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是怎麼選出來的?

catcatkk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成立了第一個為了避免戰爭謀求和平而建立起來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國際聯盟的宗旨就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和安全”。但是由於國聯的所有決議都是要求所有成員國一致原則,所以,

後來德國日本紛紛推出國聯,實際上國聯阻止戰爭的功能非常弱。


第二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再次提議在戰後成立一個國際性的組織,來保障人類和平,但是應當更加強力,英國人和蘇聯都對此表示支持。在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聯合國的相關原則初步擬定。


1944年8月21日,各個反法西斯的大國代表聚在了一起,他們到華盛頓的一個古老莊園裡只為談論一件事,就是聯合國的建立、聯合國應該如何建立。


隨後,各國開始一輪緊張的博弈。作為聯合國的主要發起國美國、英國和蘇聯,自然應當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當中的說話算數的人物。對於國際形勢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英國是傳統的老牌帝國主義強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對世界局勢產生深刻影響。


不過,美國人有意扶持中國,羅斯福總統認為,作為堅持抵抗日本法西斯時間最長的盟國,中國為了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代價和卓越貢獻,並且作為人口最多的大國,中國完全有潛力替代日本在亞洲的位置,況且,蔣政府又對美國言聽計從,美國人堅持要把中國人扶進聯合國的決策機構裡


英國人也有小算盤,英國對蘇聯人懷有天生的警惕,等到德國戰敗之後,歐洲大陸是否會陷入一片紅色的海洋?這是英國人最為擔心的事情。幾個世紀以來,英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離岸平衡戰略,一個實力均衡的歐洲對英國最為有利。況且,英國並不想完全在美國面前俯首帖耳,那我也拉個小兄弟進來吧。於是在丘吉爾的主導下,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出了一定貢獻的法國也能夠入局。


蘇聯則沒那麼多盤算,只有一點,本來面對英美我就是少數派,資本主義國家就兩個但是也都是我的反對派,那不如讓中國和法國入局,人多起來我才有更多機會來和其他大國保持一致。


1945年,這些已經操作完成的協議通過聯合國國際組織大會徹底完成。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通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



憲章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被正式確立。


憲章同時也規定了“大國一致”原則:即安理會就非程序問題投票表決時,只要一個大國不同意,決議就不能通過。


至此,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格局延長至今。對於其他的聯合國會員國而言,他們把最大的決策權力交給了這五個大國。這五個大國每個國家又擁有一票否決權,所謂的國際形勢說白了開也就是大國之間的明爭暗鬥,在今天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今天依然如此。這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戰果分割,也是大國之間的良性博弈機制。



歷史風雲錄


1943年10月,美、蘇、英、中四國共同籤暑了《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這是二戰期間,四國政府第一次共同宣佈,一致贊同要在戰後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在倡導建立“國際聯盟”問題上的教訓,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出發,經過長時間的謀劃,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設想。 在
1943年12月,羅斯福鄭重強調:“英國、蘇聯、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四警察”思想,這一思想成為後來確定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基礎。羅斯福認為,未來的聯合國組織應由三個層次的機構組成:

最低一級為全體大會,由當時大約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組成。這個機構定期在不同的地方開會,每個國家都有權平等地發表意見,並向一個較小的機構提出建議。
中間一個層次是執行委員會,參加者為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洲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帝國(後改為英聯邦)自治領,總共10到11個國家。這個機構有權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它所作出的決議對各有關國傢俱有一定的約束力。
最高一級為“四警察”機構,由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組成,這個機構將有權快速處理任何對和平構成威脅的事件和突發事變。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對付方法:一種情況是,如果威脅起因於一個小國的革命或擴張,“四警察”可以採取隔離的方法,封鎖有關國家的邊界並實行禁運。第二種情況是,如果威脅更嚴重,四大國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問題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這一通牒被拒絕,就將立即對該國實施轟炸和可能的軍事進攻。 聯合國的最高一級機構不僅應當有權作出決定,還應該有權控制德國和日本週圍的重要軍事據點,以防止這兩個國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幾個擬議中的機構是不夠的,必須有權在歐洲和遠東佔領重要的戰略據點,包圍德國和日本,在它們出現發動侵略的危險時,就把它們打下去。

二戰結束後,在中、蘇、美、英、法等國的倡議下,一個旨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宣告成立。當時的中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順利成章地就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
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理所應當地享有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是,由於美國的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逃到臺灣的蔣介石集團非法佔據。

