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力量到底有多強?

老孫遁世無悶


四大文明古國裡,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這足見中華文明生命力之強!

中華落後於西方,也就最近三百年的事。三百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也就彈指一揮間的事。從辛亥革命至今,中華民族經百餘年尤其是最近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中華在很多方面已經趕上乃至超越了西方。

從去冬今春,世界各國對新冠病毒流行的處置能力可以看出,我國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科研能力和產品生產能力之強。中華文明的強大,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幾年,全球每年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約1500萬,其中有一半來自中國。也就是說,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的工程師,有一半來自於中國。

中華文明再一次引領世界文明已不是夢想,而是很快就能變為現實。


苗嶺淺夫


中華文化是以漢族為主的中華民族通過幾千年的發展、沉澱創造的文化,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生活模式和行為模式,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結晶。

中華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強?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代代更新卻又代代傳承,其形成源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和民族精神,在更新和傳承過程中對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和民族精神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決定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在世界歷史上,中華民族是唯一發展了幾千年卻始終能夠以一種統一民族的模式向前發展的民族,其根源就在於這代代傳承的中華文化,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和生命源泉。

未來,中華民族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繼續向前強大發展,都脫離不了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成分。

中華文化的魅力到底有多大?魅力這個詞,主要對外而言。在中華民族外部,只要不先入為主以一種敵視、偏見的眼光來看待、抗拒中華文化,只要願意接觸中華文化,最終都會被中華文化吸引,有的甚至會自覺不自覺地融合到中華民族中來。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外來民族因為被中華文化所吸引而融入了中華民族,柳詒徵先生在《中國文化史》中說:“稽之史策,其血統之混雜,決非一單純種族。數千年來,其所吸收同化之異族,無慮百數。春秋戰國時所謂蠻、夷、戎、狄者無論矣,秦漢以降,若匈奴,若鮮卑,若羌,若奚,若胡,若突厥,若沙陀,若契丹,若女真,若蒙古,若革末、革曷,若高麗,若渤海,若安南,時時有同化於漢族,易其姓名,習其文教,通其婚媾者。此外如月氏、安息、天竺、回紇、唐兀、康裡、阿速、欽察、雍古、弗林諸國之人,自漢、魏以至明、清,逐漸混入漢族者,復不知凡幾。”這些被吸引融入中華民族的外來民族又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發展增添了血液。

即便是在現在,通過中文國際教育我們可以發現,只要是願意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其中絕大部分最後都會被中文背後所隱藏的中華文化所吸引,最終理解、接受中華文化,甚至很多人還會心向中國。

這兩年為什麼中文國際教育在西方國家受阻,美國、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紛紛關閉以中文國際教育和推廣中文標準化考試為唯一辦學宗旨的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名稱裡的“孔子”只作為一個教育家而存在,孔子學院從來不曾宣傳過孔子的文化思想),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西方國家懼怕中華文化的魅力,想阻斷中華文化對其國民的魅力吸引。

但是,中華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和不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因素,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必須懂得去偽純真、去粗取精。


希希陌上行


題主你好:

中華文化又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它包括語言、文字、藝術、宗教、飲食等等,它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力量到底有多強?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廣博的題目,以佛教在我國的傳播發展為例,談一下這個問題:

佛教不是源於中國的本地,它起源印度,創自釋迦世尊,兩千多年來,向外傳播,在中國經歷以下幾個過程:

接納:

永平求法前的文獻記載,《列子仲尼第四》:丘聞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信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魏書釋老志》:漢武元狩中,霍去病獲毗邪王及金人,率長丈餘,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燒香禮拜,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

東漢永平七年,《後漢書西域傳》:明帝夜夢金人,長大,項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帝於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佛像焉。永平十年,《四十二章經》在洛陽白馬寺被翻譯成漢字,標誌著佛教由官方正式傳入中國,紮根發芽。

吸收並蓄:

“先做學生、再做老師”,這是中華文化在學習外來文明文化時的傳統美德。從東漢到中唐,在這七百餘年間,中外佛教屆人士篳路藍縷、孜孜不倦的翻譯了大量的佛經典傳,有聞名中外的唐三藏玄奘大師,有留下姓名的安世高、鳩摩羅什大師等等,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翻譯者。

在此後的弘法傳播中,佛教與傳統儒家、道教等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表現在建築、繪畫、詩歌、雕塑等等各個方面。以河南登封嵩嶽寺塔為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既有中國本土建築藝術的特點,又吸收了印度“密簷塔”建造的成分,是國內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

發展:

經過長期的傳播和弘揚,佛教在中國發展出了八個流行的宗派,如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律宗、真言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各個宗派又有不同的宗義。

在千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佛教的教義哲理與中華傳統的儒、道等相溶、促進、和諧共生,最終匯入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文化的復興放射出燦爛輝煌的光芒。

感悟:

中華文化的魅力有多大?千百年來,它吸引了世界上一切優秀、合理、存在的文明文化,從古絲綢之路的鈴聲到今天一帶一路的讚歌,從未停止。

中華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強?文化力量強弱不是表現在打到、打垮、打敗對方,而是吸納、改造、為我所用,這也是文化的實質和內涵!

本文參考了趙樸初、於凌波等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謝!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