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孩子把做作業變成內在驅動的事情?

Wiil_wei


心理學研究者認為,學習的內驅力是孩子的學習不斷得到強化而逐漸形成,比如取得好成績、老師的讚揚、家長的鼓勵等,這些外在行為不斷強化孩子的學習,就能使孩子的學習成為一種內在驅力。

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寫作業進行強化。



第一,對孩子提出明確而又適度的期望和要求。比如給孩子明確說出數學作業半個小時要寫完,而且檢查的時候不能出現超過兩個題的錯誤,達到要求就要給予極力的讚揚,其他學科的作業也是這樣要求。當然給孩子規定要求的時候,一定要看孩子作業的具體的量,如果孩子一個小時努力寫也寫不完的作業,你讓孩子半個小時寫完,那孩子就不願意寫了。家長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第二,對孩子的作業要給予清楚而及時的反饋。如果孩子作業錯了,要給孩子講清楚怎麼錯的怎樣改;如果孩子做的對,就要告訴孩子,做的非常正確,這樣他們不但知道將來怎樣做,而且他還會把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努力,以後會更加努力的去做。及時反饋就是當天作業當天給予批改、指導、修正,不要隔好幾天,否則孩子把這些作業忘記了,家長給予再多的鼓勵,也不起作用。



第三,要注意獎勵的頻率。對孩子每天作業情況要檢查、給予鼓勵和小的獎勵,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要給予大的獎勵,比如給孩子擁抱或給孩子買一個他喜歡的物品呀。對孩子進行言語獎勵的時候,一定要誇讚孩子學習的努力、刻苦、認真,而不要誇讚孩子聰明,這樣孩子會更加努力、更加盡力、更加認真的去學習寫作業。


焦老師講教育


首先我們要明確,寫作業對於孩子來說確實不是什麼特別輕鬆快樂的事情。孩子之所以願意寫作業,是因為ta能有收穫,否則孩子就需要你監督才能很好的寫作業。


現在學校的作業比我們上學的時候多多了,也難了很多。我記得小時候三年級才第一次寫作文,可是現在一年級已經開始寫看圖作文了。而英語我們是初一開始學,現在是小學一年級或者三年級就開始了。


每天看著孩子讀英語單詞,我就感覺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不容易。每天自由玩耍的時間太少了,久而久之孩子更加不願意寫作業。


那麼,如何才能強化孩子寫作業的觀念,讓孩子變得願意寫作業呢?

1、得讓孩子形成習慣

孩子很容易因為玩耍過頭而無法及時完成作業,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固定一個時間寫作業。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有什麼時間觀點,不能指望孩子能夠很好的安排寫作業的時間。一開始,家長需要協助孩子管理好作業的問題,所以跟孩子商定好一個時間,然後根據計劃來執行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記得在孩子有自覺性的時候肯定孩子,這樣可以強化孩子的寫作業的意識。

2、得讓孩子有成就感

我的女兒這幾天特別喜歡給我讀英語課本。這是一個契機,可以讓孩子收穫成就感。您的孩子如果某一天想跟你分享學習上的東西,那麼你一定要停下來好好欣賞ta。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容易點燃孩子內心學習之火的時候,可以達到從根子上提升學習力的目標。


另外,孩子平時如果寫作業寫得有進步了,我們也要及時的肯定孩子。比如計算進步了,字寫得更好了,作文寫得很好等等。


3、讓孩子能夠掌握才是根本

孩子其實內在有個很強烈的需要:掌握的感覺。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握知識,那麼ta就會自發地練習,根本不需要你去催促。但是現實中,思考總是讓大腦疲累,所以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一旦思考不出,那麼大腦就會選擇逃避。比如走神、起情緒等等。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啦啦隊,同時也要起到導師的作用。我們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內心以支持,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

這裡需要指出一點:我們要儘量讓孩子自己找出答案,不要輕易地把答案給到孩子。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我們要給孩子指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讓孩子簡單地得到答案。同時,我們的情緒很重要,如果我們著急,那麼孩子就不願意思考,ta會傾向於記憶答案。

主要的做法有幾個:

