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豬產品的貿易驅動主要還是在中國

10月16日,由湧益諮詢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生豬行業大會在杭州成功舉辦,七禾網作為媒體支持,全程參與了本次大會。來自全國20餘省份上下游產業端及資金市場齊聚一堂,商討生豬行業未來大變革,以及研究如何做到現貨與資金共融,真正服務農業。會議邀請了進口貿易大咖龐偉峰演講,主題為“中國豬肉進口發展和展望”,以下是文字整理稿。

精彩觀點

截至2020年7月,歐盟加上英國,1-7月總的出口豬產品是不到269萬噸,美國185萬噸。歐洲、美國、加拿大同比2019年1-7月增長了大概18%-20%。巴西、智利增長比較多,大概在25%-35%。

2020年1-7月唯一進口增長的國家就是中國,同比去年增長150%。到今年7月份為止,全球豬產品的貿易驅動主要還是在中國。

就目前來說,美國出口中國的障礙主要有兩個:第一,中美貿易戰導致了中國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第二,萊克多巴胺,在國內叫瘦肉精。

從2020年3月開始,美國不斷提高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產量,TYSON和JBS集團已經基本完成轉換,將美國不含萊克多巴胺生豬產量提高到佔美國總產量的70%。

我們對明年美國的增產情況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1-7月份中國進口美國的豬肉量達到了70多萬噸,同比2019年的進口量增長了140%

自從4月份以後,美國母豬的屠宰量同比去年上升10%左右,一直延續了幾個月。也就是說,美國明年的產量增長不會大。

加拿大的前十大出口市場主要還是日本、美國、中國、墨西哥、韓國等國家。

我們跟蹤巴西狀況的時候,發現新冠疫情對巴西出口工廠的影響不大,到目前為止,中國批准了15個巴西屠宰場出口中國。

巴西出口前十市場,排第一名的是中國,第二是中國香港,隨後是新加坡、阿根廷、烏拉圭、智利。

因為骨頭類在國外的商業價值太低,在中國比較受歡迎,所以基本上無論中國豬價是怎樣的狀況,這個進口量的波動不會特別大。從歷史進口記錄來看,副產品一年大概進口100萬噸左右,骨頭類一年在80-100萬噸左右,加起來200萬噸。

肉類進口的基本面就是國內的供需狀況,我在這個行業20年,肉類進口大幅度的年份都發生在豬週期的最高點。

今年(豬雜碎進口)相對來講增長是比較多的,1-7月份達到了近84萬噸,同比2019年應該增長了25%左右。

今年整個豬肉的進口增量是比較大的,1-7月份達到了250萬噸,同比去年增長了150%。

傳統產品的採購主要根據需求的淡旺季、庫存狀況、國產供需的狀況和性價比。

演講實錄:

今天很高興受到鄭總和湧益的邀請,來與大家分享我在進口行業的一些心得和基本數據。

2018年,全球豬肉的總產量在1.2萬億噸左右,最大的產地在中國,第二名是歐盟,第三名是美國。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的發展情況也不錯。在十多年前,俄羅斯還需要從美國、巴西大量進口雞肉和豬肉,但現在它已經逐漸轉為出口國。總體來說,2018年豬肉的貿易量在850萬噸左右。

2018年以來國外主產區的白條價格。歐盟的價格是最高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另外,歐盟的飼料原料還是從南美和北美進口為主。黑線是巴西,綠線是加拿大,紅線是美國,這三個國家的成本不分上下。總體來講,從全世界的養殖企業來講,南美和北美是豬、雞、牛等價格最低的兩個區域。

截至2020年7月,可以看到,歐盟加上英國,1-7月總的出口豬產品是不到269萬噸,美國185萬噸。歐洲、美國、加拿大同比2019年1-7月增長了大概18%-20%。巴西、智利增長比較多,大概在25%-35%這樣一個水準。俄羅斯的出口量同比去年也有大幅度增加。

接下來看一下全球最主要的進口國。2020年1-7月唯一進口增長的國家就是中國,同比去年增長150%。日本是一個傳統的豬肉的高端進口市場,後來因為奧運會的取消導致其下半年的進口會相對沒有那麼積極。韓國則因新冠疫情的影響,進口量也有比較大的萎縮。墨西哥也基本上是在萎縮。也就是說,到今年7月份為止,全球豬產品的貿易驅動主要還是在中國。

