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宋仁宗连一顿宵夜都不好意思叫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熟稔史实,精于史论,自不会胡乱吹捧帝王。他对宋仁宗的评价是:

“有大德于天下,垂及今而民受其赐。”

仁宗为什么能被六百年后的史界巨擘如此推崇?元朝人编撰的《宋史》,在其传记中给出了答案:

“‘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从古至今,只要论及这个皇帝,都不离一个“仁”字。他以皇帝之尊,成为将近千年以来,大家公认的好人,可谓异数。

要细说仁宗,可以出一部书,本文仅仅撷取几段记载,略窥一斑。

首先,仁宗比较“抠门”。

广州有个胡商去世,不知道是犯了事,还是无人继承,遗留的若干上好珍珠被官府拍卖。有关部门刻意低估珍珠的价值,然后贱卖给内部官员。上级监察机关侦破此案,严厉参劾贪官,珍珠作为赃物发往京城。

仁宗见到珍珠,心知女子肯定喜欢,便拿回后宫让嫔妃们欣赏。一向受宠的张贵妃果然两眼放光,面露必得之色。仁宗疼爱美人,命人实事求是地估价,然后掏私囊买了下来,赏赐给她。

虽说皇帝奄有天下,其实国库与内库完全分开,并不能任意取用。

张贵妃得了珠宝,其他嫔妃不依,也要沾沾君恩。仁宗不忍厚此薄彼,于是派遣内侍到宫外的集市去求购珍珠。

宫里娘娘的影响力,赛过最前沿的时尚博主。娘娘喜欢戴珍珠,不就等于发布了当季流行风格?一时间,满城效仿,珍珠价格扶摇直上。

仁宗听说外界动向,有意扭转风气。牡丹花开的时候,召集宫中佳丽一同赏花。

张贵妃最后一个到来,头上插着新赐的珍珠首饰,几步路走得摇曳生姿。

仁宗见了,却煞风景地以袖掩面道:“满头白纷纷,也没些忌讳。”

贵妃几乎气哭,立即把珍珠取下来。仁宗笑逐颜开,让大家各簪牡丹一朵。

从此后宫无人佩戴珍珠,消息传开,民间的时尚潮流难以为继,珍珠价格马上降了下来。

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宋仁宗连一顿宵夜都不好意思叫

在老百姓想来,皇帝老子可以为所欲为,美女、美食,要多少有多少。其实,如果想当尧舜禹汤,就不能放纵欲望。

仁宗某天早上起床,对左右说:“昨晚睡下后突然感到腹中饥饿,想吃烧羊肉,可是忍住没声张。”

烧羊肉宵夜,听着就不错:“陛下为何不降旨,让御膳房进奉?”

“宫中之事,无例不可兴。朕一旦夜食羊肉,只怕就成了规制,以后夜夜宰羊,所费糜多。”

天下至尊为了省钱,情愿饿着肚子睡觉,比普通大户人家都不如。左右听着都感觉心酸。

仁宗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宽厚为怀。

皇权都很霸道,历朝历代,对于谋朝篡位一律零容忍,即便只有嫌疑,也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大名府出了一桩奇事,有个当兵的被人发现身具异象,背部长着一条“肉龙”,蜿蜒盘伏,活灵活现。

真龙天子在位,怎么民间还有龙?地方官不敢怠慢,雷厉风行地抓起来,作为大案子上报朝廷,讨个是杀是剐的章程。

仁宗的反应却是哈哈一笑,对宰辅们说:“根本不叫个事,有什么罪?放了放了。”

此人如果被杀,确实冤枉。对于查有实据的愚人妄想,仁宗同样宽宏大量,尤为可贵。

成都一个举子,为了显示自己的胸中韬略,向官府献诗求点赞:“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知府大怒,狂生敢尔,公然鼓吹搞独立王国,对抗朝廷,你找死别拉我垫背啊。当即将其打入大牢。

奏报到了朝廷,仁宗并未下令满门抄斩,反而道:“老秀才急于做官,故作惊人之语,不必治罪。不妨让他做个小官,安置到偏远的小城就行了。”

除了慈悲心肠,仁宗还有好皇帝的标配特质:虚心纳谏。

有一天退朝回宫,唤来宫女梳头。这个宫女手法独特,很让仁宗依赖,也就有点恃宠而骄。

宫女瞥见仁宗怀里有文书,闲聊问道:“官家,那是什么文书?”

他说是谏官的奏章。

宫女好奇,追问上奏何事。

“近日阴雨连绵,乃阴盛阳衰之兆。谏官请求裁减宫人,以上应天象。”

宫女嘴一撇:“高官家中都有歌舞班子,升了官还要添人。他们自家快活,却要官家裁人。”

仁宗沉吟良久,说:“谏官上言,不敢不听。”

宫女傲娇地表态:“真要裁人,就从奴奴开始吧!”

仁宗应声而起,下旨:包括此宫女在内三十人,遣散出宫。

皇后问道:“此人梳头得法,一向得宠,为何首先裁减?”

仁宗回答:“她劝我拒谏,怎能置于左右!”

北宋易学大家邵雍的儿子邵伯温,结识一个老和尚,法号海妙。海妙亲眼见过仁宗,事隔多年回忆起来,不胜唏嘘。

海妙年轻时,与其他僧人一起进入皇宫做法事。夜深人静的时候,梵音阵阵,直冲霄汉。

仁宗闻声而来,看了一会,吩咐左右道:“众僧各赐一匹绫罗。”

和尚们致谢的时候,仁宗又叮嘱:“明天出宫,把绫罗塞进怀中,别让人看见。否则谏官会上书批评。”

强势的皇帝忌惮弱势的大臣,凭此一条,便足以不朽。

邵伯温没见过仁宗,但他回忆,小时候住在洛阳城,仁宗驾崩的消息传来,自己年方七岁,当时的印象却颇深。城中军民,以至于妇女孩童,朝夕向着东面哭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东面,是京城开封的所在。

舅舅从开封来到洛阳,告诉自己的父亲,京城里民众自发罢市,大街小巷一片哭声,数日不绝。皇宫大内门前,连乞丐、孩童都去烧纸痛哭。

有个剑州普安(今贵州普安县)县令,正在去上任的途中,路过无名乱山,亲眼目睹打水的妇女,为皇帝戴孝,边走边哭。

邵伯温感叹道:“呜呼!此所谓百姓如丧考妣者欤!”

士大夫追念厚道皇帝很常见,百姓为何如此?邵伯温有个儿子邵博,以自己在南宋朝的见闻给出了答案。

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宋仁宗连一顿宵夜都不好意思叫

仁宗擅长书法,南宋有人收藏一幅他的墨宝,上有四个飞白体大字“四民安乐”,旁边御笔自题:“化成殿醉书,赐贵妃。”

美酒醉人,美人在侧,不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来一句“四民安乐”。士农工商,谓之四民,他们才让仁宗念兹在兹,真情流露。

这样的皇帝,值得百姓为之一哭。

每天让你微笑,每天让你思考。每天都有故事,每天都有进步。

谈吐有料,才能交往有趣,这个圈子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