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體詩歌訓練營初級班第一課:中國詩歌的未來


  

倉央體詩歌訓練營初級班第一課:中國詩歌的未來

  倉央體訓練營初級班 第一課

  倉央體為什麼是中國詩歌的未來

  

倉央體詩歌訓練營初級班第一課:中國詩歌的未來

  大家好!為什麼在初級班的第一課要給大家講一講中國詩歌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很清楚的瞭解當下的局勢和當下文壇的情況,這樣我們在做創作的時候,有一個大局觀。有了大局觀,我們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對中國詩歌發展的理解是清晰的。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能夠很好的把握時代的脈搏,這樣不至於在創作詩歌的過程當中走彎路。

  那麼未來的詩歌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歌流派。唐朝將近幾百年的歷史,這一代的文學就是詩歌,唐詩奠定了唐朝詩歌輝煌燦爛的時代。到了宋代的時候,是在唐詩的基礎上又開始進行了加工創作延展,這個時候就形成了宋詞。整個宋詞他也是走了很輝煌的一代文學。所以無論是唐詩宋詞,他們都是一代文學,就是一個朝代的主要文學。到了元代之後,因為元代的政府並不重視文人的發展,那個時候很多文人被迫的進入了戲班子,這幫文人就開始寫了一些曲子, 有諷刺當時社會的,有歌頌英雄的。這個時候又有了元曲,唐詩宋詞元曲。到了明清之後,隨著印刷術的發明,進入了小說的時代,又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四大名著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出現的。隨著時代的不同,科技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綜合要素,它都會促進一個時代的文學發展。倉央嘉措的詩歌應該算是新詩,但是學術界定義新詩從五四運動開始,一直至現在經過了100年, 中國新詩是不斷摸索和發展的一個過程。這個時代的文學必須體現了這個時代的特徵,到底要推出哪種文學來成為能夠代表這個時代文學的主流趨勢,基於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政策和時代的影響;

  我們目前趕上了一個文學創作領域當中最好的時代,我們大家可以看一下文藝工作講話精神,包括文代會上透露出的一些講話精神,可以看得出來,在復興中華民族的進程中,我們國家都在積極鼓勵文學的創作,所有人都渴望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

  第二點,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文學創作和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

  紙上寫也好,在竹子上也好,過去他有很多的不便因素,不像我們現在我們打開電腦。直接打字就可以發表甚至出版,現在有很多語音識別這個軟件,邊講那邊就能夠迅速的文字能夠錄出來。隨著科技的發展, 創作的前提條件和便捷性上又有了非常廣闊的可用空間。

  第三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和便捷性;

  過去我們總覺得投了很多稿,很難有發表的。但是現在媒體的發展都已經是一個開放的生態了,只要你創作的作品好,他就可以讓你的作品傳播到全世界,現在互聯網的傳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要素,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創作水平和創作水準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你的作品就代表了你。所以,傳播路徑越發達,我們更重要的是關注我們作品的本身,你要拿出好作品來,所以倉央體作品必須保證精品才可以發佈。

  第四點 ,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矛盾是人們飛速發展與物質資源貧乏之間的矛盾,19大報告當中指未來的矛盾是人們物質的極大豐富與精神產品缺失之間的矛盾。19大報告當中指出未來中國的矛盾就指出,現在中國人的心靈太缺少用精神食糧來滋養了,也就說如果改革開放40年,是滿足了我們物理上,乃至我們身體和物慾上的需求,那麼在未來一定是要創造出更多更好更優秀的精神產品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那麼詩歌作為文學的輕騎兵,作為文學王冠上的明珠,它就首當其衝。所以大家要明白,未來的詩歌它將會進入一個非常蓬勃的發展的時代,這就需要在他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倉央體詩人要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只有打好和練好的基本功,我們才能夠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取得勝利。

