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如何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登上了春秋五霸之首,可谓功不可没,就连齐桓公也叫他“仲父”,由于影响力巨大,后人称他为“华夏第一相”。

那么,管仲究竟用了哪些策略来帮助齐桓公完成称霸春秋的呢?

管仲画像


尊崇周天子

管仲38岁出任齐国的宰相,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让齐国在短短的三年里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管仲建议齐桓公跟周天子走得近一些,但是齐桓公很不解,他认为现在周天子的威信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周庄王这个时期就再也管不住下面的诸侯了,所以无论是外族入侵还是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战争,周天子都早已无力左右,可以说已经是行同虚设,有和没有一个样;诸侯国对周天子也是普遍奉行“三不原则,”也就是不汇报,不进贡,不搭理。因此,在齐桓公眼里也对周天子不屑一顾。他也没有办法理解,尊重周王室、尊重周天子还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管仲严肃地对齐桓公说,周朝四面都是入侵的蛮夷,他们像豺狼一样烧杀强掠,豪无人性,大周的诸侯国虽多,但却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最后遭殃的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周天子虽弱,可他才是天下共主,我们齐国现在实力很强,我们就应该带头遵崇周王室,主动站出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诸侯,共同抵御这些蛮夷,虽说周王室更像是个摆设,可却是我们齐国在称霸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摆设,并且我们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命令其他诸侯,很多事情才可以名正言顺。

齐桓公一听,这尊王和称霸还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尊王攘夷啊。但是,如何才能跟周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呢?管仲给出的答案是“联姻”。

只要做了周天子的女婿,从此以后就将与众不同,何况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这件事齐桓公也是很乐意的。管仲派人带了彩礼前往当时的京城洛邑去求婚,周天子被诸侯冷落了多年,到了周庄王那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听到齐国国君这么看得起自己,周庄王高兴得合不拢嘴,立马就把自己的女儿给嫁了,就这样齐桓公就顺利地成为了周庄王的女婿。

在管仲的谋划下,齐桓公成功地迎娶了周庄王之女,从此之后,齐国成了周王室名正言顺的代言人,这也让齐国迈出了实现称霸的第一步。

但是在管仲看来,要想在春秋乱世之中号令诸侯,单凭周王室的名号是远远不够的,他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帮助齐桓公在诸侯之中树立起威信,他是要让齐桓公获得发言权,获得天下的认同。

对各诸侯国树立威信

恰逢此时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给了管仲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宋国的第一猛将南宫长万作为战俘被释放回国,但是遭到了宋国君主宋闵公的百般嘲讽,在一次酒后交谈中宋闵公再一次对南宫长万进行羞辱,此时借着酒劲的南宫长万忍无可忍就失手杀死了宋闵公,接下来看事情闹大了便索性起兵造反,连宋国的幼主和宰相也纷纷死于非命。宋闵公为君不够宽容、不尊重下属,导致祸从口出以至于国破人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南宫长万最终兵败被杀,累及其父母。

宋国的国君和幼主都没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一个机会摆在了管仲的面前。公元前681年,管仲准备以齐国的名义召开一次诸侯代表大会,正式册封宋闵公的儿子公子御说(yue)继任宋国的国君,同时借此来竖立齐桓公的威信。在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借助周王室的金字招牌,以周庄王女婿的身份做东,在齐国的北杏邀请东周列国会盟,商讨安定宋国的大事。北杏会盟由齐桓公主盟,最终以周天子的名义任命公子御说成为了宋国的国君,也就是后来的宋桓公。

北杏会盟不仅是春秋时期第一个诸侯召集并且主持的会盟,而且也是齐国在称霸之路上迈出的非常坚实的第一步。其实当时很多诸侯国都在受邀范围之列,可是都没来。为了树立威信,管仲觉得要杀鸡儆猴,以不参加北杏会盟为由,出兵讨伐遂国,并且借此向鲁国施加压力。

齐桓公帅兵亲征,管仲为军师,对鲁国三战三捷。渐渐地,各国的诸侯都开始亲附齐国,自此,齐桓公的威望得到极大提升。

公元前679年左右,在管仲的谋划下,齐桓公先后两次在鄄地会盟诸侯,参会的国君也都共同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公元前678年,齐桓公又召集其他8个国家在幽地会盟,大家歃血为盟,共同推举齐桓公为天下盟主。

在管仲的一系列的出谋划策下,齐国又经历了“尊王攘夷”、“救邢存卫”等事件,巩固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使得大多数诸侯国听令或者给齐国面子。

到了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这次刚刚即位的周天子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是极尽表彰之能事,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以来最盛大的一次,这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终于实现了齐国称霸的梦想。春秋五霸始于齐桓公,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成于军师管仲。

从公元前681年的北杏盟会到公元前645年的牡丘之盟,齐桓公总共是九次会盟诸侯,其影响力之大,就连《史记》也指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作为齐国军师,他不仅让本来贫弱的齐国国强民富,而且成功地抵御了外来入侵,就连孔子也发自内心地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出自《论语·宪问》)

《历史简书》有话说:

管仲一生七十多个春秋,从穷困潦倒到位极人臣,从千夫所指到大国军师,可谓是低开高走,波澜壮阔。回首一生,他最值得夸耀的并不是那高居庙堂的辉煌,也不是那会盟诸侯的气魄,而是他以“尊王攘夷”为目标,让大周江山更加安定,让天下百姓得以远离战火。

他是人们眼中智慧的象征,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他更是助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霸主”的股肱之臣,“春秋第一相”的称号管仲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高兴宇 著:《春秋战国 初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年7月1日

2、朱良 著:《春秋五霸迭兴》,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