舞臺,生怕刮花了自己打著補丁的衣服,原因很簡單,這套乞丐服造價可是相當昂貴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皇帝,同治皇帝把勤儉節約發揮到了極致——極致的奢侈

在他當權時期,大臣們紛紛效仿皇帝節儉,並以穿破衣爛衫為榮,以吃剩飯剩菜為傲,一時間導致市面上的綾羅綢緞紛紛滯銷,而打著補丁的破衣服則成為搶手貨,而且價格不菲。

衣食住行上跟皇帝看齊的大臣們,不僅僅是跟風而已,更是為了自己的仕途。在當時,受到重用被委以重任的不是有能力的大臣,而是穿的最破、吃得最差的大臣,如此風氣實在讓人無言以對

然後就是風光滿面的十全老人乾隆,自以為坐擁天下之勢,開創盛世基業不說,還動輒南下迅遊,搞出些風流天子的韻事,大大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時,卻也勞民傷財

再者就是大肆興起的文字獄,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便讓無數人頭落地,不知是為了大清的統治,還是說為了讓自己的文采能夠成為一流,所以才殺掉無數文人通過減少基數來提高自己的排名。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作詩4萬首的乾隆,讓後人記住的只有他吃黃瓜蘸醬都能寫個詩,結果還寫得不是很咋地

其實PK的結果,已經不是很重要了。畢竟這是我個人給出的比賽安排,而結果自然也由我這個“主辦方”來操控的

明朝皇帝大多不夠勤政,也不夠正常。比如媽寶男朱見深、修仙達人朱厚熜、嗑藥狂人朱載垕、角色扮演狂魔朱祁鎮,都不是什麼正經的皇帝

可為何在這些看似不靠譜的人手中,明朝依然延續了276年呢?這就在於他們的格局、能力、水平!

反觀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大多十分努力,卻將大清帝國治理的......

所以,這場比賽的結果已經很清晰了,在我眼中明朝皇帝們,是完勝的!當然,是在我個人看來而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客觀而言,清朝皇帝整體好於明朝。

首先,就個人素質而言,清朝的皇子是要接受嚴格的文武諸多方面的訓練。在《庭訓格言》中就記載了康熙皇帝作為皇子時讀書之辛苦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除了學習儒家經典之外,由於滿族以騎射立國,所以皇子都要學習騎射,可謂是文武雙修。在康熙之後,這一切都成為歷代皇子的必修之課。而明朝由於大多數皇帝在世時間較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抓皇子的教育,以至於明朝皇帝在知識水平方面不如清朝(朱瞻基,朱佑樘,朱厚熜除外,其中朱厚熜是自己好學,並沒有接受過皇帝教育,因為他本身就是藩王繼位)。所以,清朝皇帝整體的文化素質是要高於明朝的 ,而清朝對皇子嚴格的教育,也是由於吸取了明朝的教訓。

在此說句題外話,現在網上有人將朱由校,朱厚照說成具有大智慧的明君,但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撐,只是憑空推測,這種言論極不嚴謹,故而不予採納。

在處理政務方面,清朝皇帝也更加用心。

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這段文字出自《康熙遺詔》,其勤政程度可見一斑。而他的兒子雍正皇帝,在死前一天,還在拼命工作。清朝其他皇帝,暫不論能力,在勤政方面(同治皇帝除外),在歷朝歷代當屬第一。因為幾乎沒有出現過怠政的皇帝。而明朝皇帝,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朱由檢幾人對待政務非常認真,而其餘皇帝則相對怠政。尤其是朱厚照,朱翊鈞,朱由校。

有些人說,明朝皇帝不理政,是因為所謂的“內閣”權力很大,代替君主行使權力。對於此結論,筆者在其他回答中詳細論述過,在此不多論述。在君主專制時期,一個君主勤政的程度,決定了國家發展的情況,也就是說,在君主專制政體下,國家想要穩定,君主必須要牢固掌權,否則國家內政就會陷於動盪,試看歷朝歷代,但凡君主權力不牢,必出大亂(東漢自漢章帝之後,晉惠帝等)。所以,清朝的君主,整體而言是要好於明朝,但並不否認,明朝的朱元璋,朱棣,朱佑樘,朱瞻基等人,的確是明君。

那麼,清朝皇帝既然如此勤政,為什麼在面對西方列強時卻狼狽不堪?因為西方工業文明碾壓其他一切文明,而君主專制制度相比民主制度,也是相對落後了。但這屬於歷史和文明的侷限,而並非清朝皇帝本身有太大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