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人們去羅馬幹什麼嗎?

公元33年,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下命令的是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第五任總督本修斯·皮拉多。

當時的羅馬帝國已是如日中天,疆域西起西班牙,東抵敘利亞,北至多瑙河流域,南達埃及。羅馬軍團征服歐洲大陸,所向披靡,除了零星的反抗和鎮壓之外,羅馬帝國迎來了"治世"時代。

當時的羅馬城,也就成為了地中海世界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為了追求財富和地位(在古羅馬時代,財富就是地位),人們從各個地區源源不斷地湧入羅馬,於是就形成了"條條大道通羅馬"的盛況。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人們去羅馬乾什麼嗎?


一張複雜的貿易網絡在羅馬帝國延展開來,這個網絡將整個帝國凝聚在一起。羅馬的政治、經濟、以及影響力,隨著商業活動傳播到帝國的各個地區。而金錢決定社會地位的理念,讓追逐金錢顯得更為瘋狂(關於"金錢決定社會地位"的問題,往後會作講解)。

巔峰時期的羅馬城,人口一度高達100萬。即便是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倫敦,人口數量也才勉強達到100萬。當時羅馬城的主街道——聖道,其繁華程度,可以跟如今紐約的第五大道和巴黎的香榭麗舍相媲美。

聖道作為當時最繁華的街道,聚集著來自帝國各地的商人、學者、政治家、銀行家等等。街道兩旁的商販們競相叫賣著印度香料、埃及聖甲蟲、德國火腿、西班牙美酒、意大利橄欖油等。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人們去羅馬乾什麼嗎?


你可以先到賭場里豪賭一把,而後到小餐館裡品嚐美酒佳餚。酒足飯飽之後,你可以選一個妓女共度良宵。你可以漫步於繁華的街道,可以欣賞凱旋門,可以參觀萬神廟,可以參加拍賣會,你可以作任何自己想作的事情。你還可以買一個終身奴隸回家,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你能支付得起錢。

聖道儼然成了羅馬帝國的商業動脈,各地的商人和遊客紛至沓來,或在聖道大發橫財,或僅僅只是一睹聖道的繁華景象。在這裡,你什麼都不用擔心,你甚至可以把隨身攜帶的錢交給銀行家管理。

聖道兩旁的商販中,有很多貨幣兌換商。他們忙於照看自己的工作臺(這種工作臺的名稱是bancu,後來衍生出美國的bank和banker,也就是銀行和銀行家),為外國的商人或遊客兌換鑄幣(錢)。他們會對外國鑄幣的重量、質量和純度進行檢驗,然後根據相應比例,兌換為帝國造幣廠的金幣或銀幣。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人們去羅馬乾什麼嗎?


這就是最早的貨幣兌換,因為基本都是金幣和銀幣,只要依據純度和重量,就可以換算出兌換的比例了,也就是今天說的匯率。

當然,比貨幣兌換更為專業,也更為賺錢的,莫過於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的錢商。這些錢商為往來的商人管理錢財,同時給需要錢的商人發放貸款。商人通常會以他們的貨物作為抵押,或者身上值錢的東西做為抵押。

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錢商脫穎而出,成為羅馬帝國屈指可數的金融家。他們不僅貸款給商人,還貸款給政客,甚至君主。同時他們還承包國家公共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羅馬公路,沒有公路,何來條條大道通羅馬),代政府徵稅,投資並壟斷採礦業和航運業等。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人們去羅馬乾什麼嗎?


金融業的發展,促進了羅馬帝國貿易業的瘋狂。複雜的經濟體系,以及對"信用"的過度信任,為羅馬帝國的危機埋下了禍根。

信用體系的奔潰,導致資金鍊的奔潰,資金鍊的奔潰導致經濟體系的奔潰,經濟體系的奔潰導致帝國動盪,帝國動盪就意味著戰爭的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