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近日,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

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正式發佈啦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陵區

洞簫音樂(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

光榮入選

一同走進高陵洞簫

瞭解非遺文化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在崇尚經典傳統文化的今天

很多幾乎消聲滅跡的傳統樂器

在一起出現在街頭巷尾

而在咱們三秦大地

古老的樂器更是數不勝數

洞簫就是其中之一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而最出名的洞簫演奏,就是高陵洞簫

高陵洞簫藝術

是在繼承民間傳統管樂演奏技巧的基礎上

通過胡學忠、胡道滿兩代藝人的不斷創新

胡永漢、胡天民的傳承發展

吸納秦腔、曲子、關中道情

等姊妹藝術精華的部分

而獨創的洞簫演奏技法

以“雙音代唱、喉音、上顎音、顫音、滑音、打音”

為主要演奏技巧而享譽樂壇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在洞簫技藝上

能用洞簫充分的表達秦聲,傳達秦韻

所獨創的“雙音代唱”和“喉音”兩種吹奏技法

豐富了中華音樂文化寶庫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雙音代唱”吹奏法

是把秦腔唱法的彩腔唱聲和簫吹

奏運氣巧妙融合在一起,然後注入簫管

而發出的音樂效果,使洞簫低沉的聲音突然放大

讓聽者產生錯覺,如嗩吶渾厚響亮

形成多支洞簫合奏的希聲

又恰似梆笛聲和板胡聲一樣豪邁粗獷

具有強烈的穿透震撼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喉音就是在吹簫的同時,喉嚨同時發聲

“吼”唱一個旋律,與簫聲形成和聲

給人一種邊吹邊唱的感覺

變傳統的低沉、蒼涼、綿長的演奏為

宏亮、明快、歡樂的演奏

其簫音婉轉悠長、醇厚有力、圓潤清揚、美妙動聽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2009年7月18日

奧地利科學院聲像檔案館

魯道夫•勃蘭登館長到高陵考察

對高陵洞簫的演奏技藝給與極高的評價

並決定將“高陵洞簫藝術”收入

世界最具影響的奧地利科學院聲像檔案館

高陵洞簫藝術也被作為

文化藝術的瑰寶收入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申遺成功

以及洞簫收到良好的保存

流傳至今

離不開

高陵區對非遺工作的努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今年以來

高陵區

繼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挖掘與保護

當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開展了多項工作

01

挖掘項目和保護內容

配合2018年春節文化活動,首屆“農民節”活動,對西營戰鼓進行了深入挖掘和保護,出資18000元進行了重新的排演包裝。

為完成2018年市級非遺項目的申報,走訪挖掘了“葉雕技藝”、“渭河放河燈”、“吉兆春皮膚病製藥技藝”、“西營戰鼓”表演藝術等4個項目,作為2018年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的內容。

配合2018年春節文化、首屆“農民節”活動,排練包裝“桑家龍燈”、“藥惠竹馬”、“放河燈”等非遺項目,組織參加了各類文化活動。出資5萬餘元,對這幾個項目進行了挖掘保護。省級項目“關中木輪大車製作技藝”受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重視,2018年1月15——17日,2018年4月4日至6日,派研究院李斌兩次來高陵調查研究大車製作的深度內涵。推薦我區的省級非遺項目“南茂號”辣子醬、醬醃菜製作技藝在2018年春節期間在大明宮遺址公園進行非遺產品展演。

02

非遺項目的深度保護目標

2018年3月份起,組織創作人員對全區能夠體現年味的非遺項目“桑家龍燈”、“藥惠竹馬”、“西營戰鼓”、“洞簫音樂”、“放河燈”、嗩吶演奏等項目進行梳理、統籌,重新組織包裝,編寫了大型情景劇“渭水謠”,並對項目進行綜合安排,有機串演,爭取在2019年春節及農民節活動中進行了演出。目前《渭水謠》劇本已寫出了具體的腳本以及實施方案。

2018年3月,組織專業人員,對西營戰鼓進行了重新的包裝和排練,通過對兩項目的綜合編排,力爭使我區的非遺項目從自我傳承,向文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走文化產業的道路。

除了高陵洞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以外

我們大高陵還有什麼非遺項目呢?

讓我們一同走進

“非遺小課堂”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花燈紙紮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民間花燈紙紮,是用竹篾扎製造型,用紙裱糊著色而成的花燈造型藝術,通體不用一件現代化材料,是原始的、原生態的民間純手工花燈紙紮技藝,材料低廉,簡便易求。

高陵曲子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曲子主要分佈在高陵縣姬家管委會枸杞趙村、藥惠管委會中王村、張卜鄉原後村。高陵曲子簡單易行,不講究舞臺,不追求燈光,七八個人,扎個堆,圍個灘,手執二胡、三絃、四頁瓦、板胡等自制樂器,便可自伴自唱,是流傳在陝西省民間的原生態的以坐唱為主的傳統曲藝形式。

船張芯子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船張芯子社火正是芯子社火的一種,春節期間要挑選4一5歲的孩童裝扮戲劇中各種人物,固定在鐵芯上呈現驚險優美的造型,一般一個芯子表現一個劇情或寓意,如關公、趙雲、大禿和尚戲柳翠、王寶釧飄彩、屠夫、狀元等人物。遠遠望去,一個個戲劇中的人物彷彿在半空中漫步,驚險壯觀。

