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曾仕強和四大才子金庸相比,怎麼樣?

大爺睡了


曾仕強只是一個欺名盜世的人,且不說他在易經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建樹,在央視百家講壇就他講解的易經 只能用牽強附會來解釋。一幫沒腦子的人以為張口閉口易經,河圖洛書的人就是高人了。就馬上開始下跪崇拜了,曾仕強號稱能用易經管理一切人際關係和管理企業,這分明是在瞎掰,裝逼的人喜歡拿他的書來裝逼,好像做了他的粉絲,自己也有文化了,機場書店成功學和雞湯文是最多的,他的書在就在那裡暢銷。

金庸卻不同,我看過金庸的書雖然不多,但的確引人入勝,知識淵博,的確是大家,不光在武俠領域,曾仕強和金庸比差遠了。


我心光明SUNSHINE


一、個人成就

1、金庸

1)一流的企業家。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九十年代以10億港元賣出。1992年,他以12億港元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評註:金庸的朋友著名科幻小說家倪匡曾爆料說,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

2)頂級的小說家。從1955年開始在報紙上小說連載,每天必須寫完2000字才睡覺,堅持17年,總字數超過1000萬。後來,總共出版了15本小說,印量高達3億本,其中包括盜版在內。

評註:金庸是第一名的小說家,像他的前輩張恨水,像當代的天下唱霸,無法望其項背。他的影響力遍及華人,覆蓋十六歲到六十歲,無愧是一代宗師。

3)香港四大才子。這個是肯定的,並且遠遠超出其他三人。

評註:蔡瀾說,“才子是人家給的,我自己反對,而且金庸不應該跟我們三個‘調皮搗蛋’的人在一起。他是一代宗師,我很尊重他。 ”

4)非知名學者。1999年,金庸被聘請為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竟然遭到質疑,有學生起鬨。無奈之下,只好辭職。之後,86歲的金庸遠赴劍橋大學鍍金,終於拿到博士學位。

評註:如果是我,能成為金庸的弟子,求之不得,幹嘛去質疑他的學術功底。

5)一流文學家?需要時間去證明。如果論影響力,肯定達到了。他去世之後,幾代人都在紀念他,連國家主席都親派專人慰問。但是,由於現在武俠小說式微,00後、10後的讀者也感興趣?不知道!當然,在武俠小說的領域,金庸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因為沒人繼續寫武俠小說了。

2、曾仕強

1)頂級演說家。儘管說,曾教授的普通話不是很正宗,帶有一點點的方音。但是,他的演講絕對精彩。他不用大喊大叫,只是坐著講課。但是,他的氣場非常大,講話的條理性非常好!也非常幽默。放眼當今世界,只有臺灣的邱毅教授和廈門的易中天教授,可以與之匹敵。就算是李敖大師,論口才,還是有一段距離。

2)一流的教育家。他一輩子都在教育界,他跟張錦貴、餘世維、翟鴻燊完全不一樣。

3)一流的學者。他是貨真價實的博士、是教授,著作等身。

4)國學大師?這個存疑。理由是:他最擅長把高深的國學知識講解的通俗易懂。而在原創方面,似乎不是他的強項。

二、相互比較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非凡的成就,很難比較,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只能這樣相比了--


1、影響力

曾仕強跟金庸不是一個級別。

2、學術性

曾仕強比金庸厲害。


陳權高級顧問


各有千秋!但作為學者側重點不同。

當然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也都是無數華人非常喜歡和敬仰的大師級人物!

非要比較的話,可從這幾個方面:

1、生長的時代背景相似

都是民國中期出生的,金鏞1924年出生浙江,曾仕強1935年出生福建。對曾仕強來說,金鏞應該算前輩吧。可以說他們都是從戰火燃燒的年代過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路而行,而那個年代同樣是名人輩出,大師雲集的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同胞最苦難、最艱難、最革命的年代。相信兩位大師一定對那個年代都有很深的體會、記憶和感受!

50年代起,金鏞長期生活在香港,曾仕強長期生活在臺灣。香港和臺灣都作為戰後經濟騰飛地區,也是中國先知先覺的區域,也有相似的社會體制,所以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社會認識有相似處。

有一點很重要,實事求是的說香港和臺灣的文人對國學的傳承和理解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我們受體制的因素,很多東西都是被變樣化了!



2、自成一格,成名有差異

相比較金鏞在知名度方面要厲害很多!成名早,從40年代就是新聞界較厲害的人物,尤其是在1955年《書劍恩愁錄》武俠小說連載開始,成為華人武俠小說的風雲人物,吸引和影響著幾代華人的熱捧!

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思路應該是從80年代末開始被逐步推崇和接觸,同樣被很多企業達人和職場華人認可和推崇!影響範圍和力度要略小於金鏞。

3、學識修養,思想見地

兩人都是學識淵博,見地深邃的學者。在歷史、民俗、文化、天文、地理、宗教、人性倫理等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但表達方式有很大不同。

金鏞通過武俠小說的形式,從人物刻畫描述上,通過複雜的經歷和心理鬥爭,真實的反映了中國人的人性,把人世間那些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寫的是入木三分,深入骨髓!感覺他更偏重道家的無為,崇尚自由,不拘泥於相對固定的世俗。他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認為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修煉自身為主,以不變應萬變,最終方能笑傲江湖!



