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祕訣是什麼?張旭說……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采飛動。


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秘訣是什麼?張旭說……

顏真卿

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一。

顏真卿關於書法的幾則故事:

1.寫字的秘訣

顏真卿拜張旭為師後,書法大有長進,張旭對收了這麼一個好學生十分的滿意。
一天,張旭和顏真卿一起談論書法,張旭問:“三國時候的鐘繇,把寫字的方法歸結了十二個字,你知道是哪十二個字嗎?” “是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還有損、巧、稱。先生您看我說得對嗎?”
顏真卿回答說。“對!不過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我說不大好,還請先生指教!”
“好!這十二個字是書法的精髓。現在,我把我多年的體會傳給你。
這‘平’字是說,橫的筆畫要寫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氣勢,不呆板;
‘直’是說,豎劃要從不直中求直,下筆要放縱開來,不能歪斜變曲;
‘均’指的是字的筆畫和筆畫之間的空隙,要均勻自然,不能過遠過近;
‘密’是說,筆畫相連處要不露痕跡;‘鋒’是每一筆的收處都要寫好筆鋒,使它挺健有力;
‘力’字很容易懂,是說字要寫得有骨力;‘輕’是說筆畫在轉折的地方,要輕輕帶過;
‘決’的意思是說,下筆的時候,一定要果敢堅決,不能膽怯猶豫;
‘補’是頭幾筆沒有安排好,就要設法用下面的筆畫來補救;
‘損’字很重要,是說在一點一畫的書寫上,要讓人感到還有餘意沒有表達出來,能引起人的想象;
最後是‘巧’和‘稱’,‘巧’是要把字的形體結構佈置得富於變化;‘稱’不但是說字的筆劃結構要勻稱,在一篇字的佈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當。這樣字看起來才能勻稱。寫字的時候,只要注意按這十二個字的要求去寫,字是一定能夠寫好的。”

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秘訣是什麼?張旭說……

寫字的秘訣

“先生,您講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寫字的門徑和精要。”顏真卿高興地說。
原來,對這十二字的解釋,張旭從來沒有向別人講過,今天他傳給了顏真卿,從此,顏真卿的字寫得更好了。後來,他融匯了前代書法家的特長,自己創制了一種新字體。這種字體精神飽滿,厚重樸實,剛健雄壯,很受大家的喜愛,人們叫它“顏體”。由於學寫顏體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學書法的人都愛習寫顏體字。

2. 黃泥習字

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顏真卿的外祖父是位書畫家,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們見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起字來很專心,一筆一劃從不馬虎,一寫就是大半天。
母親見兒子練字這樣用心,心裡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寬裕,哪有餘錢買紙供他練字呢?顏真卿很懂事,見母親為沒錢買紙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開了。

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秘訣是什麼?張旭說……

黃泥習字

一天,顏真卿高興地對母親說:“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
“傻孩子,紙筆哪有不花錢的呢?”
“您瞧,這不是嗎?”顏真卿手裡舉著一隻碗和一把刷子,歡快地說,“這隻碗是硯,這把刷子當筆,碗裡的黃泥漿就是墨!”
“那……紙在哪兒呢?”母親又問。顏真卿用手指了指牆壁,認真地說:“這就是紙。不信,我寫給您看!”


說完,他拿起刷子,在碗裡蘸滿了泥漿,走到牆壁前揮筆寫了起來。等到牆上寫滿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跡沖洗掉,然後又重新寫起來。
看到兒子有了不花錢練字的好法子,母親高興地笑了。由於顏真卿刻苦好學,長大以後,他不但練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個博學多才的青年人。

3. 辭官拜師

顏真卿二十六歲那年參加了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兩年以後,他在朝廷裡做了校書郎(負責寫碑文、祭文的官)。後來朝廷又讓他到禮泉縣(在現在陝西省)去當專門管理地方治安的縣尉。
縣衙裡公事很多,可顏真卿還是不忘練字。雖然大家都誇讚他的字寫得很有功夫,他卻想,俗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寫字的功夫還不到家,還要拜高明的人為師才行。不久,他就辭去了官職,拿著自己寫的一些字,趕到洛陽去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張旭聽顏真卿說完來意,仔細地看了顏真卿寫的字以後對他說:“你的字寫得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你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哪能在寫字上花那麼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練,字就能有長進,就不必拜我為師了。”



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秘訣是什麼?張旭說……

辭官拜師

聽了張旭的這番話,顏真卿覺得有道理,見張旭執意不肯收自己做學生,就告辭回長安了。顏真卿回家以後又在朝廷裡做了官,可他心裡總放心不下向張旭學書法的事。過了不久,他又一次辭去官職,來洛陽找張旭。

張旭見顏真卿第二次辭官學書法,被他的一片誠心感動,就高興地收下了這個徒弟。

4.《祭侄稿》

這裡面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抗擊安祿山的鬥爭中,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和他一起發兵討伐叛軍。顏杲卿是常山郡(現在河北省正定縣一帶)太守,他率軍和叛軍苦戰了好幾天,可是因為寡不敵眾被叛軍俘獲了。
安祿山叫手下人把顏杲卿和他的小兒子季明押到自己面前,問:“你為什麼要反叛我?”   
顏杲卿瞪著雙眼,連聲大罵道:“呸!我是唐朝的臣子,我為國家討伐叛賊這叫什麼反叛?”   

安祿山又氣又恨,叫人用鐵鉤鉤斷了顏杲卿的舌頭,可是顏杲卿還是罵不絕口。最後殘暴的安祿山竟下令把顏杲卿父子活活地剮(古代一種用刀把人慢慢割死的酷刑)死了。
顏杲卿父子遇害的消息傳到了平原,顏真卿悲憤極了。他想到顏杲卿一家滿門忠烈,全家三十多口人為國捐軀,就連少年英俊的小侄子季明也慘死在叛軍的屠刀下,不由得淚流滿面。

為了寄託自己的哀思,顏真卿決定為侄子季明寫一篇祭文。他快步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了起來。他越寫越快,越寫越悲憤,國恨家仇全部凝聚在筆端,一篇文字蒼涼悲壯、用行書寫成的祭文一氣呵成了。這篇手稿是顏真卿含著淚寫成的。文中有好幾處因為筆寫幹又顧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筆,使人感到他的心情是多麼地悲憤啊!


顏真卿問張旭,寫字的秘訣是什麼?張旭說……

祭侄稿


這篇《祭侄稿》不但文詞好,書寫妙,還飽含作者的愛國熱情。只有像顏真卿這樣又是英雄又是書法高手的人才寫得出來。後來,這篇《祭侄稿》成為他最傑出的行書作品。歷代書法家把它稱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它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一樣,受到了人們的珍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