除中國外,最大的產地是歐盟。2019年,歐盟(不包括英國)的豬肉產量為2277萬噸。屠宰2.45億頭豬。按照一年250天的屠宰天數計算,每天大概要屠宰98萬頭,同比2018年下降0.7%。2018年是歐盟生豬價格相對比較低的一個年份。歐盟內部有很多的交易,對外出口量佔整個歐盟產量的18.3%。當然,這裡面有非洲豬瘟對比利時以及其他幾個國家的影響,導致歐盟的出口基本上只能限制在歐盟內部。

歐盟最主要的幾個生產國中,最大的是德國,佔整個歐盟內部產量的23%。當然,德國的母豬群體並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產能,它主要是從丹麥、荷蘭進口一部分小豬,以及一部分的育肥豬。第二大的是西班牙。西班牙在歐盟的特點非常明顯,它的養殖量在不斷往上走。第三名是法國,接下來是荷蘭、丹麥、意大利、比利時。這8個國家的生產量佔到80%左右的水平。

2020年1-7月,包含英國在內,歐盟對第三國家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2.4%,出口給中國的量同比增加了73.5%。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比利時、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德國等國的豬產品只能在歐盟內部流通。他們的出欄量佔到了整個歐盟市場的約38%,這部分是肯定不能出口到中國的。其它主產區,比如西班牙、丹麥、荷蘭、法國、英國等國家能夠出口中國的工廠基本都已經准入中國。

2020年上半年,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導致歐盟內部本土消費,特別是餐飲消費大幅萎縮,大量肉類出口中國,主要以屠體、段類、分割肉類為主。

2020年新冠疫情對歐洲養殖業的影響也非常大,主要集中在3-6月。不過,相較於美國而言,歐洲農戶基本上沒有處於惡劣的虧損狀態,主要是因為屠宰場和養殖戶關係緊密,有長期的合作關係。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緩解了新冠疫情對他們的惡劣影響。

2020年9月,德國發生了非洲豬瘟,對歐盟的養殖、活豬出口、屠宰和出口造成了較大且長遠的影響。

我們看一下歐盟目前的活豬價格(以白條計價)。可以看到,從26周-28周左右開始,白條的價格已經跌破了5年均價。這裡面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因素一,新冠疫情。自3月份歐洲爆發新冠疫情後,消費出現大幅度萎縮。由於屠宰和分割主要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中,容易引起感染,所以,4月份以後,就有工廠開始陸續停產整頓。包括國內也是,在新發地的疫情出現後,中國對進口凍品的管控也逐步變得嚴格,暫停了一部分工廠對中國豬肉的進口。種種因素使得歐洲市場的豬價出現下行。因素二:非洲豬瘟。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有幾個國家的豬產品只能在歐盟內部流通。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量佔到了中國豬產品進口總量的10%-15%。右圖是歐盟小豬的價格,我們看到基本上也是從27-28周左右跌破5年均線。

下面我們再看德國非洲豬瘟對德國豬價的影響。2018年歐盟的豬價是相對比較低的,白條的價格也比較低。但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價格已經遠遠低於2018年的白條價格。右圖中的紅線是丹麥,屬於歐盟內部比較有代表性的國際,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橙線是波蘭,波蘭之前發生過非洲豬瘟,它的豬產品只能在歐盟本土流通。藍線的德國豬價,可以看到,德國的豬價在確定發生豬瘟後應聲下跌,且到目前為止,一直在低位徘徊。

再看美國市場,總體來說,全球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一個是歐盟,一個是美國。美國2019年的豬肉產量為1239萬噸,屠宰了1283萬頭豬,如果按照每年250天的工作日來算,平均每天屠宰51萬頭。2019年,美國的出口量為267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佔總產能的22%。

就目前來說,美國出口中國的障礙主要有兩個:第一,中美貿易戰導致了中國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第二,萊克多巴胺,在國內叫瘦肉精。2019年平均來看,美國只有30%的養殖量是不含瘦肉精的,這也就導致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存在一定瓶頸。但從2020年3月開始,美國不斷提高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產量,TYSON和JBS集團已經基本完成轉換,將美國不含萊克多巴胺生豬產量提高到佔美國總產量的70%。也就是說,現在美國已經有巨大的產量可以對中國出口。