韓氏骨外傷正骨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關中硬木輪大車手工製作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木輪大車製作技藝是一種以木輪大車的製作技藝為基本的工藝/木輪大車看似粗重簡單,其實很難了解它的結構和其中的一些製作上的技巧奧妙。

木輪大車製造技術要求很嚴格。大車必須由專業製造大車的木匠鋪造。木匠還需要鐵匠配合。技術要求高,做工精細、複雜。車輪圓直徑為四尺,用料特別嚴格。

南茂號醬醃菜、辣子醬製造工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南茂號"醬醃菜、辣子醬製造工藝於2016年。據史料記載,明清之際以生產加工糕點甜食和醬菜醃製的生產工廠南茂號在這兒誕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第三代傳承人馬忠仁的次子馬傑繼承了父親的手藝,組建了溢香園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擴大了南茂號醬菜、辣子醬的製作工藝,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商標,使原來南茂號產品不足十種已發展為兩大菜系,六個門類,三十五個品種。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扎花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扎花是一種刺繡和布藝相結合獨特的傳統工藝形式,它的一些品種和技法在陝西省範圍內極為罕見。從研究其現存的實物外形和內涵來斷定,最早可溯源到西漢。由於高陵所處的獨特的歷史地理位置,高陵扎花形成了具有典型關中特色的民間流派和宮廷流派兩大派別。她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是當地農耕文化的產物。

藥惠竹馬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藥惠竹馬,其起源於明末清初,已傳承400餘年,常在春節及重大廟會時演出。其主要表現歷史戰爭場面,內容有《古城會》《三戰呂布》《三國演義》《收三仙》《龍鳳呈祥》等。表演時場地內硝煙瀰漫、戰旗翻飛、口哨急促、馬鈴叮噹,氣氛緊張刺激,頗有"三五步走遍天下,一杆旗百萬雄兵"的氣勢。

高陵剪紙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剪紙多以傳統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神話傳說、戲劇人物、十二生肖、福祿壽喜、五穀六畜等為題材。受古代藝術的影響,被勤勞樸素的剪紙藝人承襲下來,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漢代的畫像石和唐宋的雕塑、繪畫,被代代相傳、不斷創新,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清代和民國,高陵剪紙廣泛地在全縣流傳,423個自然村中,村村都有剪紙能手,戶戶都有貼窗花的傳統習慣。適逢婚嫁喜慶,家家窗戶、門楣、頂棚、燈籠、神龕、枕頭、鞋帽、肚兜、衣服,甚至連牲口圈裡都貼上了喻意深刻的剪紙,把農家裝點得春意盎然。

關中場畔農具手工製作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場畔工具的製作,就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實踐裡中不斷地總結實用性中,逐漸形成並固定的一套專用工具。而製作這套專用工具的技藝,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係的變更遷移,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其遺留的器具,成了農耕博物館的陳列器,盡而遞增到文物的行列,其製作技藝與輔助人類進步文明的一面逐漸被它的物質性所代替,僅僅成為一種農具的符號。所以挖掘、整理、記錄製作技藝已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它的價值所在。儘管製作的技藝過程失去了實用性,但是它的製作過程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中蒸籠手工製作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傳統的蒸籠均以毛竹製作,採用竹片綁接,因為材料堅硬且結實,竹片比較厚,所以都必須把毛竹祛除部分厚度,留下5-6毫米左右的竹篾作為主要材料,從取材、劈竹、編織、鑽孔、刨平……沒有耐心和嫻熟的基本功,可做不出上好的蒸籠。以製作一隻直徑60釐米的蒸籠為例,先後要經過盤制腰箍、編織底座、綁接竹篾等30道工序,一位有經驗的匠人要花上半天時間,才能製作一套好的蒸籠。

桑家龍燈製作技藝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桑家龍燈,2016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起源於明代,是由先祖桑海山進行了綜合性的總結而演繹的一門民間技藝,在桑姓人家世代相傳至今。人們用舞龍的形式託化吉祥,風調雨順,四季豐收,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美好期盼的歡悅心情。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區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程家旱船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高陵區坡吉村的程家旱船,起源於明末清初,是高陵區的非遺保護項目。

西營鑼鼓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西營鑼鼓,2008年6月12日被高陵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起源於周代,系周赧王的軍隊遺留下來的軍鼓,當地人叫周朝戰鼓。周朝戰鼓分催戰鼓、督戰鼓、凱旋鼓三部分。催戰鼓以"密"見長,緊鑼密鼓,密不透風,能讓人感受到戰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軍人的作戰意識;督戰鼓強調"力量和持久",充分表現戰場上你來我往的廝殺狀況,以鼓舞士氣奮勇直前為基調;凱旋鼓表現的是勝利回營的狀態,鼓調不緊不慢,顯示了士兵不懈怠不鬆弛的心態。

高陵花饃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相關簡介

陝西關中地區有一種製作奇特,風味別緻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饃,也叫幹饃。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是用燒熱了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製成的饃。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外賓吃後也大加讚賞。

高陵洞簫傳承人胡永漢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陵非遺還有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