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反攻

1943年夏,德國在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及庫爾斯克會戰中節節敗退,德軍的精銳部隊在蘇德戰爭中已經損耗殆盡。1943年8月初,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發動了強勢反攻,收復了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德軍前線指揮官曼施坦因元帥下令放棄哈爾科夫,但希特勒取消了這一命令,並下令死守哈爾科夫。起初,德軍不僅擊退了蘇軍多次進攻,而且還摧毀了300多輛T-34坦克,1943年8月底,蘇軍突破了德軍防線,曼施坦因違背希特勒的命令,下令撤退,在撤退途中德軍炸燬了橋樑、鐵路等交通要道。

二戰:蘇軍反攻

庫爾斯克會戰後蘇德雙方形勢

德軍撤退後,蘇軍建立起一條長達2400公里的戰線,從羅斯托夫一直到斯摩稜斯克,而從中部撤退的德軍在第聶伯河西岸建立了防禦工事。1943年10月,蘇德雙方在第聶伯河展開激戰,起初,蘇軍的進攻被德軍擊退,但1943年11月初,蘇軍攻下了基輔,德軍不得不放棄沿河陣地,繼續向西撤退。1944年1月初,蘇聯烏克蘭1th方面軍從基輔向德軍佔領的科爾孫北部地區挺進,蘇聯烏克蘭2th方面軍則從南部發起進攻,科爾孫戰役期間蘇軍採用了一貫的打法,先是進行猛烈炮擊,然後出動大規模坦克撕開德軍的防線,緊接著大量步兵湧入。科爾孫一戰德軍敗局已定,曼施坦因親自前往德軍位於東普魯士的“狼穴”請求希特勒撤兵,但希特勒再次拒絕了他,此時,大約有6萬名德軍士兵被圍困在科爾孫地區,蘇聯人稱之為“小斯大林格勒”,面對這種情形,德軍只好突圍,到蘇軍佔領科爾孫時,德軍至少損失了3萬名士兵。

二戰:蘇軍反攻

蘇軍進攻科爾孫

1944年春,德軍一支裝甲集團軍在烏克蘭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地區面臨被包圍的危險,而希特勒卻下令死守陣地,在曼施坦因的勸說下,最終希特勒同意撤退,但德軍損失了大部分的重型武器裝備,這時希特勒再也忍受不了曼施坦因撤退的請求,免去了曼施坦因陸軍元帥的職務。1944年3月,蘇軍向烏克蘭南部地區的德軍發起進攻,德軍一路撤退到位於黑海北部的敖德薩港,德軍再次面臨被包圍的危險,希特勒下令堅守陣地,4月10日,德軍被迫撤退,蘇軍佔領敖德薩。在進攻蘇聯南部德軍的同時,蘇軍還將注意力轉向蘇聯北部的領寧格勒,這座城市已經被德軍圍困了兩年半之久,1944年1月14日,蘇軍向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的德軍發起大規模進攻,1月27日,德軍撤退,列寧格勒戰役宣告結束。列寧格勒戰役是近代歷史上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死亡人數最多的城市包圍戰。

二戰:蘇軍反攻

蘇軍進攻敖德薩

1944年3月,列寧格勒解放後,芬蘭政府擔心蘇聯會再次入侵芬蘭,於是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同蘇聯議和,但斯大林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求控制芬蘭北部的佩琴加地區,那裡有豐富的鎳礦資源,同時芬蘭還要給予蘇聯6億美元的賠款,芬蘭人拒絕了斯大林的要求,並做好了戰爭的準備。此時,蘇聯在還有更緊急的事要去處理,被圍困在克里米亞的12萬德軍在希特勒命令下繼續堅守陣地,1944年4月初,蘇軍從東部和北部向克里米亞的德軍發起進攻,經過幾周的戰鬥,4萬名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乘船撤離,其餘被迫投降。

二戰:蘇軍反攻

蘇軍進攻克裡米亞半島

此時的德國不僅要進行兩線作戰,而且還面臨兵力不足和資源匱乏的問題,而蘇聯卻在不斷加大兵力和軍用物資的投入,蘇軍有600萬的兵力,而德軍還有不到300萬,希特勒的孤注一擲還使現有的部隊付出了慘重代價。德軍在東線全面撤退時,蘇聯的戰爭機器在飛速運轉,蘇軍在前線的坦克數量至少是德軍的兩倍,而且位於後方西伯利亞的軍工廠還在以每月2000輛的速度加緊生產,此外,西方同盟國還源源不斷的在為蘇聯提供戰略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