  現在很多詩人還受一些朦朧詩的影響,朦朧詩的幾個代表人物,比如顧城、海子,他們的命運都不是很好,一個自殺,一個把妻子殺害了之後自己又在自殺。寫朦朧詩的時候他面臨一個最大的弊端,除了讓別人寫不懂之外,朦朧詩他還發掘出人內心當中的一種獸性模型,當人內心當中的一種獸性和魔性出現的時候,我們無法駕馭的時候,思想對人心內的扭曲和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做倉央體,倉央體它是一種帶有禪意和佛學的力量,他是召喚了我們內心當中那些真善美那些佛性的東西。它恰恰不是像朦朧詩所召喚的,是那種獸性來自於魔性的東西,實際上所有人的修行也好,成長也好,都是不斷的去除我們人本身動物的一面,就是獸性的一面,多去增加神性和佛性的一面。這就是人在這個世界進步和成長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總體上來講,現在詩壇琳琅滿目,也就說我們看到那麼多的公眾號上,媒體上到處都是詩歌,就我們始終感覺到中國的詩壇已經進入蓬勃的發展,其實並不是的。這只是詩壇進入蓬勃發展的一個泡沫期,他只是一個泡沫。這個泡沫期過了之後才開始進入冷靜期,進入冷靜期之後所伴隨的是國家政策的成熟,媒體的成熟,所有讀者審美的成熟,乃至於評論的成熟,還有作者本身的成熟,正是基於這個諸多的成熟匯聚在一點上,才讓我們的創作水平要不斷的提高。表面上來講,我們現在的詩壇很繁榮,但是實際上很難感受到這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我只能把今天所處的詩歌繁榮,只能把它定義成詩歌即將繁榮前的泡沫期。未來一定會進入到一個冷靜的發展期,而冷靜的發展期拼的是什麼?媒體的傳播通道一點兒都不缺了,拼的是作者的創作水平。未來真正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作者本身的創作能力。

  我們今天最主要談的這個課題,是中國詩壇未來的發展方向。那我們再回顧下,過去在古代歷史上我們有詩經、《詩經》、《楚辭》、《離騷》,詩歌都是歷代文人墨客觸及的文學形式,我在中級班的時候給大家已經講過了,詩歌他最早也是來源於占卜和祭祀的這種原始的圖騰。我們經歷過詩經的演變發展,唐宋時期這種古詩詞的頂峰,就現在來講,我們之所以把中國叫成是詩歌的王國,詩歌的國度,實際上在很早之前我們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有關,他就收集了很多來源於民間的經典詩歌,它的內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我們在中級班講過,它分為風、雅、頌,風雅頌他又分為民間詩歌,宮廷詩歌,宗教祭祀詩歌。所以,我們《詩經》當中流傳下來的依然是清新純美,流傳至今。所以,過去的那些詩歌之所以能夠在宮廷當中有了音樂之後就可以唱,就可以奏,實際上詩和歌本身是不分家的,好的詩都是可歌的,即是詩也是歌。像席慕蓉寫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實際上他本身是一首詩,然後到最後改成了歌,也非常的經典,這就是詩和歌它本身是不分家的。

  詩歌未來的方向第一個特徵就是音樂性;

  我們最終還要回歸到我們詩歌的本源性上,就是詩歌的音樂性,因為詩歌是有詩和歌兩個字組成,所以詩歌必須具備詩和歌的特性,隨著科技未來的人工智能,包括AI的發展。我們需要能夠立體的呈現我們詩歌作品的方式,這就需要我們詩歌具有音樂性、畫面感,甚至包含情感矛盾的衝突,這就是我們倉央體一直所大力倡導的,因為我們詩歌的節奏要跟得上科技水平的發展,就算是科技在發達,他也是為內容服務的,也就是理性最終都是為感性而服務的。我們可以看一下倉央嘉措的作品那一天,那首作品唱出來是那麼的好聽,我也相信我們倉央體人所寫的詩,將來譜成曲做成了歌也是很唯美的。這就是我們詩歌方向的第一個特徵,就是詩與歌還要進行深度融合。

  再回到朦朧詩上,世上有很多人的詩讓人聽不懂,在他們內心當中覺得,他們做的是陽春白雪,你們大家做的都是下里巴,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的題材我們始終都認為,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後迴歸於生活,它服務於人民的這個主旨,服務於讀者的這個主旨,如果你沒有了受眾沒有了讀者,那麼你就失去了欣賞的受眾,如果你沒有受眾,何談對你作品審美的好壞,如果你都不具備這一點,你連讀者都沒有的話,你想讓別人去評價你的作品是好還是不好的時候,你連基礎都沒有。

  詩歌方向的第二個特徵就是當下詩壇的浮躁;