(1)示範:一個練習不會,我們直接在白紙上寫一個類似的題,做給孩子看,然後讓ta自己完成自己的作業。注意:自我完成特別重要,這會讓孩子慢慢收穫掌握的感覺。

(2)如何糾正錯題?轉移戰場,孩子如果腦子裡面都是錯題,那麼ta可能把問題搞混,對錯誤的做法反而記憶深刻。家長應該用另外的紙或者黑板給孩子講題,讓孩子覺得這是一道新題,從而把新的方式記下來。

(3)管理好情緒:孩子容易接收到大人的情緒,如果你急躁、煩惱、沮喪,那麼孩子也會陷入情緒當中,最後你發現孩子也變得急躁,容易煩躁。這樣的情緒都不利於思考,所以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我們都覺得孩子要有樂觀情緒,但是如果我們自己看待問題都不樂觀,孩子又如何能夠做到樂觀呢?

以上是我給您的一些小小建議。

我是翼翔老師,教育的路上我們一起同行,歡迎關注我!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所有家長去思考,孩子現在上四年級,一路上走來,一直陪伴著他一起成長,就把我的一些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也希望大家集思廣益,把我們的孩子培養的更加出色!


做作業帶給我們的痛苦回憶可以用一句歌詞來代替,那就是“回憶總想哭”,為啥想哭,是因為太多的家長被逼到了無奈的地步,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看看家長是怎麼被那些個小屁孩逼到無路可退的:

案例一、一位媽媽陪兒子寫作業,結果累到心梗住院了。這位媽媽表示,想通了,命重要,作業就順其自然吧!
  
案例二:急診室裡躺著一位家長,據說,進來之前,一直在教孩子做作業,口裡還嚷著乘法口訣,真是大愛啊!

  案例三、深夜某小區一女子大聲喊叫“什麼關係?啊?!到底什麼關係?你說!”咋一聽,還以為是夫妻之間吵架,結果。。。
  


不知道什麼時候,陪娃寫作業也變成了高危行業,像是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群,最好還是遠離,玩笑歸玩笑,從諸多的案例當中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家長對於孩子寫作業問題的焦灼與無助,但是一味的生氣除了傷身體,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到底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把做作業變成自我的內驅力,也就是說如何能讓孩子積極主動的去做作業呢?


我們不妨還是先分析一下,造成: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的根源在哪裡,以下列舉幾種因素,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①基礎太差,學習上欠賬太多,做作業有難度;


②時間觀念淡薄,喜歡邊玩邊學習;


③專注力太差,無法有效做到自我約束;

針對以上三種因素,我覺得我們應該在找準孩子存在問題的前提下,採取一一對應的解決措施:


1、針對基礎差的問題,缺啥補啥,督促孩子制定合理的補弱計劃是重點!


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來說,上課不專心,尤其比如說數學等學科,前面的基礎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後續的新內容的學習,可能即使他想聽也聽不進去,因為一環套一環,根本聽不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學習上形成惰性!


解決措施:

①隨機補弱:根據孩子作業過程中出現的盲點,找出他的薄弱點所在,然後找到相應的章節內容,重新對孩子進行講解,並通過習題進行鞏固,最後再返回到原有的習題,讓孩子嘗試講一遍,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出一些類似的題目讓孩子進行鞏固!


②系統補弱:如果孩子作業出錯量比較多,且比較集中,那就應該採取系統補弱,比如可以利用一週的時間,每天晚上做作業之前提前準備好薄弱點相關的習題,定量定時,讓孩子進行練習,練習完畢立即糾錯整理,堅持這樣做,孩子一段時間內就能有效得以彌補!

二、針對時間觀念淡薄的問題,一定要結合生活習慣的培養,認真進行整改!


時間觀念淡薄的孩子,在上學、上課、做作業等方面均表現的不是很敏感,比如早上馬上要遲到了,他還不慌不忙的坐在那裡看書,你不催,他不走;再比如,上課鈴聲響了,別的小朋友早就提前跑進教室了,而他還沒事人一樣慢悠悠的往教室裡面踱步!這樣的情況多半是因為家長包辦代替的過多!


