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在一個普通的中國工薪階層的一生中,房子和車子絕對是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商品。但和瘋漲的房價不同,汽車市場這麼多年來的價格幅度並不大,這也讓不少車主認為汽車的利潤是極高的。

但其實,廠家的利潤並不算高,一輛合資轎車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支付的費用主要有5個部分構成。下面,我們以15萬元落地的合資車為例,看看買車所花的錢都去哪裡了。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稅費

汽車稅收有很多種,包括消費稅、増值稅、教育附加稅、城建稅、地稅等。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城市不收取地稅,因此,車廠們普遍更加喜歡到這些城市去建廠投產。

汽車廠家主要繳汽車消費稅、增值稅,教育附加稅、城建稅、地稅,消費者繳的是購置稅和車船使用稅。廠家肯定不會虧本造車的,所以稅費車主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雙方稅費加起來多達車價的35%左右,也就是5萬多元。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技術轉讓費

國內合資的汽車企業生產的每輛轎車都要向外方繳納技術轉讓費,費用約佔車價的10%。而自主汽車沒有技術轉讓費這一塊,價格自然會比合資車低。

也就是說,如果15萬元/輛,技術轉讓費將高達1.5萬元。正是相當高的技術轉讓費,致使一些國外價格較低的車型很難引入國內。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汽車廠家整車利潤

在國內,主流汽車廠家的整車利潤一般在10%左右。在這10%左右的利潤中,還不包括各個汽車廠家在下游零配件生產中的利潤,所以我們暫且以1.5萬元來計算。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4S店利潤

據汽車經銷商透露,15萬元左右的車型,銷售一輛車的平均利潤為5%左右,也就是7500元。由於最近兩三年來汽車銷售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合資車降價幅度大都超過5%。

也就是說,現在不少4S店都是在虧本賣車,4S店的生存主要靠汽車廠家年終返點和售後維修支撐。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整車成本

汽車整車成本簡單說,就是構成一輛車所有部件的總成本。這些部件包括我們都很熟悉的發動機、變速箱、車身、前後座椅、各種車內外覆蓋件、各種配置、各種出廠時就已經加註的油液等等。

而其中,不同部件在物料成本中佔的比例也是不一樣的。其中,發動機佔物料成本的15-20%;車身佔15%左右;傳動系統佔10%;底盤和電子系統佔比25%;剩下的35%,則是各類車內裝飾以及各類配置。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通過下圖可以清楚地看出一輛15萬元的合資車造價都由哪些組成的,雖然並不能精準地指明每個廠商的汽車造價,但大多數廠家的利潤空間都不算太大。其中還未包括研發費用,和外觀設計費用(真的沒有黑某泰)。

這也造成了有很多無良廠商為了壓縮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將一些車主較難發現的配置和用料進行減配減料。如後防撞梁、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隔音棉、發動機護板等,最終為其買單的卻是我們這些車主。

15萬的車造價僅為6萬,買車的錢花哪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