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原生家庭的溝通對孩子有著終身的影響。”——《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有一個同事去KTV從來不唱歌,問她為什麼,她說她五音不全。可是我有一次無意聽到她一個人在幹活兒的時候哼歌,聲音很是美妙。於是我刨根問底。她說她小時候很喜歡唱歌,有一次專門唱給爸爸聽,可是聽完,她爸爸說,“孩子,勇氣可嘉,跑調跑得有點嚴重啊。”從此,她再也不在人前唱歌。

有個朋友說,她的父母在她13歲那年傷她很深。那年初二,她對班上一個男孩子有了好感,和父母一直無話不說地她,害羞又激動地把這個秘密告訴了父母。然而,一向和顏悅色的父母突然變了,對她痛加斥責。從此,她再也不跟父母分享秘密。

我的室友,過年過節很少回家。原來,只要她一回去,父母什麼都不說,就會催她趕快結婚,說的話又難聽又囉嗦。次數多了,她對父母就絕望了。

從出生到變老,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謂貫穿一生。曾有人問,養孩子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有人說是金錢,有人說是陪伴,有人說是家庭的完整……但有一個答案深入人心,那就是:溝通。

有了和孩子的良好溝通,即使沒有很多錢,沒有很多陪伴,沒有完整的家庭,孩子也會感受到滿滿的愛意,擁有心靈的富足。跟孩子好好溝通,可謂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

最近在讀的《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我認為每個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的父母,都應該讀一讀。

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由美國作家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共同撰寫。羅納德是一位溝通方面的專家,著作眾多,涵蓋商務溝通、公共演講、社交技巧等多方面內容。拉塞爾是一位大學教授,在1990年的一次溝通學會議中與阿德勒相遇後,一拍即合,此後一直共同致力於溝通主題的寫作和演講工作。

無論從哪方面看,《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都是一本有“分量”的書。這本書的包含的內容十分地全面,全書共十二章,被分為三個部分:“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看人之間”,分別聚焦於探討溝通中人的角色溝通中信息的傳遞溝通中關係的處理

。書中除了有充足的理論支撐,更有大量的故事、電影、漫畫、生活案例的支持。正因為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這本書看起來十分地厚重,跟磚頭似的。即便如此,在初版後的30年裡,這本書再版15次,風靡美國。

親子關係是所有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種。很多人一生的際遇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時期。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位父母都要注重和孩子的溝通。

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幼兒期:給孩子最好的愛和引導

1.向孩子表達你的愛意

《溝通的藝術》提到了依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孩子必定會和家人緊密的聯繫,這種聯繫安全依附型的,要麼是不安全依附型的。不安全依附型的孩子在長大後也會對新建立的關係感到不安,唯恐失去。而安全依附型的孩子長大後則能夠非常自信地發展親密各種關係,獲得更美滿的人生。

幼兒期的兒童是十分脆弱的,他們的全部世界就只有父母。此時,父母給孩子足夠的愛,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父母可以通過非語言溝通向孩子表達愛意。《溝通的藝術》中列舉的非語言溝通的類型包括:身體動作、聲音、觸碰、外貌、物理空間、物理環境和時間

。對孩子微笑、配孩子玩耍、輕撫孩子、給孩子準備溫馨的兒童房、接近孩子時不化誇張的妝容和噴刺鼻的香水……當孩子稍稍長大,和孩子溝通時,多說肯定的語言,逗他、讚美他、鼓勵他、支持他。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向孩子傳達父母愛他們的信息。

2.引導孩子長成你希望的樣子

幼兒時期,是孩子的自我概念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所謂的自我概念,就是人關於我是誰的認識。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來自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所給的評價。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重要的重要他人。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聰明、善良、勇敢、自信、可愛……品質,只要每天在孩子耳邊這些詞評價他們就好了。

只要父母這樣說,孩子就會這樣相信,並且朝著他們所相信的樣子去發展。這就是自我應驗預言的力量。

“自我應驗語言指的是如果個體對事件的發生有所預期,並且他將來的行為是建立在這些預期上的,那麼這件事的發生會比沒有預期更有可能成真。”

