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是否該進入“體制”這座“圍城”?

錢鍾書在《圍城》裡面一針見血地寫到: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其實,體制工作亦然。

一、疫情當下的困局

今年這場疫情,似乎給了諸多即將畢業、對投身職場充滿熱切憧憬的大學生們當頭一棒。當前,無論國內外,經濟形勢極不樂觀,對我國GDP貢獻最大的第三產業在這次疫情中損失慘重。從宏觀上來看,3月份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僅9.1%,一季度GDP增長僅有2.1%。從身邊來看,筆者家隔壁的“老王飯店”經營了五年,卻沒能撐過這3個月。我想,這些數據和現象也能部分代表當前的國內經濟形勢。

現如今,曾經收入較高的服務行業紛紛裁員、降薪,國內在疫情基本結束的前提下尚且如此,國外的情況必然更是慘淡。或許那些還在“寒假”中的大學生對此毫無感覺,但六月份即將畢業的同學們,肯定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產生了巨大的擔憂。


疫情當下,是否該進入“體制”這座“圍城”?

二、“鐵飯碗”曾經為何遇冷?

怎麼找工作?找什麼工作?這是廣大當即畢業生目前最迫切的心底之困。這時候,大家紛紛把目光轉向了近幾年漸漸遇冷的體制“鐵飯碗”。

說實話,除了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外,國內99%的體制崗位工薪水平也就剛剛達到地區平均水平,而這還是必須有了三五年工齡、能力人脈穩定之後才能達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是體制新人,那工資更低,甚至有可能因為工作倒貼。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各級的監察力度,各種曾經所謂的體制內“灰色收入”,如今已經消失無蹤,即便某些人以身試法,犯罪成本也高的嚇人。而且,當前財務機制日趨完善,各種報賬漏洞、蹭“公家的”越來越難。

如果說某些家庭條件好的、對錢不那麼在乎的人,可以無視上述缺點,但體制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僵化官僚的工作環境,這對我們年輕人尤其不友好。大學畢業生都是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年輕人,你讓他每天面對重複的閒雜瑣事、複雜的人際關係、一眼看到頭的職業路徑,絕大部分畢業生都接受不了。

疫情當下,是否該進入“體制”這座“圍城”?

三、變化的不只是環境,而是思想

其實,儘管疫情當下,體制工作的優缺點並沒有改變,甚至更辛苦了一些,比如我曾經的大學同學小李,疫情期間還要去街道蹲守查崗,在家家戶戶閉門不出的特殊時刻,辛苦不言而喻。

為何大家又突然對“鐵飯碗”另眼相看了?其實,變化的不只是環境,更是人的思想。

經此一“疫”,大家才紛紛發現,原來三個月不出門也是可以的,原來三個月不吃火鍋也是可以的,原來泡吧蹦迪也是可有可無的,原來不見女朋友也不會沒有的,原來工作也是可以在家完成的,但是,沒有收入是萬萬不行的。

很多人在家待著待著,就失去工作、再也不用去上班了,因為公司倒閉了。但反觀體制工作,雖然平日辛苦,但關鍵時間的抗風險能力就體現得淋漓盡致,一份報紙一杯茶,旱澇保收。筆者家隔壁的“老王飯店”難以為繼,老王被迫天天開車出去跑外賣;但樓上的老劉卻是因為是公務員,週末還是一如既往地出去遛狗打牌。

曾經的羨慕如今反轉。

疫情當下,是否該進入“體制”這座“圍城”?

四、“圍城”內外,都是人間

其實,無論“圍城”內外,大家都是普通人,誰也別瞧不起誰。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疫情過後,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我們不應該盯著社會的邊邊角角,而應該看到社會的積極向上的前景。體制內,有人願意為了大家付出自己的生命;體制外,社會各界也是紛紛解囊相助。

渡過難關,就是春天,疫情也終將過去,國家的經濟肯定會越來越好。無論選擇什麼職業體制內也好、體制外也罷,踏踏實實,合理規劃,同時積極儲蓄投資,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才是一名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應有的態度。

疫情當下,是否該進入“體制”這座“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