  目前整個詩壇很多現象是比較混亂的,現在很多的文人追名逐利,採取了一些低俗的媚俗的,甚至弱智的方式,他完全是當下這個時代浮躁的心態所造成的,實際上是跟讀者沒有關係的,是所有人的人心都是浮躁的,如果說沒有這次疫情的話,我們人都很難停下來去思考我們人應該怎樣去活著。就是因為這樣,這些很多的偽文人、偽文學、偽詩人偽詩歌,他們用金錢、用權力佔用了大部分的資源,導致了詩歌變成了淫亂詩歌、享樂詩歌、偏離人性、喪失人道、暴力、猥褻、負能量等等,包括中紀委進駐到很有名的一些協會當中,也查處了很多中國很多很權威的獎項,據媒體報道很多都是靠金錢就可以買來的,這種功利主義導致了通過市場,通過人情,通過吹捧等等的方式,讓那些有權利的,有金錢的人的作品最先獲得了發佈和獲獎的優先權。因為這些公權力本身就是有限的,當這些並不好的作品衝刺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的同時,不僅破壞了所有人對詩壇對詩人的整體形象,更重要的是,他擠壓了中國很多有實力草根詩人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一期的雜誌就能刊登那麼點兒內容,如果這些東西都被那些官員或者是商人,通過金錢甚至人情的方式,把版面都已經佔用了,那麼草根優秀的作品是很難上去的。這種市場經濟方式,它不僅毀壞了很多美好作品,埋沒了很多優秀詩人,也讓整個中國作者對中國詩壇乃至中國的詩歌存在了一些失望的現象,大家耳熟能詳的平臺大部分通過關係的方式來刊登一些質量並不好的詩歌,所以就會導致了讀者對這個詩壇的不良認知。這麼多的偽詩歌都充斥於讀者面前,它大大的傷害了中國詩壇的發展。但實際上能夠寫得很好的作者、詩人都在民間,所以我們把它理解草根詩人。倉央嘉措詩社從創作之初,他就是為草根詩人來服務的,包括我們的每一次活動,每一次大獎賽,我們都會做點評,都會公開公正透明的來評選出那些非常好的作品,只要是參加過我們大賽的都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我們對於這種好作品的選拔條件,實際上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所以,我們把今天這個時代定義為泡沫期,當大海的大浪過來的時候,他總會湧上來一些垃圾的。也就是說在這些虛假繁榮的背後,他必然會把那些垃圾會清理出來的,因為伴隨著所有人審美水平的提升,這些垃圾它就會自動的被這個社會所淘汰。那麼那些有意向的,有格律的,有意境的,有故事的,有情感的,正能量的,真善美的,唯美的作品就會越來越進入觀眾和讀者的心中。

  第三方面,各種詩體嘗試發展印證著中國詩壇方向的迷茫;