從2018年8月中國發生非洲豬瘟以後,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開始積極增產。在2019年出欄同比增加4%的基礎上,美國預計2020年出欄同比增長5%。因為美國認為中國發生非洲豬瘟後,將會使豬肉供應大幅縮減,增加產能主要是為了出口中國。

2020年3-6月,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本土消費不足。屠宰和分割工廠停產整頓,導致部分農戶生豬出欄無法屠宰和消化,豬價急劇下降,跌破農戶成本。有些農戶不得不將仔豬,甚至育肥豬做無害化處理。由於仔豬、育肥豬的糟糕狀況,同期美國母豬的淘汰量大幅上升。所以,我們對明年美國的增產情況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在2020年9月德國發生非洲豬瘟後,受出口需求影響,美國豬價大幅攀升。

我們看一下美國豬肉出口前十的國家。對美國豬肉需求比較穩定的國家中,量最大的是墨西哥,金額最大的是日本,這20年來一直如此。包括韓國、加拿大這些國家,需求都很穩定的。我們國家今年1-7月份的進口量同比2019年的進口量增長了140%,1-7月份中國進口美國的豬肉量達到了70多萬噸。總體來講,美國今年對外出口增長了17%。

我們看一下美國的屠宰狀況,從屠宰量的曲線可以看出,兩端是屠宰的高峰期,夏季處於屠宰的低谷。我們再看左面的圖,從常規來講,美國的豬價在夏天是高峰期,但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4月份以後整個豬價急劇下降,也成了兩頭高中間低的形狀。

看一下美國生豬屠宰活體重數據,最高點達到了134公斤,一般美國整個夏天過完到八九月份,它處在活體重的最低谷,大概在120公斤左右。

我們再看今年美國市場母豬屠宰狀況,自從4月份以後,美國母豬的屠宰量同比去年上升10%左右,一直延續了幾個月。也就是說,美國明年的產量增長不會大。

看一下加拿大的市場,加拿大市場也是一個北美養殖低成本的國家,它的總體屠宰量不大,但也肩負著仔豬和育肥豬出口美國的角色。另外它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佔到總產量的54%。

我們再看一下南美旗幟性的供應市場巴西,巴西是一個養殖成本低的國家,當地大豆、穀物這樣的資源非常充沛,另外人工工資低。

總的來講,以前巴西豬肉出口的傳統市場是俄羅斯,但是自從俄羅斯豬肉的養殖量上來以後,它對俄羅斯的出口出現不斷下降的態勢。從歷史角度來看,它的出口量佔到了總產量的18%左右。我們跟蹤巴西狀況的時候,發現新冠疫情對巴西出口工廠的影響不大,到目前為止,中國批准了15個巴西屠宰場出口中國。基本上我們認為在中國需求非常強勁,巴西活豬價格低迷的狀況下,它是開足馬力的。甚至在2017年中國豬價不理想的狀態下,它還是出口了大量的分割肉到中國,因為它的養殖成本低,人工成本低。

我們看一下巴西出口前十市場,排第一名的是中國,第二是中國香港,隨後是新加坡、阿根廷、烏拉圭、智利。

到目前為止,巴西15個屠宰場被批准准入中國,它的屠宰量普遍偏小,每天屠宰量一般在2000-3000頭,我們估算大概佔到巴西總產量的30%。

智利的屠宰量非常小,約每天2萬頭左右,整個出口佔到總產量的30%。

我們總說進口產品,那麼進口產品主要是些什麼東西?其實常規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副產品,有豬頭、耳朵、口條、豬面具、豬心、豬腰、豬肚、豬蹄、豬尾,也就是我們說的下水。這些基本上可以稱為中國產品,因為其他國家基本沒有需求或者需求量很小。除了南非、韓國、中國臺灣,還有一些本地華人消費,不管中國豬價高低,這些產品都要出口到中國。