解決措施:


①生活方面儘量減少包辦代替:給孩子買個鬧鐘,事事學著自己把控時間,比如做作業的時候每科大約做多長時間,讓他自己定時間;比如早上起床鬧鐘響了以後,自己起床、穿衣、洗刷各多長時間,如果超過了最終的約定時間,那沒辦法早餐沒法吃了,不能因為孩子餓就不堅持原則,否則永遠改不掉拖沓的毛病!


②學習上制定每日時間計劃表格: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喜歡讀書,那就建議家長把所有的書籍都能鎖在書櫃裡,比如晚上的9:00到9:30半小時的時間是讀書,如果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那可以自由讀書,如果到時間沒有完成,那沒辦法,不能允許他看書!

三、針對專注力的問題,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只是一時的問題,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專注力就差,應該區別對待!


專注力差的孩子,總是心不在焉的樣子,當我們批評他的時候,他看上去好像聽了,但是一旦再到了寫作業的時候,你會發現剛才你說的全都沒有用,換句話說他根本沒有聽的進去,反映到課堂上,就是開小差,精力不集中,走神兒!


解決措施:

①堅持每天大聲讀書:大聲讀書,而且不能讀錯,儘量不停頓,這是一個需要同時調動口、眼、腦相互協調的方法,孩子想要一次性讀好,必須高度集中,絕非易事,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早晚會有效果!


②乒乓球干擾遊戲:經常我們會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發出一些聲響,比如當我們接打電話的時候,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因為我們的聲音而分散,比如短暫的發愣或者走神兒,通過乒乓球干擾遊戲可以有效的改進孩子容易受外界環境干擾的問題!具體方法就是讓孩子把乒乓球拍水平方向握在手裡,然後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面,讓孩子圍著桌子走,父母可以在旁邊發出各種聲音進行干擾,孩子要保證不受影響,保持球在球拍上而不掉下來!


③挑火柴棒:這是一個我們小時經常玩的遊戲,把十幾根火柴棒雜亂的擺放在地面上,然後一根一根取出,往外取的時候只能挑一根,碰到別的就算輸,由另一個人接著挑,火柴棒也可以換成雪糕棒或者牙籤!

做作業不是簡單的對所學知識的復現,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看出孩子的一些內在的學習品質,比如專注力等,對於孩子的作業,我們的家長既要注重發揮孩子的自覺與獨立性,又要根據出現的問題,嘗試採取各種措施去幫助孩子矯正存在的問題,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有非常明顯的改變!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你好,我們先來看一下,沒有內在驅動力的孩子是怎麼做作業的?

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會先想著玩一會,極少主動先去做作業,可能會要在父母很多次催促的情況下才開啟很不情願寫作業模式。做作業時會是一種應付式的狀態,不夠認真,也不夠連貫性,先玩一會,再寫一會。或者把寫作業當成一份任務,孩子對這份任務特別沒有激情,以上的現象基本是孩子寫作業,缺乏內動力的表現。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是什麼影響孩子寫作業的內驅動力呢?

影響孩子寫作業的內驅動力,有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個是外因,來自父母或環境

1環境

孩子在寫作業時有比寫作業,更能激起孩子興趣的事在影響孩子。例如,家人在玩遊戲,或者他的朋友在外面玩耍過,他就要在家裡寫作業,或者家裡的弟弟在看他也喜歡的動畫片。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沒辦法把心思停留做在作業的題目上,自然無法體會到寫作業做題目帶的樂趣,相比於那些熱鬧的環境,孩子會逐漸覺得寫作業是無趣的。



2.父母

有時候還父母直接用語言,眼神,動作表達出嫌棄孩子寫作業慢,或者覺得他寫的字太醜,坐姿不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做作業極奇不認真。當孩子被爸爸媽媽說多了,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糟糕,自己真的會像爸爸媽媽所說的。寫作業成了他最不開心的時間,捱到批評最多的時間,在父母的不認可下,孩子自然對作業失去興趣。

第二個是內因,來自孩子自己對知識點掌握不夠,迖不到主導學習的信心。

如果孩子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理解不夠透徹,做起題目來很多都不懂,那麼學習對他來說是一件難事,在難事面前,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反而會有點怕寫作業。孩子沒有信心,自然內在驅動就不夠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激發孩子寫作業的內在驅動力呢?