  在推廣領域當中,我們也會想方設法的去推廣一些優秀的作品。現在藏頭詩,廢話詩,垃圾詩,口水詩等等,無論你們寫出的哪種詩歌,他都是對中國文壇所有詩體的一種摸索和探索,是這個時代背景造成的。因為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有了這樣的作品也無可厚非,我們是站在歷史的環境和前提下來剖析今天這個時代,並不是說我們對某一種詩派或者對某一種詩壇存在了一些想法或者是意見,就像《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包括語不驚人死不休等等的這些文,說明了詩壇出現一些浮躁現象,更有甚者 竊取盜用,抄襲的現象出現,有的連一個字都不改的,只把名字改一下就變成他的作品了,就這樣的抄襲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人用你詩歌當中的句子詞彙,然後隨便穿插一下又變成了自己的作品,真的是很無奈,現在整個詩壇就是這麼的混亂,這種浮躁現象它不僅反映的是個別詩人的素質問題,更反映了很多詩人的品質問題。正是基於這些亂象,所以,我們倉央體的詩人,包括一些草根詩人才要勇敢地去刺破這顆毒瘤,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的真正的詩人。我們雖然不說我們的目標和使命有那麼的高尚,但是最起碼從我們自身做起,我們對這些偽詩人,對這些垃圾詩,這些口水詩進行抵制,從我們本身來講,先不寫它。現在,中國的詩壇非常需要乾淨和純粹的力量,當這個詩壇急需要一股清水,急需要一股清流,我非常希望我們倉央體詩人能夠成為中國詩壇的清流,中國詩壇的清水。這樣才是對我們中國夢的奉獻,做我們老百姓的詩歌,做草根詩人的詩歌,做純粹的詩歌。最起碼在我們這些人心中來講,認為詩人這個詞兒是神聖的,我們認為詩歌這個詞是神聖的,最起碼要對得起詩人這個貴冠。所以,人家都說詩人是行走在人間的佛,都把詩人的地位比喻的這麼高尚,我們一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我們一定要做到,從草根詩人做起,努力提升自己,如果你的作品是經典的,他一定會永遠的流傳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我們的內容,對我們的文字,對我們的作品來進行負責,我們的倉央體的詩歌一定是建立在真切的感受之上,經過思考從靈魂裡邊兒流出來的,並不是憑空捏造胡平亂湊的作品,我們倉央體的詩歌它一定要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它是我們對於人生,對於宇宙,對於萬物,對於自己內在的思考與昇華。要把詩歌做的乾淨一些,做的純粹一些,這樣才可以去淨化更多人的心靈和靈魂,這樣才能夠打動人。現在我們的很多作品讀者很喜歡,我就覺得我內心特別的高興和特別的開心, 因為他們真正懂得了你的詩歌,也就是說你的詩歌如果打動別人的話,別人一定是能夠感知得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紮紮實實地,踏踏實實地寫出一些觸動人耐心的詩歌。不管別人是迷失還是浮躁,還是在名利場上追逐等等,我們不要去管別人,我們只是期待於自己能夠寫出好作品來,能無愧自己,也無愧於我們的讀者。那麼我們來為人類的精神世界創造一個純淨的家園,我們為所有的倉央體詩人、草根詩人提供一個施展自己真正才華和升值空間的舞臺。

  第四方面,國外經驗的借鑑;

  國外的詩歌的發展對於我們中國詩歌的一些影響。在20世紀的前四年,先後在英國和美國出現了龐德,埃米羅維爾為首的英美意象詩派,歐美印象詩派。他們的目的是使詩歌擺脫浪漫主義的傷感,情感和無病呻吟。我們反觀一下中國詩壇,有很多人創作的詩歌也確確實實是無病呻吟,就像白開水一樣,沒什麼內容,力求詩歌藝術的凝練性和客觀性,也就是他們要追求詩歌的實用性,所以現在來講,為什麼說我們倉央體所倡導的詩歌還要把音樂性結合起來呢?因為有了音樂之後,他就可以用多媒體的手段來自於用歌唱的方式來讓詩歌進行多元化的進行傳播,文字要簡潔,感情要含蓄,感情也奔放。但是在表現手法上他是含蓄的,在簡潔上,它是四句六段的方式來進行簡潔的,鋪、起、承、轉、合、收的方式來進行呈現的。那麼一想要鮮明具體給人以雕塑感,線條明晰有力,堅實優美,同時又兼具了油畫的濃郁色彩。其實英美的這種詩歌,他已經提出來的這種畫面感這種探索了,但是我們倉央體的詩歌當中,又比這些更多了一些,我們又多了詩歌的劇情和詩歌人物角色與詩歌情感,矛盾衝突和情感衝突,這是我們倉央體詩歌更積極的探索。雖然說印象派它在英美髮展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它成為連接了古代的哲學和現代美學的橋樑,與現代西方的文化改造出了表達濃縮的現代思想感情,他這種意象派,他又含蓄又集中凝練,感性,實際上在英美這種意象派,這個現代詩派的一個全新路徑,現在還是一個主流的發展。所以在英美是意象派為一代文學,在發展上它有一個很獨特的時代特性。經過我們中國文學的這種對比,我們只要經過中國文學的這種對比,在五四時期,當時是一種矛盾的,對於文學,思想,抗爭它是一種政治上的一種思想運動,他這種思想運動具有了一種政治的這種訴求之後,他完全拋棄了詩歌的自然進化,完全站在了一種對文化繼承的一種對立面的方式,來進行對我們古代文學的一種批判的思維來進行操作的。那麼這個過程他就割裂了我們中國新詩和傳統詩歌當中的這種內在的邏輯聯繫性。

  第五方面、詩歌發展的繼承與創新要融合發展;