第二類是骨頭類,有肋排、小排、頸骨、背骨、前後腿骨、前後肘子等。我加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中國進口的骨頭類很少,從2006年開始,中國逐漸加大骨頭類的進口。因為在西方社會,外國人基本上不吃有骨頭的東西,當然不是絕對化,相對來講他們吃得比較少。大部分的產品在國外,例如小排,要麼賣到中國,要麼把肉剔出來做成香腸或者其它產品。因為骨頭類在國外的商業價值太低,在中國比較受歡迎,所以基本上無論中國豬價是怎樣的狀況,這個進口量的波動不會特別大。從歷史進口記錄來看,副產品一年大概進口100萬噸左右,骨頭類一年在80-100萬噸左右,加起來200萬噸。此前農業部也給出了一個目標,就是進口占到國內總產量的5%,如果按照朱博士所講的5000多萬噸,5%也就是250萬噸。

這幾年比較熱門的是肉類進口,它分為前段、中段、後段、後腿、中方、五花、1#、2#、3#、4#、大排、碎肉、肥膘等。肉類進口的基準面就是國內的供需狀況,我在這個行業20年,肉類進口大幅度的年份都發生在豬週期的最高點,2007年、2008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9年、2020年。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加工廠、食堂、商超和農村市場。肉類進口的彈性非常大。

看一下整個關稅狀況,除了智利(智利所有豬產品零關稅)以外,增值稅都是一樣的。而美國排除後的綜合稅率是遠遠高於其它國家的。

看一下海關准入狀況,因為中國在2018年8月發生非洲豬瘟,導致國內豬價暴漲。所以去年3季度以後,國家採用了一個快速通道,基本上在有雙邊協議的情況下,當地政府認為是合格的,就把資料遞交給北京,北京直接准入。

我們的看法是除了發生非洲豬瘟的產區,其它主產區能夠對中國准入的基本上准入。但是後面有備註,有些工廠因為內部發生新冠疫情,導致中國暫停這些工廠出口中國的業務。

我們看一下中國豬雜碎進口的一些數據,2016年是中國豬價的高峰期,豬雜碎的進口近150萬噸,2017年回到了128萬噸,2018年因為貿易戰等因素進口量到了116萬噸,2019年的113萬噸也不高。今年相對來講增長是比較多的,1-7月份達到了近84萬噸,同比2019年應該增長了25%左右。

看一下中國豬肉進口記錄,2016年是週期的高峰,進口豬肉達到了162萬噸。進口豬肉包括我剛才所說的骨頭類,常規的骨頭類不管豬價怎麼變化,它一個月的進口量在10萬噸左右,一年大概在100萬噸左右的水準。所以2016年真正增加的豬肉進口也就60萬噸左右,2017年豬肉的進口比例佔得很低,2018年也不理想,2019年我們刨掉100萬噸骨頭類的進口量,整個豬肉類也就100萬噸左右,甚至100萬噸都不到。但是今年1-7月份達到了250萬噸,同比去年增長了150%,今年整個豬肉的進口增量是比較大的。

看一下新冠疫情對進口豬肉的影響,我把整個海關暫時停止進口的明細列了一下,僅供大家參考。這也對國內的進口量和國外的加工廠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下面談一下常規豬副產品和骨頭類採購,基本上不管中國豬價怎麼變化,它的供應彈性不大,我們的整個進口基本上沒有彈性,價格主要還是中國市場決定。傳統產品的採購主要根據需求的淡旺季、庫存狀況、國產供需的狀況和性價比。

我個人認為國產豬肉的供需是豬肉進口的基本面。大量的豬肉進口只發生在豬週期的最高點,也就是國內生豬供應緊缺和價格暴漲的年份。豬價高的時候有的人會問我,進口是不是暴利?但是隨著信息溝通的便利,國外供應商對市場和價格的敏感度很高。中國是豬肉進口極其不穩定的國家,對出口商的選擇來講,首先它要滿足本土市場。其次,我剛才也提到,墨西哥、日本、韓國等這些國家的豬肉需求是非常穩定的,像我們這種不穩定的需求,他們放在第三位考慮。我記得2016年是週期的高點,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我們大幅度到歐洲採購,但是高點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導致供應商和我說他們前面賺的後面又賠出去了。這是因為國內大量採購豬肉,國外豬價也會暴漲,但是過幾個月中國的需求消失,而豬價是緩慢下跌的過程,導致後面幾個月他是虧損的。

另外,我們豬肉進口的週期大約在3.5-4個月,大家看到利潤比較豐厚了,估計3.5-4個月後的進口量是比較大的。如果虧錢了,那後面一段時間進口量會相對小一點。當然,今年是個例外,從去年到今年,國內的供應缺口幅度非常大。

今天就這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