首先,讓孩子主導學習,弄清每個知識點

在我孩子從幼兒園上一年級第一學期開始的時,我每天都會向孩子發出題目邀請,希望他能主動與我分享他今天所學到的知識點。

當孩子拿著課本來跟我分享時,我就會邀請讓孩子來當我的老師,讓孩子大聲的帶讀他的新課文或拼音。完全讓孩子去主導他的學習,讓他做學習的主角。

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懂的知識點,一定要用畫圖或者通俗易懂語言,幫助孩子把這個知識點吃透。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把寫作業這件事做好,自己主導自己學習進度。

其次,和孩子一起挑戰稍有一點難,合適孩子年齡特徵的應用題,或者是附加題

讓孩子主動學習,就要讓孩子可以體會做題的樂趣,一起討論,一起尋找從不同的角度解題方法。和孩子一起討論題目解決方法,這一點很重要,在做題的過程中,適當表揚孩子的認真做題的態度。

我曾經用過這樣的方法,後來我的孩子面對應用題和附加題都不讓我來,跟他一起做了,他提出要自己一個人去先去找方法。一次一次自己找到答案,孩子就很有自信,內化成學習動力。我覺得這要激發孩子學習內動力的重要步驟,讓孩子在做題,多思考,體驗做作業的樂趣。

最後,覆盤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對學習更有信心,激發孩子對學習的更感興趣

讓孩子看到他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就是等於對孩子努力的肯定。孩子會覺得他的努力是有價值的。例如,我的孩子之前寫的字不好看,但通過他的努力,過了1個月後,我們再回頭看一下他之前所寫的字,差別是明顯可以看到的,他看到自己的進步這麼大,他對學習更有動力了。

學習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名支持者。認可孩子在努學習上付出的努力,孩子越懂就會對新知識越感興趣,對學習更有信心,讓孩子看到她學習的過程,是從不懂到懂,專注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學會覆盤總結的孩子,在前進的路上更有動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在育兒路上,有更多的交流一起成長


曉笛育兒分享記


做作業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沒有作業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沒有幾個孩子會說喜歡作業,沒有幾個家長沒被做作業的孩子傷害過。
老師給孩子最大的獎勵就是:今天沒有作業!對孩子們來說,這是天底下最動聽的語言。
可是,不管你願不願,作業就在那裡,不離不棄,檢查作業的老師就在那裡,一直等你。
既然作業消滅不了,那就得想辦法適應。

最好的效果是孩子把做作業變成了內心裡願意做的事情,也就是變外部壓力成內在驅動。怎麼做到呢?

我們首先假定以下內容是講給小學和初中孩子的。高中生已經接近成年,能夠正確評價自我,作業問題自己應該能夠正確面對和解決。

首先,要給孩子講清楚學習是怎麼回事,不能光學不習,習就包括做作業。

學習,分為學和習。學是從老師那裡接受、理解知識和規律的過程,而習是練習和應用。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講的就是不但要學,還要練習和應用。

比如,你剛學了加法分配律,就得通過習題練習來幫助你掌握並熟練應用這個規律。

比如,你剛學了一個成語,就得通過造句等方式來理解和應用它。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講清楚,課堂學了,回來還得練習,老師的作業就是為練習準備的,而且是老師經過篩選的優質題目,所以,做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要乾的工作,是學習的一個不可分割、不可省略的部分。

其次,要讓孩子養成不抱怨的習慣。

很多孩子經常習慣性的抱怨作業,順便抱怨老師,這是個壞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做作業的質量會下降,並慢慢變得討厭老師,最終厭學。所以,要注意孩子的語言,一旦出現抱怨的情況,要及時糾正,給他講清楚學生做作業的意義(如上),講清楚做作業是學生天經地義的義務,不能抱怨,而且抱怨也沒有用,徒增煩惱。

