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古代城池在傳統建築中,城市建築是最重要的一類。這不但因為早期的城市是奴隸主貴族立國的標誌,還因為後來的城市一直是封建社會的各級統治中心。中國在什麼時候出現城市? 古籍記載說“夏鯀作城”或“禹作城郭”,即約略傳說中的大禹時代開始有城市。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從近年來的考古成果知道,時間比大禹時代要早得多,1974年在湖南省北部的澧縣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其古城址保存完整,城區面積達8.8萬平方米,城牆外有寬闊的護城河,這是中國已知年代最早的城市,國家將在這裡建設“中國遭陽平原史前文化考古研究中心”。

此外,在傳說中的狀 羲建都的陳(今河南省淮陽縣),發現了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平糧 臺古城址”,經測定,距今已四千餘年,不妨認為,這座古城可能同 伏羲部落的活動有關。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城市就意味著國家,因 為受封的諸侯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爵位建造相應規模的城市。戰國 時期,周天子的地位大大削弱,諸侯們可以隨意建造城市,因而出現了許多規模很大的城市,如齊國臨酒、趙國邯鄲等。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郡縣制,城市成為各級統治機構的所在地,由漢及清,基本沿襲這一體制。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古代的城市叫做“城池”。這“城池”二字很能體現古代城市的建築設計思想。“城”指城牆,“池”指城外環繞城牆的河池,俗稱“護城河”。這種設計可以看作是封閉式的防禦性設計。在氏族社會它是 為了保護本部落的成員不受侵擾,在奴隸社會則是為了保護奴隸主 貴族的安全,而在封建社會是為了保護各級政權的合法地位。為此 要求城市的建設要“固若金湯”,即所謂“金城湯池”。

在具體設計上, 首先把城市分作“城”“郭”兩部分,城內供統治者居住,郭內供老百 姓居住。郭或附於城的一邊,或圍於城的四周,即古書所說的“內之 為城外之為郭”;其次是採用高牆深池的辦法同時在城門上設置甕 城(即二道門),以確保城市的安全;第三是在城牆上建造城樓、城垛 俗稱女牆)和矩形墩臺,以利於戰時守衛和殺敵。這種設計造成了古代城市的封閉狀態:一是城市的整體性封閉,即用高牆深池把整個 城市與外界隔絕開來,只闢若干城門在規定的時間裡供人們出入;二 是城市的分體性封閉,即由春秋至隋唐時期在城內實行“裡坊制度”, 把城內居住區劃成許多里坊,裡坊內的街巷用高牆隔開,設門把守 夜間關閉,禁止通行。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到了北宋,由於商業經濟的發展,裡坊制度才 被追取消。但整體性的封閉狀態並沒有改變。 目前考古發現的古城遺址和保存完好的城池很多,它們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化遺存。如近年在河南省偃師市發現的商代早期都傳統建築城遺址,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 遺址。據研究,它可能是商湯建國後的第一個都城“西亳”。城址 大體成長方形,東西寬1,200米,南北長1,700米,城牆用夯土築成 厚約18米,殘高尚有1至2米,現已找到七座城門和若於縱橫交錯 的大道,還有三座大型宮殿遺址。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另一處重大的發現,是位於陝西 省風翔縣的春秋時期的秦國都城“雍城遺址”。經查明,雍城南北 長3,200米,東西寬3,300米,總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規模超過東 周王城茫陽,城內有三大宮殿區,南郊有墓葬區等。已發現的遺址表明,雍城佈局宏大,建築壯麗,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我國曆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全城面積為 84.1平方公里,約為現存西安古城(明代建)的七倍半以上,比早它百年建城的拜占庭古城也大七倍多。隋大興城建於開皇二年 (公元582年),總設計師是宇文愷。唐朝建立後,沿襲舊制,改名 長安”。全城由郭城、皇城和宮城三部分組成。東、西、南、北四面 各開三個城門,其中以南邊正中的“明德門”為最大,是全城的正 門。城內劃分為108個裡坊(唐代增為10個)和都會(東市)利人 (西市)兩個市場。南北向有1條大街,東西向有14條大街。其中六條主幹道寬100米以上,由皇城朱雀門通往明德門的朱雀大街寬達150米。其宏偉規模反映了隋唐時代的興盛氣象。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明清的北京,是封建社會後期全國最大的城市,面積60.2平 方公里。它是在忽必烈所建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元大都城的平面為方形,分為都城、皇城、宮城三部分,皇城、宮城略 偏城南,位於南北中軸線上。全城東、西、南三面各有三個門(東為光熙、崇仁、齊化,西為肅清、和義、平則,南為順承、麗正、文明,北面為兩個門(健德、安貞),元末又加築甕城,號稱“都城十一門”明朝建立 城牆也略往南移,取消“肅清”、“光熙”二門,改“健德”為“德勝”,改“安貞”為“安定”。

隨後,又改崇仁”為“東直”,“和義”為“西直”,“平則”為“阜成”,“齊化為“朝陽”,“順承”為“宣武”,“麗正”為“正陽”,“文明”為“崇文”,號稱“都城九門”。明代中葉,為防禦北方蒙古族入侵又加築外城,因物力財力不足,只修了南邊的外城,南向加開“右安”、“永定”、“左安”三門,東西向加開“廣寧”(清代改廣安)、“廣渠”二門,形成“凸 字形平面,清代相沿未變。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舊時北京,外城、內城、宮城有 三道護城河。全城有兩條與中軸線平行的幹道,一起崇文門,一起 宣武門。由於明清商業經濟的發展,城內街巷通常以集中的行業命名如羊市、馬市、米市、花市、珠市等等。

現在地面保留的城池還有不少,現存面積最大的一座是明代 建築的“西安城,大體相當於唐代長安城的皇城,城外環河,四面 設門,門外又建一座甕城,這種佈局在北方府縣城市建築中很有代 表性。其次是“荊州古城”,即今湖北省江陵縣城,始建於三國,現存為清代初年所建,周長9.3公里,東、北各開二門,西、南各開門,今城牆、城門、護城河大多保存完好。第三是山西省“平遙古 城”,明代初年建,周長6.4公里,呈正方形,外環護城河,闢六門 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城內市井街道,仍如明代形制。

由中國文化看古代城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意義非凡!

第四是“寧 遠衛城”,即今遼寧省興城市,周長3.2公里,闢四門,設甕城,城內 十字大街設鼓樓一座。明末督師袁崇煥曾駐守於此,數次擊退努 爾哈赤父子的進攻。

還有一座是“趙家城”,也稱“趙家堡”,在福建 省漳浦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宋式古城,只是規模很小,周長只 公里多一點,城內現住趙姓居民102戶,都是宋太祖趙匡胤三弟趙匡美的子孫。南宋末年,丞相陸秀夫抱幼帝投海身亡,隨駕宗室、 趙匡美十四世孫趙若和與一部分侍臣返回福建隱居。明萬曆年 問,趙若和十世孫趙範在原有地基上重建小城。內城、外城、府第 官廳,設計與建築均保留宋代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