  現在我們有很多中國人在一味地借鑑西方的創作手法,借鑑很多西方的創作手法的時候,西方人和我們本民族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濫用一些西方的一些詩歌的方法,暗示、交錯、重疊、意識流、荒誕手法等等的這些手法。同時只要是寫一篇日記,斷開句子也變成了詩歌,甚至是填詞造句都變成了詩歌,有的詩歌不講聲調和押韻又缺乏音樂美,有的甚至成了分行的散文,打幾個回車鍵就變成了詩歌,有的甚至繼續朦朧灰色怪異造作生硬寫作,這都是現代很多詩人作品當中的現象。所以現在的詩歌,它需要的是繼承與發展和創新,比如我們倉央體詩歌,它繼承於倉央嘉措詩歌體和西藏的民歌,藏傳佛教當中的有一本詩境的理論,這是在古印度傳過來的,一部詩歌理論,包括門巴族的民歌,又融合了傳統古詩詞,應用美,再加上我們心思的張力,故事性,綜合美結構美,劇情的衝突美,實際上倉央體它是融合了傳統與創新,也就說我們既能夠很好的把傳統儒釋道文化吸收進來,又能夠在很好地進行創新,所以導致我們沒有割裂詩歌的發展與古代這些傳統精華繼承之間的關係,那麼形成了一種完全龐大的綜合美學。每一個新生詩歌的誕生,它都是有一定的契機的。到現在為止,為什麼要來倡導能夠滋養人心詩歌的發展,其實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恢復我們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人心出現的問題。我們作倉央體詩歌流派,就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回到原始的初心上,要把人內心那些良知,那些美好的東西用詩歌重新恢復起來。實際上倉央體詩人從一開始他本身就帶著這樣的使命來進行詩歌創作的,他是在白話文的基礎上進行的,借鑑白話文的優勢,吸收繼承傳統古詩詞的優勢,所以要把白話文和傳統古詩詞要有效地結合起來,它是擺在我們當下我們詩歌發展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既要解決詩歌發展的繼承性,同時又要解決詩歌發展的創新性。文藝工作講話精神倡導的人民的文學,人民的詩歌,只有形成中國完整的詩歌體系,才能解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傳統詩歌繼承是我們創新的根源。因為我們所有的詩人都流淌著祖先的血液,因為我們是中國是詩人的國度,是詩歌的國度,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流淌著祖先那種浪漫的血液。

  第六方面、在普世價值真善美上是未來詩歌的精神體現;

  如果說我們不能站在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來寫詩歌,每天都寫你那些茶餘飯後那些事兒,你就沒有了很好的精神利益。我們古人的思想高度,它是傳統詩歌的血肉和靈魂,當然也能夠成為現代人的詩歌的創意和靈魂,我們當下的詩歌完全是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啊,神龍見首不見尾,眼花繚亂的,對歷史,對社會,對現實生活,對人們的生存命運和生存狀狀態,對於人性,乃至於對普世價值的追求都沒有進行關懷和關注,而我們倉央體的詩歌恰恰是關注於人性,關注於普世價值觀,關注於真善美,關注於正能量的詩歌流派,又很好的結合了古代詩歌的繼承和現代詩歌的創新與發展,進行有效融合的結合體。

  第七方面、中國詩歌講究的是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的天人合一交融;

  我在初級班跟大家講,我們高級班課程的象意心論,主要講我們對外在宇宙的審視和我們對於內在宇宙的審視,通過詩歌如何打通外在宇宙和內在宇宙的有效鏈接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倉央體詩歌。它在更大程度上進行了主觀的情思和客觀事物的融合與貫通,那麼這種主觀情思和客觀事物的相互交融。才把具象化的事物變得抽象化的情感,而抽象的情感又能夠更好地變成物象的反應,才使得我們的情思含蓄,景物靈動活潑,才使得我們的詩歌有意境,有韻味,有美感,有魅力,達到天人合一和人詩合一的境界。

  第八方面、中國的未來詩歌要更有想象力;

  我們說說中國的古代詩歌。中國的古代詩歌他十分講究韻味,沒有韻味詩歌就沒有嚼頭,韻味,我們前人主要是講的叫音韻,就是我們中國詩歌的最主要的核心,要去象外之境和言外之意,所以為什麼那些口水詩,那些大白話的詩歌他根本就走不遠,就是他明顯地違反了中國傳統詩歌的象外之境和言外之意這個最起碼的詩歌常識。所謂象外之境,就是作品形象之外的景,是作品沒有直接描述出來,作者卻可以通過聯想,想象所看到的形象。我們倉央體的詩歌大家都讀讀,大家都能夠從詩歌當中都能夠感受你看不到的東西。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感受到一個很豐富的畫面,就是作者還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你都是可以想象出來的。

