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對學習有用的記憶方法?

不可否認,記憶對學習的重要程度。那麼,什麼樣的記憶方法真的有用呢?

我們常常接觸到這樣關於記憶的表演:快速記住一大串數字,隨機排列的撲克牌,毫無關係的一大堆名詞,圓周率後面100位…

如果有人告訴你,學會這些方法,就能記住所有學過的知識,你相信嗎?這些是適合表演的套路,還是真的有實戰價值?

如果你還是不能肯定,那麼來想一想,這些方法能讓我們記住三角函數的公式嗎?我們學習時的記憶,只是為了轉換一種方式,把書上的文字存儲在大腦裡嗎?

思考了這個問題我們就會明白,記憶知識不是僅靠一些技巧記住“形”,而是要“形神兼備”。不是復刻到大腦裡,而是要通過理解來記憶,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系統裡。

一、記憶是為了應用,有意義的才是知識


大腦不是U盤,什麼都往裡塞,有意義的東西才需要記憶,沒有意義的東西不用記。記住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多少位這類技巧,只有在表演和記憶競賽時才用得上,對平時的學習沒有什麼用處。記憶的目的不是為了挑戰自己的記憶能力,而是為了能夠在解題中運用,能夠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能夠記住許多知識點、公式,而且能夠熟練應用的人,並不是大腦結構和我們不一樣,而是找到了符合大腦學習特點的方法。

大腦喜歡有意義的東西,能夠和需要關聯起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才容易記得住。

背誦一篇課文,如果只是覺得這是老師要求的,考試要考的,那麼背誦的時候一定很痛苦,背下來也很快就忘記。如果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知道作者在什麼時空、人生等背景下,面對什麼、在什麼心境下寫的,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和文字的優美,甚至也想擁有那樣的表述能力,那麼背誦起來一定很快,而且記得紮實。

二、真正理解,發現規律,才能記得牢固

真正有用的知識,都是有規律、有意義的。學習中的有效記憶,是建立在徹底理解的基礎上的,尋找知識之間的規律,根據規律來記憶。

舉個簡單的例子,

<code>

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

/<code>

這串數字,如果直接背下來,至少也需要五分鐘。而且即便記住了,再過幾個小時,估計也會忘得精光。

可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數字的規律,實際上這是斐波那契數列:

<code>

1

,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

/<code>

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等於前兩項之和。看出這個規律,再數一下一共16個數字,記憶起來就快多了,不到半分鐘肯定能記下來,而且基本不會忘記。

學習中要記憶的知識,都是有內部規律的,把時間花在理解上,自然就記得住,這樣的學習最有效率。死記硬背不但記得慢,而且忘得快。如果不去深入理解,僅僅應用記憶的技巧,即便記得快,忘得也會更快。

三、搞清楚來龍去脈,而不是隻記住結果

內化的知識要形成一張網,各個部分有機地關聯在一起,不是一個個孤島。對於某一塊知識,如果知道里邊最簡單的概念和最複雜的內容之間的聯繫,那麼就算是徹底理解了。

知識的內化,強調的是過程,是來龍去脈,而不是結論或者結果。比如行程問題,可以先思考“行程問題最簡單的概念是什麼?”,接下來再思考“行程問題裡邊,哪些地方你覺得最難,覺得沒有徹底搞清楚?”然後試著用各種方法,和孩子一起搞清楚怎麼從最簡單的概念,一步步推導出最難最複雜的知識點。

把過程搞清楚,明白每個公式的來龍去脈,能夠整理成比較系統的思維導圖,才算是徹底理解了這些知識。在徹底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知識的規律,才能讓記憶事半功倍。

小結:學習中需要記住的都是有意義的知識,徹底理解,發現知識內部的規律,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才能實現對知識的有效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