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有人問我,林散之先生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草聖?

首先,比較明確的一點是,我不認為林散之先生是有這個資格稱之為草聖的,尤其是被冠以當代草聖這樣的名義。

況且,散之先生已經仙逝,當代之名又何來之?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如果說我們想去探求林散之先生的書法水平,或者說想要一探他的草書水平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只能客觀的說,在近些年,這個時間段中,林散之先生的書法,尤其是他的草書水平,可以說是一流的,是好的,是我們公認的書法大家。

但是一旦我們把時間跨度拉長,拉長到幾千年的時間,和王羲之,和孫過庭,張旭,懷素,這樣的書法大家相比的話,林散之先生的書法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就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在網上比較流行的一段討論。就是田蘊章先生對於啟功先生的書法評價的問題。

田蘊章先生認為啟功先生的書法的確是好的。從橫向來看,啟功先生的書法確實是我們現在所無法超越的,是我們膜拜的大師。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但是一旦我們把時間跨度拉長,就會發現啟功先生的書法,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沒有資格和書法大家相提並論的。

很多人認為,在這裡,田蘊章先生對於啟功先生是有意的詆譭,甚至是侮辱了啟功先生,但是我覺得田蘊章先生在這裡說的話非常的中肯,而且,對於啟功先生來說,這應該是他最想說的話,或者說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你當著啟功先生的面,給他說,你的書法真是太好了,我覺得你比王羲之的書法都好,你應該是書聖,那麼我覺得啟功先生是不會那麼高興的。

甚至啟功先生會認為你這是在罵他。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讚揚,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人的一個肯定。但是過頭的讚揚,過頭的褒獎,有時候就是這個人的負擔,甚至是一種變相的詆譭和謾罵。

所以不管怎麼樣,最中肯,最客觀的評價就是:

首先,我們肯定啟功先生的書法是好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欣賞的,但是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啟功先生的書法也的確實不能夠和歷史上的書法大家相提並論的,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這樣來看的話,我們對於林散之這個問題也就好容易理解了。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散之先生的書法,雖說是好的,但是終究是不能夠成聖的。

尤其是當代草聖裡面,當代這個詞,就比較有意思了。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書聖,草聖,還是詩聖,這樣的稱號都是後人給這個人的一個評價。

而這樣的評價往往是在這個人去世了很多年,甚至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所達成的共識,慢慢的,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推敲,形成的這樣的一個結論。

但是一旦這樣的稱號,被冠以當代、現代這樣的較為短的時間狀語來限制的話,就會顯得啼笑皆非了。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因為顯然這個稱號的誕生,和這個稱號所承載的分量,並沒有經過們認真的、充分的、廣泛的考慮。名號的達成是臆造甚至是小部分提倡出來的,並非自發形成。也缺乏廣泛的共識基礎。

這樣的名號,明顯是沒有經過歷史和人民的檢驗的,是一個較短時間內,一小部分人的共識,而不是很多人的共識。

這麼說,看著有點兒繞,我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方說孔子的時代,孔子活著的時候,恐怕沒有人稱他為聖人,其他人稱呼孔子用的都是夫子這個稱號。

如果你跑過去,馬上就對孔子說,你就是個聖人,那麼孔子就會覺得你一定非常的怪異。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孔子被封為聖人,其實要到了很久以後。當儒學的地位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得以鞏固的時候,孔子這個聖人稱號才被逐漸的提了出來。

同樣的道理。王羲之當時書法,雖然很好,雖然有很多人都追捧王羲之的書法,但是王羲之在當時也並沒有被人們稱之為書聖。

在時間上距離王羲之不遠的書法論著以及史書當中,用書聖這個詞來指代的人恰恰不是王羲之,而是其他的人。比方說蔡邕,比方說張芝等。

這些人被當時人認為是能夠稱得上是書聖的,而王羲之是不夠格的。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王羲之是距離他們時間比較近的,而那些人是距離他們時間比較遠的,所以他們就傾向於認為那些人是更有資格,去擔當得起這樣的稱號的,王羲之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但是後來我們為什麼又說王羲之是書聖,不說其他的人也是書聖了呢?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的,就是因為當時間的跨度足夠大的時候,這些人距離我們都一樣的遙遠,事實上他們也相差不過幾百年而已,當這個時間跨度被逐漸的拉長,人們就會傾向於用同樣一個書法標準來評價這些人,那麼王羲之的書法就突出了出來,所以我們認為王羲之的書法是當時最好的。也足以稱得上書聖這樣的稱號。

因此,從上述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這樣大的一個稱號的評價,我們必須要等到當時間足夠長,足夠久,留給人們評價的時間足夠了之後,我們才能做出這樣的評判。

不管是啟功先生還是散之先生,這樣的稱號對他們來說,都太大了,況且他們才仙逝不過幾十年而已。這樣的評價就這麼匆匆忙忙的扣到了他們的頭上,實在是對他們的不公和一種不尊敬。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那可能就會有人這樣反駁我,你這樣說是不是因為你厚古薄今?是不是因為你目光短淺?是不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藝術眼光,以及藝術的欣賞能力來對這樣的藝術作品做出認識和判斷呢?

就好像我們說,和王羲之生活在差不多年代的人認為,他是沒有資格稱之為書聖的,而張芝這些人是有資格稱之為書聖的。

不可否認的是,厚古薄今,是人們的天性和習慣。厚古薄今也是我們在書法評價中,能夠保證我們做出客觀的公正的藝術評價的一個保障。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正因為有這樣的習慣存在,我們才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把一個書聖,草聖這樣的名號隨隨便便的扣在一個人的頭上,也不會認為一個草包,隨便寫的幾筆,就比王羲之的書法更有價值。

厚古薄今,是保證了我們對於一個藝術觀念、藝術家、藝術作品,對他們的評價最基本的時間概念和評價週期的維持。

不會隨隨便便,更不會隨意。這樣才能保證最大的公正和公平。難道不是嗎?

林散之能否比肩王羲之、張旭,被稱為當代書法草聖?

所以,究竟林散之先生能不能超越歷史上的那些書法大家,這不是我能回答的了的。這是歷史需要回答的問題。但就現階段的認知和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說的話,他不配。無論他有多麼大的貢獻,都不配。

尤其是還要冠以當代這個可笑的名詞,更顯得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