第三,要讓孩子養成限時完成作業,不做完作業不玩的習慣,禁止拖延。

好多時候,不是作業難,也不是作業多,而是孩子的習慣不好——做作業拖拉,導致一種錯覺,好像老師佈置的作業特別多,孩子抱怨,家長不明就裡的也跟著抱怨。

比如小學生,同樣多的作業,有的孩子半小時就能做完,有的孩子竟然能做三、四個小時,為什麼這麼慢?除去上課聽講不認真,知識掌握的不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干擾因素太多,一會兒吃水果,一回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個小時寫不了幾個字,這種習慣特別不好,家長要訓練孩子在做作業之前把這些事全部幹完,然後專心致志做作業。

初中的孩子受干擾的因素更多,比如玩手機、看閒書、打遊戲等等。

所有的拖延最終都是一種反抗,不拖延是做作業的第一要求。

另外,最好要求孩子不做完作業不要玩,否則,玩累了再做,精力不足,效果也不會好。

第四,要讓孩子體驗到做作業的好處。

要及時抓住小測驗、課堂回答問題、期中期末考試等機會,如果孩子表現比較好,家長要把它聯繫到良好的作業習慣上來,讓孩子充分享受做作業帶來的快樂,這有助於孩子對作業形成正確的認知。

如果考試考到了平時作業的內容或類型,孩子答的比較順暢,他一般都會很興奮,這是讓他喜歡作業的最佳時機,要讓他充分表達。

第五,要事前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的,事後表揚孩子某一時段的堅持。最好當著外人的面表揚。

做作業之前,家長如果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專心做作業,或者我覺得你一鼓作氣半小時肯定能做完等,孩子會因為受到鼓舞而增加做作業的信心。

如果孩子一段時間表現比較好,要及時表揚他,而且最好當著外人的面,讓他有自豪感,這樣,以後的作業也就更願意快快完成了。

第六,要教給孩子正確面對做作業中碰到的困難,比如作業多。

無論怎麼努力,作業多和作業難的問題都會碰到,這時候孩子一般會比較焦躁,家長此時要及時出手,幫助孩子正確面對這個問題。

小學作業量一般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初高中老師喜歡佈置的作業量比較大,尤其是一些老師喜歡採取“大水泡倒牆”戰術,佈置大量的作業,一科還好接受,關鍵是七八科老師都這樣就有點吃不消了。

怎麼辦呢?

要告訴孩子,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是希望你通過做作業掌握所學的知識,不是為了做作業而做,所以,如果作業比較多,要分清主次,對自己已經掌握的很好,只是簡單重複的作業可以少做或不做。如果老師檢查不嚴格,可以自己適當取捨;如果老師要求必須做,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一部分。說實話,我就經常替孩子做點他已經掌握了的作業。

第七,要教給孩子和老師交流,爭取免除重複性作業,多做創造性作業。

老師佈置作業,一般不太分層,大多籠統的劃個範圍,每個人的作業都是一樣的。省事倒是省事了,就是有時候針對性不強。這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多和老師交流一下,爭取讓老師瞭解自己掌握的情況,把一些重複性的作業去掉。一般老師不會認死理,讓你非做多少不可的。我們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老師指導著做點創造性的或者延展性的作業。總之,讓老師知道你是個愛學習的學生就好了,她就不會糾結在作業上了。

第八,要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愛,真正熱愛知識的孩子不但能完成作業,還會做的比老師多。

說到底,孩子的天性是愛玩的,做作業搶奪了他玩的時間,這就引起了矛盾。終極解決方案是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知識本身,只有這樣,他才會超越老師的要求,甚至做得比老師要求的作業還多,還好,這是真正解決內驅力的方法。

我大學老師的女兒就是一個愛知識的典型,他家裡爸爸是播音學博士,媽媽是漢語言文學碩士,爺爺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從小生在這樣一個書香四溢的家庭裡,每天晚上一家人都抱著書讀,她也就耳濡目染,愛上了讀書。去年暑假我看到她爸爸的朋友圈,說爺倆每天都泡在市圖書館裡,從早到晚,剛剛初一的孩子,已經把《哈利波特》英文版讀完了四本,學習成績也是級部第一。你說,這樣的孩子還能受作業的限制嗎?