中國政府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隨著新中國的國際威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主持正義的國家,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26屆聯大上,恢復新中國在聯大的合法席位和驅逐臺灣國民黨集團代表的提案,以壓倒多數被通過。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終於被承認了。這是中國和廣大主持正義的國家長期鬥爭而取得的重大勝利。

江垣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美國、蘇聯(解體之後改為俄羅斯)、英國和法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擁有安理會否決權,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在當今世界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代表。而關於這五個常任理事國的產生,則是與二戰歷史緊密相關的,這五國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擊敗法西斯主義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作為亞洲主戰場的中國,以對抗日本法西斯為主,在做出了重大犧牲的情況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作為歐洲戰場的核心力量,與法國等國一起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為打擊德意法西斯付出了許多努力;法國在二戰期間雖曾一度被德國佔領,但在總統戴高樂的領導下,法國人民堅強不屈,進行了自由法國的抗爭,同樣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許多貢獻;美國本土雖未被戰爭波及,但在起初為同盟國成員提供了大量資金、物資的支持,且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也加入了對法西斯的作戰;蘇聯在二戰爆發後與德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爭的勝利,為歐洲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五個國家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了貢獻,故在二戰結束之後、各國商討國際新秩序的建立並規劃聯合國的框架之時,確定了這五個國家作為常任理事國來繼續維持國際秩序的穩定。1945年,當世界各國代表齊聚舊金山召開國際組織大會之時,將這一條正式寫入《聯合國憲章》中,中、美、蘇、英、法五國的地位得以正式確立下來。


國家人文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最近老是有人說五常這個事。很多人說美國蘇聯還行,中英法在五常的位置有點難看。那麼我們就借這個機會理一理。

我們先說個人。一個人的地位通常是他的實力的體現。那麼一個國家尼,一個國家的地位更是國家實力的象徵。這五個常任理事國可不是選出來的,都是二戰時打出來的。

首先說美國,二戰時期在太平洋戰場,日本把英法打的抱頭鼠竄。是美國人頂住日,並一步一步的逼近日本本土。所以說美國在太平洋戰場起了主導作用。在大西洋歐洲戰場,美軍在法國投降,英國被打殘的情況下。為了搶佔勝利果實,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與蘇聯一起夾擊德國。二戰沒有美國和蘇聯,德國人還真是單挑全世界了。所以二戰後為了世界上的事務有個說事場所,美國建議成立聯合國並設置常任理事國。美國當然理所當然的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可以說當時的世界離開美國辦不成事。

再說蘇聯。德國人打遍歐洲,才發現英法都經打。英國要不是有英吉利海峽,估計肯定會和法國一樣被德國佔領。所以歐洲戰場主要和德國人打的那是蘇聯人。雖然被德國人打個半死,仍然憑著體量和人口硬撐了過來。最後不僅把德國逼入相持,更通過自己和外部的援助開始反攻並最終佔領柏林。所以沒有蘇聯人,光美國人恐怕也不是德國人的對手。正是蘇聯拖住德國的絕大部分力量,美國人才能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蘇聯人用自己的貢獻和實力贏得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三,英國。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當時二戰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空軍始終堅持抵抗德國不投降。如果英國投降,沒有在德國後方牽制德國。那麼德國從一開始就全部壓在蘇德戰場,恐怕蘇聯人就真的頂不住了。後來又配合美國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反攻德國。二戰英國雖沒有美蘇那麼厲害,其實貢獻還是不少的。況且當時的英國還沒有丟掉自己在全球的殖民地。一看地圖,全屬於英國。現在在我們家門口鬧事的印度,不過是英國女王王冠上最亮的一顆明珠。它是二戰後才獨立的。所以論貢獻和國土,英國應當成為常任理事國。

四,法國。法國人雖然投降了。但是以戴高樂為代表的法國人一直沒有放棄抵抗。組建軍隊,跟著美國人殺回歐洲。也做了奉獻。況且二戰之後,除了戰敗的德國日本意大利之外,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稱為強國。法國當時的殖民地也是很多的,最著名的就是越南。越南獨立是二戰後和法國打了許多仗之後才取得的。當然這裡面有我們中國人的血汗。

五,中國。這個有點長所以放到最後。很多人質疑中國的地位,甚至印度人認為是他們把常任理事國地位讓給我們的。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聯合國初創時的中國還是中華民國。是二戰後剛剛擺脫被侵略的地位的。所以說中國當時不是強國。是美國為了拉攏中國抗衡蘇聯才力挺中國入常的。

