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領動點、發勁點、腹部堅實點的一些具體變化闡述如下:

外三合是手腳合,肘膝合,肩胯合,大家一般都能明白,主要方法是三尖相照。

內三合是心意合、意氣合、氣力合,卻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原因是內三合的操作綱要沒有明晰化,現做如下的提示:

1、領勁點:稍節遞個,軌跡是球面走三角,分內角與外角,都是受力與發力呈一斜角,轉換是如彎月變化的軌跡。領勁點在接觸對方時,轉換到接觸點,領動點的變點是意勁點的變化而成。如肘、靠勁的領動點的變化就是從手指轉到了肘部與肩膀。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2、發勁點:在瀰漫身外的肩圈,腰圈與膝圈,注意腦後這個“東西”,即能量球繞背後的含蓄旋轉,此變化,讓人無從琢磨,無有徵兆,如被氣場發出去一樣。發勁點的背後繞圈,通過雙肩繞中軸左旋右轉,形成背絲扣的先天太極圈軌跡。發勁點是一個神妙的心法。

3、腹部堅實點:丹田漲縮,由大至小,逐步深化遞進,丹田開始是無形的柔性大球,逐步收小到剛性小球,其實是剛柔一球體,一吸一咬,無須蓄髮勁即發出,不過是丹田小球的彈性張力變化更快更隱蔽罷。(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心空無為狀態是“敬態”本能非條件反射,腹部堅實點是氣勁變化,最妙是丹田與雙肩熊膀的U型內勁的斜進變化,此態能將意動領勁點與背後雙環一套十字生的神妙發勁點,有機融合,動靜合一,內外合一,先後天合一。如此心空態勢,能量內勁中和本能。

試力盤架是意勁隨著“發勁點、領勁點、腹部堅實點”不同變化而變化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以意勁隨拳架在不同三點能隨心所欲地緩慢運行為標準。如此,心意一如,勁形合一。

重心的知己知彼

三十六計中最妙的一計是“圍魏救趙”,訣竅是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共敵不如分敵:指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敵陽不如敵陰:指打擊氣勢旺盛的正面敵人,不如以迂為直,從側面攻敵之必救,以此調動敵人而打擊之。

“圍魏救趙”,真是智慧之妙法,而內家拳技法也有如此的妙法,內家拳充分認識到人體重心的重要性,認識到人體運動是圍繞重心軸作平衡的調節。(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重心軸一偏離穩定角範圍,人體會本能向穩定狀態恢復調整。人體在重心不平衡時,即使小孩也會重傷大漢,因為此時人體失去了應有的支撐反彈能力。而在人體由不穩定到穩定的運動調節中,合上對方力,順其勢即可輕鬆跌翻大漢。

在與對方接觸中,內家拳講究聽勁,聽對方來力之大小、方向、作用點只是初步的功夫,聽對方重心回覆穩定態之回勁,才是高明的懂勁方法。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內家拳是控制打法,是通過接觸點延伸,去控制對方背後點,或對方腳下點

,這是避開正面,迂曲到對方後面,如此引起對方重心不平衡,對方必須本能調整重心平衡,在對方調整重心的瞬間,說時遲,那時快,我方聽到對方調整的回勁而順勢擊打之,可收一擊必潰之效,這就是“

圍魏救趙”法在內家拳中的妙用啊。而在控制與打擊的變化中,以順纏,逆纏為高明妙法。比如以順纏合上對方之勁控制到對方背後,乘對方一反抗調整重心之時,馬上變逆纏合上己方之勁,一擊定乾坤。(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在順纏、逆纏轉換之間有個松、吞、空的變化,這是個內在的不為人發現的摺疊,吞空摺疊時剛好能聽到對方調整重心之回勁,拳打人不知即在此時啊。其間不過只是轉個小圈再帶個尾巴,如“6”或“9”形狀,但這是一個不簡單的小圈尾巴,它是在拉開周身關節韌帶下,含有左右、前後、上下合成的渾圓斜圈,其中順纏為前半圈,逆纏為後半圈,此圈就是在接觸點上變化的太極圈,學會萬招,不如熟練此一圈,此圈之環中趣味奧妙無窮。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內家拳內三合綱要及拳中的兵法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