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內陸缺水城市,為何太原與西安差距越來越大?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太原與西安的差距不在於同在北方,也不在於是否有水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政策的支持和開放程度。

西安,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毫無爭議的西北區域大都市的定位,西部大開發的前沿。甘肅、寧夏和青海的發展肯定需要西安的支持,所以西安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時,國家層面對於西安的政策支持要遠遠超過太原,太原依舊還是要做好後方的大角色,這從山西和陝西黃河兩岸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來。政策的緣故,企業在陝西落戶的要比山西的多很多,兩地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很大。

西安是一所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抖音火了西安,西安和抖音簽訂了官方層面的戰略合作協議,這在太原幾乎是不可能的存在。西安,在新媒體等新生事物的投入遠遠超過太原,而太原甚至都不敢接納這些新事物。西安的城市活力遠遠的超過了太原,城市的開發程度也遠遠超過了太原,未來這種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鬧他太原文化

樓主的命題已經產生歧義了。城市實力要看三個指標才能有結論。一是城市GDP,二是城市化進程管理,三是民生。如果說西安於太原差距,只能說第一個指標差距,那就是城市GDP。2017年西安七千多個億,太原沒有具體數據,差距一定是巨大的。西安是中國重工業產研中心之一,某些科技製造能力體現著中國二字,比如飛機零件製造,波音空客也在用西飛的零件。太原能擺上檯面的恐怕就是共和國的驕傲,太鋼。其他礦機重機都已經兼併轉型,即便在體制內都已經不行了。所以這幾年煤炭不行了,山西都在提出轉型升級,但事實,過程很漫長,並沒有實質性的甚至帶著標誌性的產業有所萌芽,反而,許多山西籍的企業家在國內國際大放異彩,他們成功後並沒有反哺山西,值得山西體制去思考原因所在。阿里巴巴馬雲成功,不如說是浙江省,杭州市,浙商的系統成功,而咱們山西也走出了李彥宏,孫宏斌,賈躍亭,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山西體制,晉商成功在哪裡,反而是與國家背道而馳的小同盟。所以,差距自然很大。與其說是與西安的GDP有差距,不如說是山西省自身的經濟與管理體制不明確,規劃有問題。

第二,城市化進程與管理。今天相信所有來了太原的朋友,你看到的是一個充滿都市感的大城市太原。這幾年應該說太原的城市化進程與管理走在中國的前列,西安除了曲江新區與滻灞新區可以和太原比較,其他包括交通上可以說被太原甩在了身後。太原的規劃如果你坐下來了解,是有遠見的專業體現與科學規劃,說明這一屆太原的領導在認真的幹事,幹好事,老百姓都看到了。

第三,民生。衣食住行,山西人最有發言權,山西不敢說吃香喝辣如何,幸福指數卻是中國最高之一。歷史上。太原也好,大到山西省會花錢,既節約又過的滿足知足。所以太原人手裡有錢,儲蓄最高,除了17年房子漲了些,把財富消耗了一大部分,但是對比全國,山西省的槓桿率幾乎全國倒數最低。這個數據是牛逼的,意味著外界大波動山西就極小波動,因為大家懂得生活不易居安思危。懂得節約絕不鋪張浪費。懂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細水長流平靜才是生活的真諦。

以上是本人安靜下來用了20分鐘在手機上敲出來的,與看到的有緣人共進共勉!祝福2018大家生活都要紅紅火火🔥🔥🔥


CK超級PP

太原與西安的差距跟缺不缺水沒關係。西安是副省級城市,西北地區唯一中心城市,歷史地位國內首屈一指,旅遊資源豐富,美食眾多,名校雲集,工業基礎雄厚,軍工工業國內前三,這些本身都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地位的先決條件。

而太原雖然是一生之尊,但是地理位置比西安更為閉塞,城市三面環山,經濟結構單一,尤其解放後至2010年期間,對鋼鐵和煤炭的依賴程度過高,導致鋼鐵煤炭產能過剩、價格走低的那幾年期間,整個城市經濟進入蕭條期。此外,太原在科教、高校、醫療等民生相關硬件條件上和西安本身就不再一個檔次,起點不同。所以西安儘管最近幾十年的發展也遠不及期望值,但太原的表現更加令人失望,加之起點和行政級別更低,人氣方面也不及西安,造成如今差距實際是在情理之中。