但是,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美國關係好。美國為什麼拉中國入常。還是說明中國的實力不容小視。只有自己足夠強大,別人才會和你做朋友。這就是現實。而且,二戰中國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和日本人死磕到底。日本人想進,進不得,想退又不甘心。只有陷入中國的戰場不能自拔。中國和蘇聯一樣,承受了日本絕大部分的力量,特別是日本陸軍絕大部分都被釘在中國戰場。沒有中國的牽制,英國別說丟掉緬甸連印度都守不住。這也是讓日本人在太平洋上不得已採取了添油加醋的用兵辦法。這是因為他們被中國吸引不能全力以赴。打仗最忌添油加醋,講究集中力量。所以中國人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也是我們的先輩的滿腔熱血換來的。

這又牽扯到解放戰爭,蔣先生的中華民國敗退臺灣,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政府成立。無情理和法理來說,新中國成為了中國土地上新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已經名存實亡,應該有新中國來任常任理事國。當時蘇聯是力挺的。但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人覺得有爭議。這是說,他們還不承認中國的實力。直到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航母遊戈在臺灣海峽阻止中國解放臺灣,並用飛機轟炸了中國東北的邊境。毛主席為了國家穩定發展的大局決定抗差援朝。在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絕對空中優勢下以聯合國軍進行運動戰陣地戰,把聯合國軍打退到38線,並最終保持這一界線。美國將軍克垃克說,我是第一個在美國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簽字的將軍。因為它們碰到了新中國的志願軍。

還有越南戰爭,中國援越抗美,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後來越南忘恩負義,不把中國放眼裡,打遍中南半島。最後被中國修理老實了。

還有現在在我們家鬧事白的印度,整個南亞它打一遍,更是肢解了巴基斯坦。直到它遇到中國,才明白自己的不堪。

通過法理依據和新中國經歷的一系列戰爭證明實力之後。中國獲取常任理事國地位。

所以五大常任理事國,是通過血與火選出來的。這裡特別感念先烈,是他們的犧牲奉獻帶給我們現在的平靜生活。看中東戰國家,多慘。沒有先輩的奮鬥,說不好現在的你我也在抱著槍戰鬥。

請不要質疑自己的國家。世界比我們想的要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矛盾。何況,中國那麼大,人那麼多,有些社會矛盾很正常。老外難道就沒有嗎?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己。有些矛盾通過媒體的放大而尖銳化了。中國的整體還是好的。這一點,我一直都堅信。

本來想寫很多,時間不早了,要上班了。匆忙之間,簡單寫一點,大家參考


淨化a木子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不是選出來的,是二戰中通過實力對決,打出來的。

一戰後成立國聯,國聯對於國際事務裁決實行大會一致原則;所以就有大國退出國聯,以規避不利的影響,到二戰爆發,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國只有英法,失去了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

二戰後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工作原則是大國一致,賦予大國權利和責任,也就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安理會決議否決權;

美國一方面在太平洋戰爭對抗日本,另一方面在歐洲戰場對抗德國,又為反法西斯陣營輸血,當之無愧;

英國決不妥協的對抗西線德軍,在非洲戰場也有力打擊法西斯,在太平洋戰場是打醬油角色;

蘇聯是對抗德國法西斯的主力,歷經四年戰爭,最終佔領德國首都柏林;在對日最後一擊中全殲關東軍,有功勞;

中國自始至終堅持抵抗日本法西斯十四年不妥協,理所應當獲得大國地位;

聯合國最先設計常任理事國沒有法國,因為戴高樂將軍不屈不撓的堅持,贏得重要的一票。


伊洛河畔看春秋

首先要說的是,如今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在二戰中打出來的,而不是選出來的。

當時在二戰中後期時,同盟國認為需要在國際上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用來處理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等事務,而這就很理所當然的由在二戰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的美國,中國,英國,蘇聯和法國這五個國家,也就是如今常說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其實早在二戰之前,還有一個類似聯合國的國際組織,即國際聯盟,簡稱國聯,不過這個組織更多的是代表著西方國家的利益,在處理很多事件上都有失公允,比如在處理中日之間的一些糾紛時,就曾意圖讓西方國家再從中國分一杯羹,因此該組織的實際作用極為有限,也根本沒有對二戰的爆發起到任何積極作用,最終該組織解散。

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首先是對二戰中這些國家的犧牲和貢獻的承認,其次也是一種對這些國家實力的肯定。就拿法國而言,雖然在二戰中表現不佳,在戰爭早期便失敗,但是沒有放棄抵抗並最終光復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而其在二戰結束後發展速度也不可小覷,迅速回升到了世界強國的地位。而像中國,蘇聯,則在二戰中付出了千萬人級別傷亡的慘重代價,並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而正是因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和二戰的聯繫,所以像日本,印度,德國等國意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不可能被五大國所支持的,更何況常任理事國具有一票否決權,所以這些國家的意圖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最早代表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是國民黨政權,其在敗退臺灣之後依然佔據著這個席位,後來通過新生的共和國的努力,最終於1971年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將此前的中華民國驅逐出聯合國大會。