所以,人們常說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是有科學依據的。

3.塑造孩子喜愛又尊敬的父母形象

在孩子幼兒時期,塑造有權威但又不失慈愛的父母形象是十分重要的。要想獲得孩子的喜愛但又不失去他們的尊重,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做好“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不是說謊,而是選擇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或者自己要展示的形象。父母可以通過外貌、舉止、配備這三個方面來管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

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青春期:巧妙地化解衝突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形成,開始和父母頻繁發生衝突的時期。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這一時期的特殊性,用更多的智慧和耐心來巧妙化解衝突。

1.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每位父母都曾經是孩子,但當他們當了父母卻似乎忘了自己是怎麼做孩子的。真正的壞孩子並不多,很多時候父母認為孩子壞不過是兩代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罷了。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試著去理解孩子,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衝突便會少很多。

《溝通的藝術》知覺核檢的技巧能溝通幫助父母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避免自己自以為是地、武斷地批評孩子。

知覺核檢包括三個要素:①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②列舉出對這個行為至少兩種以上的詮釋;③請求對方對詮釋做出澄清。

例如,你的一個孩子某一天和同學出去玩卻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回來。比起一開口就大發雷霆地指責,父母可以用知覺核檢的技巧與孩子進行溝通。

“今天你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回家,太晚了。”(行為)

“我想知道你是不在乎我們約定的時間,”(第一種詮釋)

“還是玩得太開心忘記了。”(第二種詮釋)

“可以告訴我到底是為什麼嗎?”(請求澄清)

2.避免孩子的防衛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最好面子,如果父母說話口不擇言,孩子很容易認為父母威脅到了他們的面子,從而激起孩子的防衛心理,導致親子衝突升級。

《溝通的藝術》中的清晰信息處方可以幫助父母在不激起孩子防衛心理的前提下坦誠地和孩子溝通,準確而溫和地傳遞出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問題、抱怨和欣賞。

清晰的信息處方包括五項內容:行為、解釋、感覺、結果和意圖。

假如父母想和青春期的女兒談一下早戀的問題。使用清晰的信息處方的效果如下:

通過老師的反映和你最近的表現,我們認為你在學校談戀愛了(行為)。一開始,我們感到

震驚,但現在非常地擔心(感覺)。我們知道這在青春期很正常(解釋)。但老師說最近你

上課總是心不在焉地(結果)

。我們希望你能夠詳細地跟我們說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好讓我

們一起來解決問題(意圖)

3.與孩子合作解決問題

青春期是孩子身上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的時期。父母有自己的立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多父母要麼讓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要麼對孩子放任不管由他們去。但是,《溝通的藝術》告訴我們,父母還有第三種選擇:和孩子合作解決問題,實現雙贏

1)使用清晰的信息處方告訴孩子你的需求

2)認真傾聽和思考孩子的想法和觀點

3)商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多提出幾個解決方法,最後選擇一個最優的。

4)追蹤解決方案實施的效果。

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成年後:放手就是最好的愛

孩子成年後,性格、習慣基本已經穩定,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由於對孩子不放心或者不正常的控制慾,繼續幹涉孩子的生活。這是萬萬要不得的。當孩子成年後,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

1.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長大後,不管是能力還是視野其實都已經比父母開闊了。但是很多父母還是把他們當做小孩子對待。其實,只要父母把孩子平等地當做成年人看待,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想法、願望,就會對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對孩子也會更放心。

有效傾聽的關鍵主要有四點:少說話;擺脫注意力分散;不要過早評斷;尋找重點

在父母與成年子女的溝通中,不要過早評斷這一點尤其重要。父母可以給孩子建議,但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價格自己的子女。

2.坦然接受與孩子關係的轉變

《溝通的藝術》提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斷髮展演變的。子女成年後,和父母的關係肯定會發生變化。孩童時期,孩子十分地依賴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父母可能會感覺缺失了什麼。正是因為這份疏離,孩子才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成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也許孩子沒有小時候那麼黏人了,但父母可以和孩子重新建立起一種親密但互相尊重的新的關係。

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但有意識地學習可以塑造更好的父母。《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溝通學著作,值得每一位想要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的父母讀一讀。一個家庭,可以沒有家財萬貫,可以沒有詩書萬卷,但不可以沒有輕鬆和諧的氛圍。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人生際遇。通過良好的家庭溝通模式,培育孩子陽光的性格、強大的自信、骨子裡的從容和優雅,是父母能留給孩子的最珍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