第九,輔導作業不要吼。

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後講,是因為太多的家長“吼”功強大,有吼成抑鬱症的,有吼成心臟病的,這個網上和現實中見得多了。

不能吼,不能吼,不能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為你的吼,孩子留下了陰影,形成了恐懼,變得討厭作業,那就壞了。何談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性?

所以,不能吼啊!

要學會忍,要學會降低要求,要學會多幾個角度理解孩子,不吼不叫不給孩子添亂,這是最起碼的。

然後我們才能談培養他的內驅力。

結束語:作業天天有,哪天都挺多,若要娃歡喜,內驅是硬核。怎麼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家長要冷靜下來,不急不吼,擺事實,講道理,做榜樣,想辦法,多幫忙。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和知識,是解決問題的終極方法。


曉行致良知


怎樣引導孩子把做作業變成內在驅動的事情?

家長教育孩子有不少棘手的事情,普遍存在的莫過於幾乎每天督促孩子做作業,尤其是正上小學階段的孩子,十有八九學習主動性不夠,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這方面的問題共同進行探討吧。

貪玩是孩子共有的天性,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關鍵是看其所處環境,看學校家庭如何引導孩子的問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大多在十至十五歲左右,尤其是小學階段,這時候的他們根本生活學習都不能自立,沒有成年人的正確引導和教育那是不成的。這階段的孩子極易頻繁惹怒父母,逆反心理也很重,作為孩子父母這時候千萬要從學習方面耐心引導,不要有半點急躁,切忌動手動足。因此可以說,這個階段學習的好壞基本決定他們一生的命運,即習好難、學壞更容易。

上面講過孩子所處環境因素問題,古人有近墨者黑的道理,俗話也有與好人交往會學好,與歹人交往會習壞,前人總結的這不無道理,這都是因為這時候的孩子缺乏主見所致,因此家長的陪伴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了,看看那些個留守兒童好大部分就是教育失敗的例證。環境決定教育成敗的因素還在於,孩子只有經常受到良好社會風氣及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影響和薰陶,才會具備正氣正能量,也才會有學習知識的動力。

那麼學校和家庭應如何教育孩子呢?首先應教育他們怎樣做人,接下去和孩子共同商量怎樣完成好自己的事情。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責任意識的培養不是我們掛在口頭說說而已,是學校老師和孩子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唯有春風化雨逐漸達到教育目的。不過把話說回來,現在的孩子大多的問題出在玩手機、電腦或無休止地看電視,的確佔用了不少看書寫作業的時間,成績不差才怪呢,合理安排好這些時間是養成教育的首要問題。建議可想法找找替代品,譬如琴棋書畫什麼的,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知識。父母較多與孩子親密接觸平等相待,出外旅遊與孩子打成一遍,有目的完成一些有趣的活動等,使孩子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只有感情相通,才會心靈相通,逐步將孩子從〝三器〞中解脫出來。家庭教育失敗的孩子多半在學校也屬問題學生,所以說孩子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孩子正能量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期教育出的結果,一旦他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作為我們教育者――家長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他們自覺把寫作業和學習技能都當成了自己的責任,那麼作為學校老師和孩子父母那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這裡來個插曲,一個成功者談及當年小學時的事情,說他那時對學習很不感興趣,成績也不好。有人說我聰明,父母說光聰明有什麼用?一次老師送我一本《名人與他們的老師》,那裡面的故事好精彩,看了十分讓人感動。現在想來,就那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真是不可思義啊。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教育下一代是件長期的任務,決不能見好就收,只有堅持才有踏實,必須記住,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永遠在教育者肩上!