  第九方面、詩歌要有境界;

  詩歌要有境界。為什麼我們倉央體的詩歌教學還要開高級班象意心論,其實最主要是來提升大家的意境的。意境,就是我們作者的主觀情思和客觀事物的互相交融。為什麼要講作者的主觀的情思和客觀事物的交融,就是因為我們現在很多的詩人都停留在術上來做文章,未來就是在道上和境界上寫作,所以,我們才來進行的進行的梳理。那麼我們除了有象外之境和言外之意?我們還要充分地運用好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這種賦比興的手法,也就是說,比興他是我們古典詩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比興它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化無形為有形。化僵硬為靈動,以個別表現為一般,以局部反應整體,以有限包含無限,可以具體可觀可感鮮明生動,更有個性的描繪事物來表達情思,使作品更加形象,更加絢麗,使作品委婉含蓄,能夠激發讀者的聯想,想象,品味,思索。使作品富有向外之境和言外之意。從而韻味無窮,也使作品有了更高的審美作用。

  第十方面、中國古詩詞的音樂美要借鑑繼承;

  中國的古詩詞他更加突出的就是音樂美,音樂美,它是有節奏、聲調構成的,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你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以富有音樂的這種美感,他便於唱,我們中國的古典詩歌,他很有這種音律的應用性,正是這種應用性,所以我們倉央體的中級班的課程當中就專門對音樂性有一篇文章,那麼如果說我們的詩歌要不具備了音樂性,它就不能稱之為叫真正的詩歌,中國的詩歌也好,外國的詩歌一樣如此,他都必須得具備音樂性。

  第十一方面、中國的詩歌要有建築美和故事美;

  中國的詩歌要有建築美和故事美,為什麼我們倉央體一直要倡導四句六段,因為你分成四句的時候,你會知道每一句因為每一句要表達什麼,你分成六段之後,你會知道你每一段和每一段要表達什麼,而且每一段架構起來是比較清晰的,就像你蓋樓似的,他是有一種很好的立體結構的建築美。再一個方面,還得有故事美。我們有很多的詩歌,古代的很多詩歌都是裡邊有一個很好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所以我們易記易唱易流傳,這就是我們中國新詩創新要吸收的東西。

  第十二方面、中國詩歌的繪畫美;

