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銷售企業的存貨成本計量——財務分析系列課程高階篇之四

口罩銷售企業的存貨成本計量——財務分析系列課程高階篇之四


各位讀者同學大家好,魯老師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存貨成本計量的方法。

疫情肆虐全球,口罩作為一個緊俏的醫療物資,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在過去一段時間,口罩的價格波動巨大,從疫情前的幾毛錢,到疫情拐點來臨前的6塊錢(零售價,一次性醫用口罩),到最近暴跌到一個0.9元(出廠價)。

說到這裡,魯老師要控訴一下,年初三,魯老師買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價格6元一個,N95口罩40元一個。

對!你沒看錯,零售渠道買到的N95口罩40元一個

魯老師的朋友蔡哥就是做醫療物資生意的,近期口罩價格的波動,讓他又是歡喜又是憂,而且由於進貨價格在短期內波動巨大,還導致蔡哥跟合夥人就存貨的成本和期間利潤結算產生了不同的意見,發生了摩擦。

上週,蔡哥專門過來找魯老師,跟魯老師探討口罩庫存成本計量的問題。

蔡哥經營著一個醫療用品批發平臺,生意不溫不火,一直都還過得去。2020年1月初,蔡哥朋友湖北籍的小周找到他,說下來口罩生意可能比較好做,希望帶資加入他這個平臺,並且利用這個平臺來做口罩的批發生意。雙方約定,小周的公司投入資金40萬,蔡哥投入20萬,與庫存的10萬個一次性口罩庫存作為這個口罩銷售項目的資產進行經營。此口罩銷售項目獨立核算毛利,蔡哥抽取一定平臺費用與扣除必要的費用之後,按一定比例雙方對淨利潤進行分配,然後各自負擔自己的完稅義務。

聽到這裡,魯老師心裡想,這種短期行情確實要的就是短平快才能抓住,如果還拖時間去洽談合夥融資方式,或者註冊新公司去操作,恐怕籌辦手續搞好,行情也結束了。

蔡哥給魯老師列出了近2個月詳細的經營過程如下:

1月1日,平臺庫存一次性醫用口罩10萬個,賬目成本為0.2元/個

截止1月15日,共賣出口罩8萬個,平均銷售價格為0.8元/個

1月16日,向口罩廠採購30萬個,採購成本0.5元/個

截止1月25日,共賣出口罩20萬個,平均銷售價格為1.5元/個

1月28日,向口罩廠採購45萬個,採購成本1.5元/個

截止1月31日,共賣出口罩40萬個,平均銷售價格為2.2元/個

2月3日,向口罩廠採購40萬個,採購成本1.8元/個

截止2月21日,共賣出口罩30萬個,平均銷售價格為2.8元/個

到2月29日項目結算日,庫存口罩27萬個

魯老師問蔡哥,在此期間所有采購的口罩價格,是否含稅?含什麼稅?是否包括運費?後續是否需要再次加工,比如加上包裝以方便銷售?

蔡哥回答,採購和銷售價格都是未含增值稅價格,供貨方是一般納稅人,採購價格包括運費,1月28日和2月3日兩筆採購,由於需要供貨方趕緊發貨因此沒有加上外包裝,需要到貨後,自己再加一道外包裝,當時他們找了10來個人,加班加點通宵幹完的,包裝材料和人工摺合到每個口罩,需增加0.1元的成本。

因此,後兩筆採購的價格核算成本時,需要調整。


口罩銷售企業的存貨成本計量——財務分析系列課程高階篇之四


知識點1:存貨成本的初始計量

存貨成本= 採購成本+ 加工成本+ 使存貨到達目前場所和達到銷售狀態的成本+ 不可抵扣的稅(小規模納稅人)

接著,魯老師把整個經營過程列成一張表,如下所示:

口罩銷售企業的存貨成本計量——財務分析系列課程高階篇之四


又問蔡哥,那整個過程下來,你們雙方對於存貨成本計算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蔡哥說,對,魯老師這個表很清楚,他們雙方對於經營過程中產生的45.4萬元的淨現金流沒有異議,產生異議的地方在於剩餘的27萬個口罩,應該核算多少成本合適?因為這個與他們後續進行利潤分配有關係。

魯老師笑了笑,拿過一張紙,寫下了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

知識點2:發出存貨的計量方法,包括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週期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A. 先進先出法

指的是對先購入的貨物先進行銷售,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在物價持續上升時,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在本案中,用這種方法,庫存的27萬個口罩的成本是以最後一次的採購價格,即1.9元/個來核算成本,也就是說,最後庫存的口罩價值為51.3萬元。

B.移動加權平均法

每次進貨後,需要加上原有庫存進行以數量為權重的平均成本計算,發出貨物的成本結轉以平均成本確定。這種方法相對比較客觀,但是計算工作量較大。

在本案中,用這種方法,我們需要分步進行計算:

1月15日,庫存的2萬個口罩,每個成本為0.2元,結合1月16日採購的30萬個,每個成本0.5元,其加權平均成本為(0.2*2+0.5*30)/(30+2)=0.48元/個

1月28日,採購的45萬個口罩,每個成本為1.6元,結合庫存12萬個,每個成本0.48元,其加權平均成本為(0.48*12+1.6*45)/(12+45)=1.36元/個

2月3日,採購的40萬個口罩,每個成本為1.9元,結合庫存17萬個,每個成本1.36元,其加權平均成本為(1.36*17+1.9*40)/(17+40)=1.74元/個

因此,最後庫存的27萬個口罩總價值為46.98萬元。

C.週期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指在一個完整的核算週期內(一般為一個月),實際計算每一筆存貨採購的成本,加總以後再以數量為權重求平均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可以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在本案中,用這種方法,連原有10萬個的庫存在內加上3次採購一共採購了125萬個口罩,一共花了165萬元,因此,每個口罩的成本為1.32元。最後庫存的27萬個口罩總價值為35.64萬元。

D.個別計價法

這種方法指的是對每一個存貨進行差別化識別對待,分別進行成本核算,適用於產品有明顯個性區別的行業,比如房地產、二手車、古董珠寶和名畫等。這種方法更為注重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繫,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工作量較大。在本案中並不適用。

說到這裡,蔡哥終於明白了,他們需要做的是去商量一下存貨的計價方法。

讀到這裡,細心的讀者一點會想,那到底這段時間的淨利潤要怎麼去計算,跟不同的存貨成本計量方法又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們看上面的表,從淨現金流的角度來看,不管什麼樣的存貨計量方法,這個淨現金流都是一樣的。那麼,如果考察淨利潤又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應該這樣來看,期初的時候,雙方帶資60萬元和10萬個口罩開始經營;期末的時候,賬面剩餘現金105.4萬元(60+45.4)和27萬個口罩。這段時間的淨利潤,受到2個重要因素的影響:期初10萬個口罩的成本結轉,期末27萬個口罩的成本計量問題。

我們知道,利潤表為資產負債表的子表,通過淨利潤影響所有者權益中的留存收益,而期初和期末的口罩成本計量則影響了期初和期末的資產,在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規則束縛下,不同的成本計量方法,會導致不同的淨利潤核算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閱讀財務報表的時候,必須關注財務附註裡面寫明的成本計量方法,因為同行業的不同公司,可能採用不同的會計方法,計算出與其經營實質截然不同的淨利潤。

作為投資者,我們可是要細緻地發現這樣的區別,不要被數據誤導哦。

細心的讀者,不如你花點時間,計算一下上述三種方法下的淨利潤分別為多少?


口罩銷售企業的存貨成本計量——財務分析系列課程高階篇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