僱傭兵


當時,蘇聯和英國都十分反對中國坐上第一班車,但羅斯福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他相信,雖然中國當時還很弱,但作為一個坐擁4億人口的國家,在更遠的未來,一定會在東亞,甚至在全世界都將起到維護世界和平和繁榮的適當作用。



事實證明,羅斯福的設想是非常好的,既避免了當年聯合國因過於“民主”而導致無力維護世界秩序的窘境,又避免了一家獨大。


自此之後,有多少國家對常任理事國的位置求而不得,看看日本、印度、德國、巴西有多少次,被一句“你要不要來玩呀”忽悠了一次又一次。


其實,要想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並不難。簡單說就是:擁有核彈,對其他常任理事國進行軍事打擊。

a)激活期

描述:製作一枚成功的裂變彈(核彈)

其他玩家任務回顧:土豪玩家美國全服第一個燒錢完成該任務;蘇聯也燒了一陣子錢,最後據說是趁美國睡覺的時候偷偷盜號做了個裂變手冊郵給了自己;中國接了任務後賣了倉庫所有物品和身上所有裝備後,終於攢夠錢完成了任務。

印度玩家到聚變彈就點不下去了,宣佈放棄了...其他的基本都在第一層天賦就卡住點不下去了。

伊朗玩家主動宣佈不再點亮該系天賦,debuff 持續時間三年,直到去年才解除。


b)進階任務:六選一

1.怒海狂濤

難度:煉獄

描述:在美國第2、第3、第7艦隊中選擇一支全部擊沉

任務簡介:美國海軍是美國賴以生存的航商霸權的保衛者,消滅任意航母編隊都將造成美國霸權的重創。


2.凜冬將至

難度:煉獄

描述:在伏爾加格勒、聖彼得堡、莫斯科中選擇一座完全佔領並肅清全部敵對武裝


3.長城守望

難度:煉獄

描述:在中國陸軍中選擇一支全部消滅



4.霧都孤兒

難度:史詩

描述:消滅全部皇家海軍與皇家空軍,佔領倫敦

任務簡介: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是大不列顛皇家王國的偉大守護者,完全消滅皇家軍隊將為你佔領英國提供法理基礎,即使是非常脆弱的基礎。


5.鐵塔尚在

難度:史詩

描述: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6.繽紛旗幟(限時)

難度:史詩

時間:1-10年

描述:在本國領土或邊疆完全抵擋聯合國軍(中美俄至少含1,五常至少含3)至對方停戰。


C)收官任務

1.任務:太陽的距離

難度:煉獄級

描述:成功完成至少一次當量不少於200KT氫彈試驗



D)隱藏任務

任務:戰五常

難度:末日級

描述:是時候消滅邪惡的安理會重建世界秩序了! “聯合國見證了民族的興起與衰落,國家的誕生與滅亡,在數不盡的戰爭背後,只有流氓的利益是永恆的。”

獎勵:世界霸權一個世紀、重置世界秩序 (解鎖任意管卡並通關就可以了,不用全部,真的)


還真是不難呢。。。


武器跟蹤狂人

聯合國5個任理事國不是選出來的,是二戰中靠實力拼殺出來的,是血與火錘鍊出來的,下面就分別說說這個問題吧!


一、美國,二戰前期美國一直在觀望,置身事外,但是法西斯日本發瘋似的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將憤怒的美國拉入二戰中,英國首相丘吉爾立刻向羅斯福致慰電,心裡卻狂喜不已,當時歐洲戰場法國已投降,英國也快堅持不住了,美國的加入,使得同盟國力量大增,希特勒則氣得暴跳如雷,大罵“日本豬”,但是也被迫宣佈對美作戰。美國的加入,加速法西斯的滅亡。在太平洋戰爭中全殲了日本海軍,使日本喪失海權,對日本實行海上封鎖,令日本戰略物質匱乏,加快日本法西欺的滅亡;並於1944年6月6日與英國、自由法國、加拿大等聯軍共計三百多萬士兵諾曼底登陸,成功開壁第二戰場,緩解也蘇聯戰場的壓力,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二、英國,二戰德國橫掃歐洲,波蘭、荷蘭、比利時等國相繼被佔領,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也只苦撐不到四十天就投降了,維一沒拿下的就剩孤懸海外的英國了,以及英國的眾多海外殖民地仍在英國手中;英國擁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而海軍恰是德軍的軟肋,要不是隔著英吉利海峽估計英國也被德軍佔領;要不是英國一直在堅持,在戰鬥,使得希特勒有後顧之憂,使得希特勒無法調更多軍力來對付蘇聯。

