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二)

首次進攻塞凡堡

1941年10月30日,德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主要由兩個步兵團組成,海軍陸戰隊的第二團和第三團,還有一些帶有駐軍,總共約12,000人和永久射擊點的加農炮和150門大炮(包括34門岸炮)。

此前,蘇軍於7月份開始建設塞瓦斯托波爾陸地防禦線。防禦主線長35公里,距市區10至12公里,起源於巴拉克拉瓦以東海岸,上喬爾貢、下喬爾貢以西,穿過麥肯齊亞和卡梅什雷,至馬馬沙伊以南,防禦縱深最初只有200-300米,後來擴展至2-3公里。防禦線後方的通訊線距市區3至6公里,全長19公里,縱深300至400米。隨後的擴展使總長度達到27公里。防禦線長31.5公里,深2.8公里的防坦克壕溝。9月,在距首都16至17公里的地方修建了50公里的前沿防禦工事。由於時間限制,它僅在喬爾貢、切爾克茲-克爾緬、杜萬科伊和阿蘭奇建成4個獨立防禦據點。最終在各防線上修築了75個炮兵火力點、1.7公里長的反坦克堆區,232個機槍火力要點,347個步兵掩體,60個土質掩蔽部,9個指揮所和9,805個地雷。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二)

塞瓦斯托波爾市區北靠細長的塞維納亞灣南岸,塞維納亞灣北岸和別別克峽谷之間是防禦重點,配置了12個永久要塞群,德國人將其稱為:

· “列寧”要塞群

· “北堡壘”要塞群

· “莫洛托夫”要塞群

· “契卡”要塞群

· “柯別烏”要塞群

· “斯大林”聯合要塞

· “西伯利亞”聯合要塞

· “伏爾加”聯合要塞

· “頓涅茨”聯合要塞

· “烏拉爾”聯合要塞

· “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聯裝炮塔要塞

· “巴格拉季昂I號”前進要塞

· “巴格拉季昂II號”要塞

· “庫貝”要塞

· “巴勒庫勒瓦”要塞

· “馬克西姆-高爾基II號”聯裝炮塔要塞

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區是:

· 東南防區由步兵383團防守

· 東部防區由步兵172師2個團防守

· 東北防區由敖德薩撤來的步兵第25夏伯陽師與海軍陸戰第7旅防守

· 北部防區由敖德薩撤來的步兵第95師和海軍陸戰隊第8旅防守

根據1941年11月1日的蘇聯官方紀錄報告,當時在克里米亞的守軍包括獨立海岸防衛集團軍的第25、第95及第172步兵師、第7海軍步兵旅、第2、第40及第42騎兵師、3至4個炮兵團、1個戰鬥機飛行團及支援單位,第51集團軍包括總部第9步兵軍、第106、第276及第320步兵師,3個炮兵團、獨立第120坦克營及8個飛行團,塞瓦斯托波爾總部直接指揮包括第156、第184、第271及第421步兵師及第48騎兵師。

11月11日,四個由150個坦克和300架飛機組成的德國步兵師對巴拉克拉瓦前線發動了第一輪大規模進攻。這次進攻持續了大約10天,導致杜萬科伊楔入了蘇聯的防禦體系。深度約3公里-4公里。

11月12日,數百架德國飛機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港口,擊沉了“紅色烏克蘭”號巡洋艦,炸傷了“完美”號和“無情”號驅逐艦。

蘇聯重建防禦工事後,曼施坦因放棄了從南方發動的進攻,將軍隊向北轉移,德國人動用了他們最大的31.5英寸的史威爾·古斯塔夫炮來準備另一次進攻。德軍首先進行為期5天的炮轟。據報道,一些炮彈中含有有毒氣體,把蘇軍從洞穴及碉堡中趕出來。有少量資料支持這些說法,證明了德軍在戰爭中使用了化學武器。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二)

史威爾·古斯塔夫炮

因為德國空軍由於冬季嚴酷的天氣而無法飛行,攻擊日期被推遲,而蘇聯軍隊則在這段時間裡進行了大舉增援。 2月17日德軍第11集團軍得到了第24、73步兵師以及羅馬尼亞第1、4山地步兵師的加強,有坦克150輛、飛機300架以及1,275門大炮及迫擊炮,發動了第二輪進攻。 20日蘇軍在主要防禦地區的步兵第25、95、388師都遭受了慘重損失,被迫撤離。當德軍入侵塞瓦斯托波爾灣附近突入蘇聯第40騎兵師的防線並準備進行最後的突擊時,蘇軍在新到的第79獨立海軍步兵旅的幫助下進行了反攻。德軍被迫撤退。 最高統帥部從新羅西斯克運來的第79海軍獨立步兵旅的4,000名士兵,以及圖阿普謝運來第345步兵師的10,000多名士兵。

蘇軍在刻赤半島登陸

1941年12月26日,為支援塞瓦斯托波爾,蘇聯進行了刻赤-費奧多西亞戰役,蘇軍有41,930人登陸在刻赤半島上,其中有43輛坦克,454門大炮,汽車與牽引車348輛,1,802匹馬,259艘參戰艦船和661架飛機。德軍在刻赤半島有第11集團軍步兵第46師、1個羅馬尼亞騎兵旅等,1月初增援了德軍步兵第73師,總兵力約25,000人、裝備坦克118輛、400架飛機的空中支援。到1942年1月2日蘇軍肅清了刻赤半島德軍,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抽調步兵第132和170師增援。蘇軍減員41,935人,損失坦克35輛、火炮133門、飛機39架、輕武器11,200件。

軸心國唯一的後備力量是預備隊是由陸軍少將漢斯·馮·斯波內克伯爵指揮的第46步兵師及一個羅馬尼亞山地旅,他擔心其師團會損失大量重型裝備,因而不進行反擊。而蘇軍則全線向巴爾巴赫地峽進攻,希望在德軍封鎖前突破防線。雙方對此處進行反覆爭奪,直至1942年4月9日的斯大林攻勢:蘇軍通過集中6個師和160輛坦克試圖擊退德軍。但是,攻擊在兩天後失敗。

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二)

蘇軍T-34坦克

到1942年1月4日,軸心國的所有進擊都被蘇聯的反擊挫敗了,但蘇聯的冬季攻勢開始了,德國人稱之為“冬季危機”。

德軍反攻

1942年5月8日,德國第11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反擊,代號為“黑豹獵鴇行動”。這是為了消滅刻赤半島上的蘇聯軍隊,同時恢復對塞瓦斯托波爾的進攻。蘇聯駐軍有17個步兵師和幾個獨立團,而德軍則有7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其中33%是羅馬尼亞軍。德軍在北方發動了佯攻,而第11集團軍突破了南部防禦線,將紅軍趕往刻赤海峽。 5月18日,蘇軍投降,德軍俘獲了17萬名戰俘。 蘇聯公佈有140,000人撤退,其中一部分是老弱殘兵。克里沃舍夫表示蘇聯共損失176,566人與曼施坦因佈告的俘獲170,000相差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