  中國詩歌他還得有繪畫美,何為繪畫美?其實就是畫面感,比如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你看看我們每一個詞出來,它都是一個畫面再支撐我們的美學。所以我們倉央體也是非常重視畫面感的。那麼同時倉央體還要注重詩歌的劇情,角色,故事性,來乃至於情感矛盾衝突。我們倉央體必須要繼承我們本民族,包括西藏民族,藏傳佛教融合畫面這種張力美,這種創新美,然後才能夠成為新一代的詩人,才能夠在中國文壇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詩歌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路程,從郭沫若到郭小川、臧克家、賀敬之、到艾青到後來的顧城、海子、舒婷。他們這些人也都受到西方教育的薰陶和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所以在詩歌的主題上語言清新明麗,音節和諧,意境優美。但有不少詩作是神秘的,朦朧的,感傷的傾向。所以我們的中國詩歌它是一代一代詩人在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摸索,創造出了眾多的詩歌流派。那麼這些詩歌的流派的異彩紛呈的發展,也推動了詩歌的進步。剛才我說到什麼口水詩了,垃圾派了,這個下半身的詩歌等等,不管這些詩歌流派是怎麼樣的一種價值主張,但是它對於推進詩歌未來的整體探索來講,在中國的詩歌未來走向更明確的發展方向提供了一些試錯的空間,也就是說,證明了這條路不能走,這也是這些詩派的一些奉獻。那麼隨著社會的轉型和時代的變遷,改革開放對於物質的這種追求,詩歌這門藝術不再受很多人的重視了。改革開放這些年也是詩歌沒落的很多年,他也是詩歌虛假繁榮的很多年,這些年的發展過程當中比較混亂,我們的讀者越來越少,詩歌的衰落思想其實是從朦朧詩開始的,很多的作品更加追求的朦朧意境和朦朧效果,導致了詩壇很多詩歌連作者本人都講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導致了朦朧詩的晦澀難懂,讓讀者倒了胃口,那麼我們中國總是向極端化的發展,既然別人都看不懂,都看不明白,那我就用大白話來寫詩了,所以我有很多詩歌的探索,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這種大白話的方式去創作詩歌的時候,有嚴重的傷害了讀者的審美水平,就是讀者都覺得你這些口水詩連我自己都會寫,我看你的有什麼意義呢?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真正想要什麼樣的詩歌作者並不知道,並不是說老百姓不買賬,而是你根本走進那個圈子,你根本提供不了老百姓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詩歌作品。這個很關鍵,回到源頭來講,我們必須還要回到哪裡,我們必須還要回到我們本身的文字作品上。作為詩人,尤其是我們這些草詩人,我們必須要去關注內在的精神世界,關注於外在的世界,關注於人文,關注於情感,關注於整個社會的變遷,我們要關注那些正能量的,關注那些人道的,關注那些人性的和正能量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的詩歌才會走向一些更健康更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詩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在進行圈子發展的過程當中,他卻最缺乏的就是一種社會的穿透力,那麼這種社會的穿透力就是詩歌的發展方向,導致現在很多詩壇都是做的小圈子,小集體的體驗都是一群人在做詩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把握到中國詩歌的未來發展方向,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講,其實詩歌也是模型的,那為什麼有很多詩人自己寫詩都會抑鬱呢,包括顧城和海子,還有現在很多寫詩的人,在精神上是不正常的。就是因為我們詩歌是調動我們內在的慾望,包括我們內在的魔性、獸性,構建了一個虛幻的自我,詩歌是從生命的某一部分當中出來的,所以這就調動了人的內在和外在的一種非常頻繁的這種鏈接,這種鏈接虛假的構思,這種抽象和具象化的反應過程當中,你自然不自然的就會跌進你所編造的那個世界。倉央體詩歌他主要是用佛學和禪意的東西,去壓制,去化解那些我們人人內心當中的一些獸性和魔性的東西,從而進入到了自己天人合一的這種境界,我們內在的佛性來呈現詩歌的,如果說你要真正寫詩的話,你必然會清楚。那麼倉央體這種詩歌它實際上是用佛性的正能量的真善美的。然後就化解了我們身體內的那種魔性和獸性的東西,通過現象看透本質,然後放下我執,讓我們每個人去活在當下,放下我執,只有珍惜當下,以真善美為出發點,以靈魂和情感為主線條,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實現了我們的鋪、起、承、轉、合、收具備了畫面感,結構美,保持了押韻感還有比興的傳統詩歌的優勢,使我們倉央體成了一個獨立於其他詩歌流派的一個新興流派。倉央體詩歌他解決繼承了古典詩歌與新詩的創新,表現出我們新內容,反映新生活,倡導新詩風,創造新語境,提倡新詩韻,探索新詩體一定是詩歌未來的發展方向。

  通過我們詩歌的教學,通過詩歌的培訓,倉央體主要是發自於內心的真善美的情感,他不是停留外在的形式,完全是一種迴歸於本源,迴歸於心靈,是用生命和情感創作的詩歌。所以倉央體詩歌寫的好壞,它關鍵取決於倉央體是否釋放了我們的自性,是否鏈接了我們內在和外在宇宙,關乎於生命,關乎於情感,關乎於小我與大我的融合。體現出詩歌感性和真情流露,最終用真善美和正能量來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助力,對生命之道,對意識形態的健康發展,肩負起我們復興中華民族中國夢的偉大使命。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倉央體的詩人,掌握好陰陽結構,運用螺旋似的矛盾模式,充分調動我們想象力和我們內在的音樂性、畫面感、故事性以及我們情感的衝突,對禪意和佛法乃至於空靈的把握,讓我們的詩歌具備禪意穿越,佛性即本性,真正實現讓詩歌達到普世價值的作用。

  本課作業:雪蓮花

  主 講: 金罡,倉央體詩歌創作理論創始人,倉央嘉措詩社社長

  整 理: 文雨靜心 編輯:歐陽

  本課程通過整理語音進行發佈,有錯誤或者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