三、蘇聯,二戰中蘇聯以極大的傷亡牽制了大量德軍,雖然戰爭初期蘇聯傷亡慘重,德軍以閃電戰術都打到莫斯科了,蘇聯硬是挺住了,德軍卻死死被拖住,有利地支援了美英在歐洲開壁第二戰場,並以其國土廣大、戰略縱深大、人口從多、氣候利已等優勢絕地反擊攻入柏林,在雅爾塔會議中得到美國許諾的戰略利益後,出兵東北,迅速解決了日本關東軍,加快法西斯的滅亡

四、法國,舉世聞名的聯合國“四警察”是“美蘇中英”,也是最早確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基礎,後來考慮到法國雖然投降了,但以戴高樂組建的自由法國依然在戰鬥,在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中也貢獻不少,也作出不少犧牲,在美英的提議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五、中國在二戰中付出巨大的犧牲,始終堅持戰鬥,拖住日本大量軍力和物力,在太平洋決戰前還美國轟炸日本的基地,在英法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時,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與日軍作戰,極大的緩解了美英法的壓力,正是由於中國軍隊的英勇奮戰,堅持戰鬥,使得日本不敢在德軍進攻蘇聯時,派日本關東軍進攻蘇聯;在美軍與日軍在逐島爭奪戰時,日本不敢大量抽調中國戰場的日軍去支援,因為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軍力。


綜合上述,我認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是告實力拼出來的,是血與火錘鍊出來的,實置名歸。


大風起兮雲飛揚y

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並非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首先要搞清楚,聯合國的權威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賦予的,並非是聯合國賦予五大常任理事國權威。諾貝爾獎之所在偉大,是因為它被授予了偉大的科學家。就像和平獎被當成笑柄,是因為它授予的人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


二戰後,如何構建戰後世界秩序,是戰勝國的權利。首先要取得各大國的承認,聯合國才具有合法性。聯合國要想在全世界有權威,依靠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力量,依靠英國控制的海上通道,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以及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如果沒有這五個國家支持,聯合國根本不能有效控制世界。

蘇聯在東線,英國在西線成為了僅有的兩個沒有淪陷的國家,對抗整個歐洲大陸。美國則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了巨大的軍事以及物質援助。中國成為了亞洲的主戰場,牽制了至少60%以上的日本陸軍。沒有中國的堅決抵抗,太平洋戰場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如果讓日本騰出手來,向南可以控制太平洋地區,北上可以聯合德國夾擊蘇聯。整個二戰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



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美國當時希望中國可以在亞洲牽制蘇聯。英國則明白自己和美,蘇相比勢單力薄,拉上自己好基友法國。


漁耕樵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聯合國安理會、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的六大主要機構之一。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在聯合國規章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常任成員,五個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同盟國中的五大國,中美俄英法。

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造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四國聯盟卻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國、韓國、朝鮮反對日本,英國、美國、義大利反對德國,巴基斯坦反對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對巴西,而美國雖然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反對日本、德國、印度及巴西擁有「否決權」。此後,德日印巴四國讓步,提出爭取六個無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議席,四個歸屬德日印巴,其餘兩個給與兩個非洲國家。但是由於非洲國家一直在爭取可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成員資格,故難以獲非洲國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國方案最終不獲通過。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計劃與印度、巴西和德國一起組成「四國聯盟」,繼續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義大利等國發起的「咖啡俱樂部」一直反對擴充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聯合國憲章》有關安理會的章節中對「否決權」並無明確規定,但規定了「凡非程序性決議案,必須得到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至少9票以上贊成,並且5個常任理事國中沒有一國投反對票才能通過」,即通常將常任理事國對提案投反對票的行為稱之為「行使否決權」。聯合國歷史上首度行使否決權是在1946年2月16日,當時的蘇聯在敘利亞、黎巴嫩問題的一次表決中投下了反對票。

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頻繁動用否決權否決對方集團提出的議案。蘇聯和美國曾動用多達100多次的否決權。而中國歷史上則只動用過6次。

冷戰結束後,部分聯合國成員國希望改革安理會否決權,認為應當限制常任理事國動用否決權,但受到中美俄三國的共同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