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祕!速來圍觀!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一日,大唐秦王李茂貞薨於鳳翔秦王塋府,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遷葬於寶雞陳倉裡先考大瑩西側。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和考古勘測發掘,可知在唐和五代就有預造陵寢的習慣,從大唐秦王陵的規模上來看,其決非短時期所能完成,因此我們可以推知秦王陵在秦王李茂貞生前就早已經動工。根據我國古代陵寢制度可知,大唐秦王陵是以唐代帝王陵寢制度中的墓葬形制為模式而建造的,在規劃佈局上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陵制與山水相稱的格局,從挖掘的情況來看,屬於唐和五代時“同塋不同穴”的帝后合葬制,在設計佈局建築構造和工藝手法上具有十分鮮明的自身特徵,在古今歷史上都有較大的影響,並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從秦王陵陵園留下的遺址經過測算,大唐秦王陵中心陵區要達200畝,如果加上統一規劃佈局的原丘水道等陵區組成部分面積來看達到數千畝之多。因此,其工程量很大,充分顯示了岐王國當時殷實的國力,據推測秦王陵中區陵區,開挖工程土方一萬多個立方米,僅製作雕刻和砌券地宮墓室的石料就要達到560立方米,從其石質分析可知這些石料大部分來自寶雞市北部約二十五公里的千陽嶺上,而質地更為細賦的一部分石料則來自今富平一帶的石灰石山上。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從當時的生產水平來看,要完成這麼巨大的工程量,如果按200人參加修建,要用八年時間完成。據有關資料表明,秦王李茂貞為了想修好自己的王陵,除了委派鳳翔宮內工部尚書負責陵園營造外,還親自監工,並從轄境內招募了60餘位石、木、瓦工巧匠,還從自己禁軍中抽出了140餘位強壯可靠的士卒參加建造,由所在地的縣令派兵丁運輸石料、磚瓦和木料,經過大半年的材料籌備,在公元907年秋正式開工,因戰事不斷,使修築陵墓工程建建停停,直到公元920年夏日完工。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據歷史資料記載和現場勘察,秦王陵佈局與唐末和五代時的帝王陵的形制相近,呈中軸對稱佈局,最南端的中軸陵道寬竟達42米,在中軸陵道兩側建有兩個巨大的闕臺,陵園正中為神道,神道寬約10m,長112m,兩側安放著34尊翁仲和神獸青石雕像,北有祭臺、祭祀大殿、祭壇和陵冢,陵冢雄踞整個陵園的最高處,氣勢宏偉,佔地4畝(合2666.6平方米),高達9丈(合27m),封土3000立方米,陵冢下建有雄偉的地宮。神道前有華表、後宮門、前宮門、御碑亭、下馬碑、整個陵園共有兩重城牆,外羅城高寬各三丈,環陵寢園而建,前有營房,供護陵土卒和役夫居住,宛如一座城池,佔地200餘畝,現維修竣工的大唐秦王陵僅有當時陵園的四分之一。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根據“陵制當與山水相稱”的原則,大唐秦王陵,將陵寢周圍的臺原,河道都作為陵寢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了統一的規劃佈局,其面積可達數頃。竣工後的大唐秦王陵,以陵原的後原為依託,各主要建築順著略有起伏的地勢,呈中軸對稱排列,殿宇巍峨,雄偉壯觀,錯落有致,主次有序,疏密有間,層層遞進,使陵園順著地形佈局一直導向享殿,陵臺、陵寢等中心建築,構成了一項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傑作。陵內各建築物的基座,岩石多采用須彌座式的石雕臺基,上面刻有精美而又簡練的紋飾,其流暢精湛的技法堪稱一絕。秦王陵陵寢、祭殿、祭壇的設置和科學排水系統更是精妙,不僅能將陵寢上的水直接排瀉到城外,而且分段保留了清沏的水流,淨化了陵區的環境,從而形成了大唐秦王陵與自然環境高度統一而和諧的局部小環境。大唐秦王陵在建築構造上,不拘泥於舊制而是因地制宜,在手法上敢為人先,其不僅是一座陵墓兩個地宮,而且在其端樓、“凸”形陵臺、外羅城,九曲迴環水道的結構所採取的模式都是唐末和五代帝王陵中的孤例,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原建的秦王陵,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戰亂和風雨,屢有毀修,到清初期,陵園建築大多數都先後被毀,只留下少量的遺址、遺蹟和部分石雕。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年),陝西省和鳳翔府曾奉旨對大唐秦王陵進行了整修並築牆保護,使其原貌有所恢復。在“極左思潮”橫行的建國初期和“文革”時期,大唐秦王陵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在粉碎“四人幫”前,整個陵區被耕地蠶食的只剩下一個土堆。自改革開放後,人民政府立刻著手保護秦王陵,在公元1982年,大唐秦王陵被公佈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寶雞縣人民政府立碑保護。公元2003 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公元2001年4月,寶雞縣陵原村(2003年6月劃至寶雞市金臺區),在寶雞市文物局、寶雞縣文化局的支持下,本著“搶救、保護、利用”的原則,由寶雞市考古隊對大唐秦王陵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並對陵園進行了搶救性的修復,由於資金和條件上的制約,適當的縮小了原陵園的建築規模,僅修復了原陵區的中心部分。根據有關資料,從恢復神道開始,把重點放在了兩個地宮的開發保護上。在陵園佈局上沿中軸對稱線從南向北,按原貌修復了唐式廡簷式大山門,鋪設了神道,在兩側安放了翁仲和神獸青石雕像,在神道北端修有“ 凸 ”形祭臺,祭臺上建有仿唐廡簷式吻獸祭祀大殿,在大殿兩側建有闕臺,臺上有四角攢尖亭榭,使遊人沿著捲棚式廊道,可行至兩個地宮的入口。在祭祀大殿正中塑有大唐秦王李茂貞和其劉夫人的彩色塑像,只見李茂貞塑像手撫長鬚,似有所思,頭戴金盔,身穿帥袍,一身戎裝打扮。

大唐秦王陵遺址修建歷史大揭秘!速來圍觀!

從李茂貞陵寢到陵園大山門南北長330m,東西寬約115m,四周築有仿古攢頂圍牆860m,在神道兩側建有為陵區服務的李茂貞生平史展覽館,唐代珍貴文物博物館、宿辦房、票房、車庫、食堂、公廁等。仿古建築共2200m,已鋪設地面10000m,綠化面積19000m2i,經過幾年不斷修復完善,已使大唐秦王陵基本恢復了原貌,再現了其當年雄偉的氣勢,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遊客來這裡探幽觀光,使這裡不僅成為陝西西部最大的王陵,而且成為寶雞市最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在國內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