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抖音上的“喪”文化?抖音還是原來的味道嗎?

戰先森樹洞


說到喪文化,我想起了一部動畫《馬男波傑克》

剛開始是因為他說的那些毒話我才去看的。

結果看了幾集之後我發現,整個人修煉陷入低迷,懷疑人生。

這感覺真的非常不好!

喪文化,應該是反應出了,現在年輕人的迷茫,不順,導致的各種頹廢。

但是我不是很喜歡這類的文化,我覺得這隻會讓人更加喪,提不起精神來。

抖音還是原來的抖音,我覺得抖音更多的是反應了這個社會上的一種潮流。什麼火,它的趨勢就會是怎麼樣。

誰沒有頹廢的時候,頹廢的時候不是沉浸在這個狀態,而是從這個狀態中走出來,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頹廢並不能改變什麼,除了一個人的自憐自艾以外,導致你頹廢的原因依然還會存在。

以上!


畫成圓


這種“喪”文化只是一種營銷的手段,當下社會的壓力讓人暫時把情緒渲洩而已。

個人認為這種“喪”文化不可持續,營銷也是在不斷在變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越是火的快的事物衰亡越快。


坤瑩


抖音——一個旨在給大眾提供展示自我,記錄生活的平臺。“喪”文化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喪”文化?有了“喪”文化,抖音就變味兒了嗎?下面將就這3個問題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喪”文化:一種風格和潮流

“喪”,[ sāng ] ,在現在網絡流行詞裡的意思多表示精神萎靡,或者說是,“暗黑系”。


“喪”其實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今天心情很低落,負面情緒很多,就會說:“我現在很喪。”這是一種情緒和態度;穿衣服、化妝給人一種不“利落”,甚至有些“陰鬱”的感覺,也可以說是“喪”,這是一種風格;平時喜歡“葛優癱”、不喜歡社交、上班......也可以被形容成“喪”,這是一種性格。由此可見,“喪”可以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的潮流裡是怎麼體現這種“喪”文化?從動畫、表情包,到穿搭展示、仿妝教學、生活vlog裡面隨處可見。舉個例子來看看:


01.佩佩蛙

這個一臉不高興的青蛙在前段時間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表情包庫存裡,這個似笑非笑,要哭不哭的表情,不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裡面對挫折的真實寫照嗎?

02.鹹魚

每次想要奮鬥,卻沒有堅持下去——這樣的情景相信所有人都遇到過,“鹹魚”表情包的走紅,是一種自嘲又無奈的心態表現。

03.日本懶蛋

除了因為可愛,日本懶蛋走紅還是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跟它一樣,“什麼都不想做”。

04.“喪系”妝容

抖音上很多美妝博主推出的“厭世妝”、“宿醉妝”......都是“喪”文化的表現,看起來十分高冷,和有距離感。

可見,“喪”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網絡上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對於“喪”文化的理解和詮釋,也因人不同。

為什麼會有“喪”文化?為什麼能形成一種潮流?

“喪”文化的形成原因,首先是社會的因素。不僅是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因為急速的發展,人們日漸感到壓力。想要買房買車,想要旅遊,想要給家人更優越的生活......但是現有的工作薪酬跟不上日益在增長的慾望,這種落差感讓人們開始感到鬱悶和壓抑,很多負面情緒就油然而生,自然,“喪”文化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而長期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也開始讓人嚮往“慢節奏”的生活,“喪”文化就給人一種:“什麼都不想幹,只想用最省力,最輕鬆的方式過日子”的感受,正所謂萬物有兩面,可以說,快節奏和高壓的社會生活,催生了這種“慢節奏”的“喪”文化。


有人可能會說,社會發展從未停止,為什麼現在才走紅“喪”文化呢?


在以前,人們的思想還沒那麼開放,在現實生活裡過度展現“喪”的一面,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很負能量,然後疏遠“喪”的人。但是社會的發展也帶來更開放的思想,人們開始勇敢地表達自己,哪怕是負面的,不開心的,但那就是“我”。

“思想獨立”開始成為流行,“私人空間”變得尤為可貴。很多人內心裡都需要一個“只有自己的地方”,來宣洩壓力和釋放負面情緒。他們需要承認自己的不夠優秀,“喪”,人們也是接受自己的過程。有的人通過“喪”來自嘲,或者通過別人的“喪”來獲得共鳴。“原來世界上不止有我一個人這樣。”這是人們在悅納自己,接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一種“共鳴”的情感將這群用戶聯繫在一起,“喪”文化就走紅了。


有了“喪”文化,抖音還是那個抖音嗎?

當然是了。抖音是一個旨在為大眾提供表現自我,記錄生活的平臺的APP。不管是分享自己生活裡的開心,還是“喪”的時刻,這都是“我”的生活片段。用戶可以在這裡宣洩生活的不開心,也可以從別人的不開心裡“苦中作樂”,從別人的苦痛裡得到力量。

“喪”文化讓抖音更加豐富。他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短視頻軟件,有了“喪味兒”的抖音更加接地氣,有生活的味道。


不僅如此,“喪”文化也有很多延伸。比如“又颯又喪”、比如“甜喪”......都是“喪”文化的分支。

90後女歌手Billie Eilish,一首《bad guy》就是“喪”的類型代表作。但是她那種冷眼看世界,勇敢承認自己的缺點,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歡迎關注@天山靈知,與你分享每一天的喜怒哀樂,與你分享每一次思考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