子夜的風

首先情感上希望山西,太原越來越好,畢竟秦晉之好從古至今,兩省關係也一直較好,但是實際上說,太原是落後了,從經濟,科技,軍事,交通,政治地位,醫療,文化各方面都差於西安,至於缺水,這個要承認,黃河流域沒有不缺水的城市,但是陝西得天獨厚的就是秦嶺水塔,西安目前已經有了黑河水庫,渭河,涇河環繞,缺水不嚴重,正在修的引漢濟渭,年調水量達到15億噸,2020年左右,西安將完全擺脫缺水問題,整個關中平原地帶居民都將用上一級水源漢江水!這就不是太原能比的優勢。


渭水殘風

不論山西還是山西,剛才還看了濟南和太原對比的帖子。本應是良性競爭互動,在網上就成了互相諷刺的群嘲,兄弟們,我們都是中國人啊。

西安不得不說肯定各方面是要強於太原的,但作為太原人不得不為太原聲討幾句。

首先在地形上,太原的發展就已經有了很大的限制,三面環山,地形狹長,本就發展空間有限,所以城市規模也不可能像大都市一樣去規劃,何況這幾年太原的城建各方面已經有了飛越的發展。地鐵,快速路,和環路貌似也在進行中,耿市長的手段雖然讓現在的道路交通有些緊張,但相信不久後會有質的提升。

其次說說資源,這應該是太原人最打抱不平的地方了。煤炭資源應該在全國是當之無愧的,早些年為了謀求利益,煤礦的開發和開採對太原的環境和資源管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全國都在使用山西資源的時候,好像除了喊一聲煤老闆,其他的任何作為也是沒有看到吧,如今說山西發展落後,只能靠重工業和煤炭業發展,我們好像也不想這樣。國家給的空頭支票,加上口頭答應的中國魯爾區的規劃,到頭來貌似也只是安撫山西老百姓的情緒罷了。

但不論怎麼說,我在成都上了幾年學,中國也去了不少地方,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太原,畢竟家鄉的情感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只因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純屬個人見解,不喜勿噴,第一次發言。還望各位大佬友善提出不同意見和觀點。

中國牛逼!


I襯I

同為內陸缺水城市,為何慶陽和西安的差距越來越大?

同為北方城市,為何定州和北京的差距越來越大?

同為南方沿海城市,為何寧德和上海的差距越來越大?

同為省會城市,為何杭州和西寧的差距越來越大?

同為四川城市,為何鄰水和成都的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為何太原與西安的差距越來越大?

答案每個人心裡都明白


懂面帝

我認為西安只是比太原大,人口比太原多,經濟總量是太原的兩倍,這種差距存在。但太原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了,氣候比西安更適宜人居,有了黃河水的使用,也不缺水了!到明年再看太原晉陽湖公園建成與汾河景區水道連通,可以泛舟幾十公里由河入湖,九河治理和道路改造完成後,會更美更宜居!再說西安除了兵馬俑之外,根本沒有真正有歷史的古代建築,比不上太原的歷史遺存,晉祠就是代表,唐槐周柏宋代的原貌建築,還有四季分明不冷不熱的氣候!大家不要誤會,西安不是以前的長安,長安早已毀於戰火,西安是明代以後才建設的和長安沒有歷史傳承!


獵鷹勝手

一個地方落後,主要體現在兩點:

1.並不知道自己落後(不知道自己差距在哪),還在沾沾自喜;

2.並不知道自己富裕(不知道自己優勢在哪),還在妄自菲薄;


贏了吹輸了黑

這根本沒有辦法比。說到內陸缺水城市,幾乎每個北方城市都缺水。西安本來和太原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城市,不存在差距越來越大一說。

題主以為兩個都是省會,就應該一樣?

首先,西安是古都,文化歷史深厚。也是旅遊名城。

第二,西安是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工業基地,科研教育基地。

第三,交通樞紐,基本上去西北的鐵路公路都經過西安,也是去四川的一個重要節點。

上面幾個條件太原都沒法比。山西特點就是煤炭鋼鐵工業,相對來說,西安工業門類豐富,機械製造,軍工,航空,醫藥,紡織,汽車,電子等等在國內都都是比較出名的。

說到水,西安的確缺水。早期開採地下水,後來禁止了,改黑河輸水,又從其他地方引水。北方城市想要發展,水的確是個關鍵。


西安缺水嗎,自古以來,就是八水繞長安,還有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只不過現代工農業對水特別需求,導致北方的任何一個城市都缺水,但是太原更缺水,因為太原只有一條汾河很快斷流了。自古帝王之都都不缺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