用戶王宇罡


把做作業變成內在驅動,這是一個質的變化,這需要一個量的積累,即外在驅動持續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狀態,才能激發內在驅動的形成。

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外在驅動環境,通過多種途徑,誘發孩子的內在驅動。

1、明確做作業的目的。

首先:做作業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的重要方式。

根據作業完成情況,能夠檢測出我們課堂上哪些知識點掌握的不夠熟練、甚至不是很理解,能夠及時的進行補救,避免積累成大的問題。

其次:做作業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的重要手段。

課堂上我們只是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做作業正是對知識的鞏固吸收和具體應用。通過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

2、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儘量給孩子安排單獨學習、休息的房間,形成一種學習地點的定向作用。每當孩子走進房間,便條件反射般的想到學習。同時,家長要做好表率。試想一下,你在玩手機、看電視、高談闊論,孩子能靜下心來做作業?你拿一本書,靜靜的在讀、在學習,孩子可能一門心思玩手機、看電視嗎?換個角度,我們就會看到問題實際是處在我們家長自己身上。

3、不額外增加孩子負擔。

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不要隨意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作業。一定要給孩子留下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認識到“快得值得”,讓孩子節省出來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自覺、主動的去完成作業。

要把做作業變成內驅動力,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家長的有效陪伴,離不開家長的鼓勵、表揚;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考驗家長的過程。家長經得起考驗,孩子才更優秀。

辰心聽雨


把寫作業和現實生活體驗連接起來。

遊戲為什麼好玩?目標明確、反饋及時、難度適中、自主決策。這也是內驅力的核心要素。

  • 打麻將:目標是贏錢,一把反饋一次,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玩,怎麼打牌自己說了算。

  • 羽毛球:目標是得分,手上一震就是反饋,一般也是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玩,球來了怎麼接自己說了算。

  • 上班:目標是掙錢,客戶簽單老闆誇獎單位發薪就算反饋,雖然同事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具體工作雖然有手冊,不過細節可以自己說了算


咱們再看做作業這事兒:

  • 目標是啥——給老師看。為啥要給老師看?因為老師要對我學習負責?那學習到底是給誰學的?


  • 反饋是啥——老師打分。對了:哦也,蒙對了!錯了:為啥錯了?錯哪了?老師讓我回去檢查,要能檢查出來錯我不就不錯了嗎!

  • 難度梯度——學霸:上課都講明白了的事兒還要回家重複這麼多次,好無聊;學渣:這作業留得啥?這上課講過?這破玩意兒真的不是整我?

  • 自主決策——標準答案只有一個,結題方式不能超綱,創新思維可以有但不許寫,不按標準答案寫的都算錯。“作者深意”?emmmm,你確定作者自己知道嗎?

以上情況一發生,不想寫作業那真不是品質問題,純粹生存本能啊。


家長能怎麼辦?還是從這四個方面下手:

  1. 解釋一下學習的意義,以及寫作業和學習之間的關係——我發現“承認寫作業這事兒是應試練習的一部分”的效果非常好。

  2. 如果可能的話,找幾個小朋友一起寫作業,互相之間就是反饋——當然家長要能真正耐心下來聽孩子講作業不插話,也是可以的。

  3. 難度這個不太容易,文科和理科的進度也會因為不同孩子的不同學習模式而不同,真出現需要補基礎的情況建議還是找1V1輔導吧。

  4. 自主決策——這個反而是最簡單的,如果承認了作業就是應試練習,那麼孩子自己就知道:這不過是個猜套路的遊戲,重點不是答案的內容,而是得到答案的方式。


如果您是一位管理崗,您說不定會覺得這四步非常眼熟,沒錯,這就是管理員工積極性的辦法:給予期望、小組合作、內部培訓、頭腦風暴會議。


家庭生涯教育吳軻


人堅持做一件事,其實都需要內在驅動力。但是這需要一個強大而理性的力量支撐,我們知道,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額葉,需要孩子十六七歲時才能發育的比較好。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施加一些外在的輔助,以幫助孩子更快的進入寫作業的狀態。

談正題之前,我們先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玩遊戲能玩一個通宵都不覺得累?而做作業做半個小時就覺得累了。

因為玩遊戲的時候,是在一刻不停的給你正反饋。打一個怪,掉一堆裝備和金幣。打幾十個怪,咣一聲,升級了。人在不停接受到正反饋的時候,會很容易堅持一件事情不停的做下去。

如果我們給孩子做過一些網絡課程APP的時候,會發現孩子會很容易接受他們的作業,甚至還很有興趣的完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一個啟動能量,如果在啟動之前就預見到這件事情很難,往往會放棄。這就是我們明白很多道理,卻很難做到的原因,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而網絡作業往往擺在孩子面前的就是一道題,做完了,給一個正反饋,哇!做對了哦。啟動只需要幾十秒,而做完一題迅速有正反饋。會讓孩子很容易堅持下去。當然我們在家做作業的時候,不能做完一題就給個正反饋,那樣反而會打擾孩子的學習狀態。

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減小孩子啟動能量,讓他能夠迅速進入做作業的狀態。

所以讓孩子進入做作業狀態的第一條,快速啟動。

要做到快速啟動,只需要記住一點!

