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所有戰鬥機都能適應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作用到底是什麼??

軍事小科普


戰鬥機的進氣道在氣動外形設計時就已經確定好了,所以修改起來十分麻煩,如果要採取DSI進氣道的話,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款新戰機,所以說戰機都可以設計出DSI進氣道,不過成本太高。

圖為F-15戰機


要想了解DSI進氣道的作用,就得先了解進氣道的作用。進氣道是指飛機發動機所需空氣的入口和通道,是飛機設計的關鍵部分。由於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速度從亞音速到超音速跨越很大,發動機所需的空氣量也不同,所以傳統戰機會設計成可調節進氣口,比如F-15的楔形上唇口就可以調節,但這樣做後進氣口結構變得複雜,重量也變重了,所以一些輕型戰機就會選擇不可調節的來減輕重量。

圖為F-35戰機


之後美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發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簡稱DSI進氣道),研究表示,裝備DSI進氣道後,飛機大約可以減重136千克,節省約50萬美元的生產費用,還有0.03人時的維修時間。此外DSI進氣口還使得飛機的正面隱身能力大幅提升,可以說一舉多得,該技術在F-16驗證機上試驗過後,被用在了F-35戰機上。

圖為巴基斯坦梟龍戰機


中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也沒有落後,先是在外貿版的梟龍戰機上率先使用了DSI進氣道,還搶在了F-35戰機前服役成為了第一款進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之後這項技術也被用在了國產的殲-10B/C和殲-20戰機上。


所以說,DSI進氣道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戰機的性能、機動性、隱身性能、結構、費用和質量上,不過需要的技術十分複雜,現在只有中美兩國將這種技術運用在現役戰機上。



軍情解析


厲兵哥用史上最通俗易懂的人話,講解一下DSI進氣道原理。看了還不明白的,可以來打我。

中國人證明了,從三代機到五代機,從教練機到戰鬥機,全都能用上DSI。第六代戰鬥機用不用DSI不好說,

圖一:最早是美國人在F-16上,搞出了DSI進氣道。

DSI進氣道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洩“膠水”

DSI進氣道中文名字比較多,主要是看外形象啥就叫啥。搞科研的稱為蚌式進氣道,搞生產的叫鼓包進氣道,軍迷們一般稱為大MIMI進氣道。我說的是貓咪,想歪的去面壁。依據MIMI能不能甩來甩去,分為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固定式的就是F-35,和山鷹改教練機和梟龍戰鬥機用的。可調式的就是殲20用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F-35之前所有戰鬥機的進氣道,跟機身都是有一定間隔。不管是蘇27還是殲十A,進氣道都不能直接挨著機身。殲十A為什麼叫棍子?就是因為用六根小根子連接進氣道和機身。原因是進氣道在進氣時,會有一個附面層的存在。附面層也很容量理解,緊貼著機身的地方空氣跟機體摩擦,這部分氣體阻力大流速慢,且相當紊亂,作用相當於給飛機刷了一層膠水。想要排除這個膠水,就需要在機身和進氣道之間保持一個間隔,甚至需要設置複雜的通氣門,把膠水洩出去。

圖二:一張圖看懂DSI進氣道的原理,附面層遇到鼓包就流到進氣道外面了。不會跑到進氣道里面去。

戰鬥機隆胸的好處。

F-35用一個鼓包,附面層遇到鼓包就流到進氣道外面了,所以就可以取消這個進氣道隔板,也可以取消一大坨複雜的通氣門,所以它的進氣道跟機身不需要隔開。鼓包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隨便隆一下就行。難點有二,一是設計,如何設計出一個大小合適,且位置合適的包。二是製造,需要高精度的加工精度,不能差一絲一毫。山鷹改、梟龍跟F-35原理完全一樣,不多說。

殲20更前進了一步,做到了美國都沒做到的事。它的MIMI可以前後甩,甚至在外觀上看幾乎是變大變小。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適應更大的速度範圍,從亞音速到兩倍音速以上,都能很好的適應氣流的速度變化。殲十C的DSI進氣道,實際上是殲20的簡化版,水平高於梟龍的低配版。

圖三:殲20的MIMI,可以前後甩。

中國能當世界第一好一陣子。

美國也拿F-16戰鬥機做過DSI進氣道的測試,結果證明相當優秀。美國沒有大量使用的原因是F-16已經不是主力戰機,不需要修改了。F-22停產,也不用改了。英法俄,目前還沒有證明自己能熟練掌握DSI進氣道,不能將它用到戰鬥機上。今後會不會用,還不好說。

總之,DSI進氣道是種非常優秀的設計,但它並不見得是惟一的選擇,今後也肯定會有更先進的技術會取代。但至少現在,中國還是可以笑傲江湖好大一陣子。


厲兵


除了頭進氣的戰鬥機,所有超音速戰鬥機,只要是貼近機身表面的進氣道,都可以採用DSI進氣道。

DSI進氣道的作用是消除機身表面的附面層。空氣是有粘性的。在低速的時候表現不明顯。隨著速度提高,貼近飛機蒙皮表面的空氣因為有粘性,粘在蒙皮上不流動,形成一層滯留區。

以往都採用附面層隔板對其進行隔離。DSI通過鼓包將其吹除。主要優點就是減輕結構重量。



天明遙遙山海關


所有飛機在進氣道設計時,都要避免吸入一種氣流,這種氣流往往緊貼著機體表面,稱為絮流,絮流所在區域,稱為附面層。許多戰鬥機進氣口都要距離進氣口有一部分間隔,就是為了躲避附面層。

超音速進氣道不僅僅有附面層隔板,還有氣流調節板,主要是在超音速階段調節激波,對進氣進行預壓縮,避免發動機推力損失。

DSI進氣道是計算機進步的產物,通過特殊的形狀等手段,把附面層從進氣道兩側“擠”了出去。由於其形狀特殊,被俗稱為鼓包,這個鼓包等於增加了機體內部容積,相對於傳統進氣道,由於少了進氣道和機體之間的結構,等於減輕了重量。DSI進氣道可謂是優點多多。

但DSI進氣道並不適用於所有飛機,由於那個鼓包的形狀是固定的,在超音速速度範圍內會產生激波,如果速度只是在M1左右時,設計師正好可以利用鼓包產生的激波,但是當飛機速度更快時,形狀固定無法調節的弊端就體現出來了,所以說DSI進氣道更適合對速度要求不高的飛機。

至於說到殲20,即是高速飛機,有用了DSI進氣道的原因,網上有許多的猜測,估計屬於保密內容吧,我自己也不知道。


次班天行鬼


DSI進氣道,就是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因形狀是一個鼓包,有的稱為蚌式或鼓包式進氣道。通過鼓包,阻止附面層低速氣流進入發動機,最大優點是簡化結構減輕重量,同時提高進氣效率,還能遮蔽發動機,從而達到減少雷達波反射的作用,所以對飛機隱身有利。但同時,DSI進氣道對飛機的設計、製造、材料性能、加工工藝都有較高要求,所以目前只有中美兩國實際應用。另外,以前研究認為DSI進氣道只對較低速度情況下進氣效率提高有利,但是經過中國的大量氣動試驗和實際試飛證實,這種進氣道對各種情況進氣效率提高都有作用,所以中國多種機型都採用了DSI進氣道。


慣性導航88761176


這範圍有點大…所有的肯定不可能,滑翔機…,活塞式飛機,機頭進氣的噴氣式戰鬥機…都不行。


無所謂8666740024070


F22沒,中國己白菜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