曾仕強是通過生活和職場中的小事例,從細微處及從人性本質處,分析人們的處事哲學,讓你明白很多你有感覺,但說不清的一些事實。讀他的書或聽他的講座,就是講同一件事,即使有上萬聽眾,但大家都會覺得是在說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樣,很真實、很親切、很尖銳!不得不佩服他對中國人的理解有多深刻!再者他通過對中國經典著作《孫子兵法》、《易經》、《道德經》等等的深入解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你聽的明明白白、透透徹徹!非大師級的教育學者是做不到的!他同樣非常認同道家思想,認為中國人的處事方式西方人永遠不會真懂!也不會真理解!中華文化中沒有任何對與錯!只有合理和不合理!合宜和不合宜!合時和不合時!

4、他們的作品剖析的對象都是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把中國人特有的共性看的很透了!當然也有很多對西方文化的見解和對比。

5、作品及個人影響力

實事求是,目前來講金鏞大師的作品影響力更勝一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你看的可能只是影視劇!他的個人魅力和灑脫都是從小說的字裡行間體現出來的!

而曾仕強教授的作品相對影響人群較為侷限,他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和超級要說家!在企業、職場、文化、學者、教育等等領域群體中影響力也是很大的!相信在以後會有更多更多的人群喜歡和學習曾仕強的作品和影像講座。他的個人魅力更多體現在講演時親切隨和的表情和一針見血的觀點!

(以上僅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唐古拉山雪域


這是金庸被黑的最慘的一次,那個姓zeng算個屁啊


憶流年127478629


曾仕強講易經,摡念混淆,經與傳都分不消,地《易傳》當作《易經》念,這種水平,大陸地攤八卦大師,比比皆是。


趙日金141


自打小以來,一路陪伴我長大的都是金庸老先生的小說電視劇,可以說沒有金庸老先生的話,我的童年生活會少了很多趣味,金庸老先生乘鶴而去,相忘於江湖,真感覺青春不復返π_π,難過。

大學畢業後,才逐漸瞭解到曾老,曾老對中國式管理、中庸之道、什麼是典型的中國人解釋的很透徹,讓我感覺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一無二。剛剛認識曾老不久,突然聽到仙逝的消息,感覺非常的痛心。

兩位老先生的離去都讓人惋惜,但他們所留下來的著作,都是瑰寶,值得讓人拜讀。


一曲日木林


金庸是一位國學修為比較醇厚的人,可能源自其出生於書香世家,雖然他的武俠小說我基本都沒看過,但是從翻拍的影視作品來看,這是一位心中裝有乾坤,對歷史和人性都有深刻認知大師。

曾仕強的書我也沒看過,但看過他的演講視頻,此人還是比較有才的,但是原創很少,基本都是對古典的解構,沒有大的理論建樹。現在社會大師多,也可以稱之為一位大師吧。

能在現代這個社會利用國學的精華有所原創就好,對社會有所提升或者實用就好。任何經典著作和歷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國學像易經或者孔子,這些智慧深刻的理論可能適用於當時,如果把原版放到現在的話絕對不適用於現代社會語境。所以易經和孔子在封建時代是經過無數人的修繕和改裝以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或者統治服務。當然孔子仍然是偉大的,在當時那個時代有他這種思想仍然是非常卓越而深刻的。人類的思想只有不停的前進,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在原本的主義宗旨之上有所改進往往就是該主義適應當時社會的再生。不變就是教條主義。國學的智慧和思維方式可以去挖掘,但是形而下上的東西沒必要去照搬,國學如果能復興必須要在原本經典的基礎上創造適用於現代社會生產關係以及結構的理解方式,就像宋明理學王明心學一樣,在古典經典基礎之上解構融合成長新生然後開枝散葉自成一派,這才是國學應有的作用。



勤奮尚健


戊戌年國學大師曾仕強駕鶴隨感口占

三寸講臺貫古今,

兩元對析明理真,

儒釋道化字珠璣,

陰陽並演見匠心,

警世華章吾輩勉,

簡徹睿思萬眾欽,

先生駕鶴西遊去,

斯文追懷淚滿襟!

戊戌年藏頭詩口占

俠肝義膽碧血情,

之難赴艱壯歌行,

大才留書十萬字,

者番駕鶴九天驚!

江波鷺翔啼聲厲,

湖煙霧遮雲蒼溟!

永懷追思武林志。

別遣筆墨共君聽!










量子雜談—話古今


曾仕強 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俯視眾生 一副自以為是神仙的姿態 給人講道理 天龍八部裡的星宿老怪差不多 但他自我感覺良好自稱老仙這也是他和金庸的聯繫 我不喜歡總是四處演講大道理的人 在冠上什麼國學大師 博古通今 自詡清流 這種人最怕遇到獨裁者


鐧鐧


曾仕強現在死了還有人幫他吹牛逼,那是因為有心之人想舉他的招魂幡繼續招搖撞騙世俗無知世人。曾仕強的易經解讀牽強附會,膚淺,難解易經本意,相差甚遠。更難論為開宗立說,自成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