那就是用一個非常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的作業量讓他進入寫作業的狀態。

孩子的作業往往分很多種,語文,數學,英語,或者還有其他的課程。這時候,我們要給予幫助的是選一個最容易達成的任務,最好是一分鐘不到就能完成結果的作業讓孩子先做。

比如老師佈置了寫五個漢字,每個20遍。整個寫完對孩子來說要的時間很長,讓他很容易有畏難情緒,即使坐到了桌子旁,也會拖延時間。比如玩玩橡皮,喝口水,上個廁所等等,反正就是不願意開始。

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幫一把,跟他說,咱們先把第一個字寫個五遍,孩子一會就寫完了。給個正反饋,很厲害啊,字也寫的挺好的!孩子這個時候就能夠以一種相對興奮的狀態進入了做作業這件事情。

解決了啟動問題,我們要解決反饋機制的問題。學習的難就在於反饋很慢,學了一個學期,也就是每次考試考好了會有個強反饋,其他時候很難有比較好的反饋。

針對寫作業這個問題,我們如果用非常強的外在物質獎勵,會讓孩子異化寫作業的動力,比如寫完了獎賞他吃好吃的,或者寫完了看電視,或者寫完了打遊戲這種獎賞機制。會把一個內在動力的問題物化為外在驅動力,這樣長久下去也是不行的,因為到時候寫作業的目的已經變成了吃好吃的,打遊戲,看電視,而不是作業本身給他帶來獎賞。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做完一件事,大腦都會有一個內在獎賞機制,我們需要的是用一些簡單的辦法強化他寫作業的快感,讓他覺得寫作業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怎麼做呢?建立作業清單,把每天的作業列成一個清單。

做清單的第一目的,是讓孩子在清單列完後,專注於眼前的單個任務,其他任務先放一邊,降低孩子對作業的壓力感。

在孩子每完成一個任務時,大腦會自動激發一個快樂激勵機制。

這時候我們用言語強化這個激勵,比如:今天字寫的比昨天好哦!

或者:哇,你今天的數學題怎麼這麼快計算完了,你是怎麼做到的?

孩子心想,哈哈,媽媽完全沒想到我這麼厲害。

這個時候做作業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且是發自內心的,並不是因為做完之後能夠去玩遊戲,而是作業本身就非常讓人愉悅。

記住下一個動作,給孩子清單認真的貼上貼紙,或者是認真的打個勾都行。這樣進一步增加孩子的愉悅感。堅持一段時間,會讓孩子把做作業這件事情變成一個有內在驅動力的事情。

清單怎麼列?記住幾個原則

第一:第一個任務肩負快速啟動的作用,需要一個簡單,並且能夠快速完成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家長細心觀察,有的孩子喜歡算術題,有的孩子喜歡寫字,有的孩子喜歡讀課文,每個孩子不一樣。

第二:後面的順序,請孩子自主決定,初期可以引導,難易程度需要孩子自己把握。有的孩子喜歡先做難的後做容易的,有的孩子喜歡先做容易的後做難的。記住讓孩子自己決定,這樣有助於他把做作業這件事強化為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

第三:單個任務如果太複雜,可以進一步拆解為各種小任務。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天生就不讓你煩擾他的作業,有的天然就沒法在一開始很輕鬆的適應。但是我們家長要謹記,吼叫打罵不會有長期效果,時間長了,會讓孩子更難學好,我們需要的是具備耐心。

如果您孩子已經有很好的學習習慣了,不要去打擾他,保持下去。如果您孩子做作業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那麼今天開始試試快速啟動和建立清單吧,堅持一兩個月,相信孩子會給你驚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