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前言

現代火箭炮家族中,如果中國認第二,恐怕很少有人敢認第一,不過,如果說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蘇聯/俄羅斯的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從它在1965年裝備蘇聯陸軍開始,掀起了世界範圍內裝備122毫米火箭炮的風潮。迄今為止,世界上裝備122毫米火箭炮的國家和地區達70多個,裝備型號達數十種,數量在萬門以上。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122毫米口徑火箭炮兼顧了火力、機動性和可靠性,那麼,火箭炮是為何出現、如何發展的呢?這還要從前蘇聯對火力的需求說起。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火力需求

作為傳統陸軍大國、強國,蘇聯無論是在攻擊還是防禦中,都很重視炮兵火力。寬正面、大縱深是蘇軍攻擊作戰的特點,強調以猛烈的火力打爛敵防禦體系,然後讓裝甲集群搭載步兵突破敵人陣地,為後續突擊創造有利條件。防禦時,蘇軍則強調用猛烈的火力彌補己方人員的不足,有效遏制瓦解敵方攻擊銳勢,大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穩固防禦體系,併為集結反擊兵力爭取時間。那麼,猛烈的火力從哪裡來呢?當時的蘇軍缺乏美帝那種強大的空中支援能力,所以火力來源只能是炮兵。正是因為對炮兵的重視,斯大林將炮兵譽為“戰爭之神”!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前蘇聯極其重視炮兵的使用

然而,傳統身管火炮顯然不能滿足寬正面、大縱深的要求,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火力要求,那麼對火炮數量的需求將十分驚人。於是,蘇軍用火箭炮來彌補身管火炮數量不足的缺陷。火箭炮極高的火力密集度,不僅減少了蘇軍對身管火炮數量的需求,還使炮兵總量銳減。此外,與身管火炮相比,火箭炮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投射出大量彈藥,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對敵實施大面積覆蓋。

二戰中,BM-13“喀秋莎”火箭炮大顯神威,它與T-34坦克起被認為是蘇軍取得衛國戰爭勝利的“雙雄”!嚐到火箭炮甜頭的蘇軍,在二戰後對發展火箭炮的熱情愈發高漲,其一方面著力改進火箭彈散佈大、射程近的缺點,另一方面不斷研製新型火箭炮。1960年5月30日,蘇聯部長會議提出研發供陸軍使用的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系統的要求。1963年3月28日,蘇聯部長會議批准BM-21定型。1964年1月29日,又批准其進行批量生產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二戰中威名遠揚的“喀秋莎”

火力強悍

BM-21由第147研究所(研製系統及火箭彈)和第203專業設計局(負責開發發射裝置)共同研發,發射車採用的是是烏拉爾-375D型6×6載重卡車。車尾裝有40根發射管,分為4排,每排10根。所有發射管與固定裝置一起安裝在牢固的焊接搖架上。搖架利用兩個半軸固定在基座上,可使其左右旋轉和上下俯仰。火箭發射管可以在垂直平面上俯仰0至55度,水平方向上可以旋轉172度,即向左旋102度,向右旋70度。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BM-21發射管特寫

BM-21可以進行單射和齊射,齊射大約可持續20秒。火箭彈發動機的推力為600公斤至800公斤,彈體在離開發射管的瞬間摺疊尾翼自動打開。飛行150米至450米時,引信保險自動打開,這意味著火箭彈一旦遇到目標後就會爆炸。裝填彈藥時主要採用手工方式,不過在運輸-裝彈車的幫助下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火箭彈彈體後部有摺疊尾翼

1門40管BM-21一次齊射對有生力量和非裝甲車輛造成的毀傷面積大約在800-1000平方米左右。在彈藥消耗方面,很多人喜歡將其與身管火炮進行比較,結果表明

在對相同目標進行打擊時,BM-21與M-30型122毫米榴彈炮所用彈藥數相差無幾。不過,BM-21在完成任務時間方面佔有較大優勢。比如,對一個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防禦陣地進行毀傷時,1個BM-21火箭炮連只需要20秒鐘。而配備6門M-30榴彈炮的炮兵連則需要8分鐘。蘇軍的演訓表明,1門BM-21的火力密度相當於2個6門制M-30榴彈炮連齊射,1個6門制的BM-21火箭炮連則相當於1個M-30炮兵團齊射的威力。所以,BM-21這種不遜於身管火炮的射程,以及密集火力對無裝甲或輕裝甲防護目標所具有的強大殺傷力,深受蘇軍的喜愛。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BM-21齊射火力十分強悍

戰場稱雄

蘇聯/俄羅斯為提升BM-21的性能,對其進行了改進。此外,蘇聯還將BM-21大量援助或出口給華約國家以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讓該型火箭炮遍佈世界各地。由於該型火箭炮火力猛、機動性好、結構簡單、採購和使用成本低廉,因此備受各國的喜愛。自然而然的,就是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仿製BM-21,或以其為藍本自行研製新的122毫米火箭炮,包括土耳其這樣的北約國家以及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韓國。正因為如此,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世界上爆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幾乎都能看到122毫米火箭炮的身影。

1999年,印軍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實控線上的卡吉爾、泰格爾山、德拉斯等制高點展開激烈交火。印軍在進攻泰格爾山西側制高點4875高地時屢屢受挫,於是,印軍向4875高地發射了1200多枚BM-21火箭彈,不僅粉碎了敵軍的工事,就連山上的積雪都炸變了味。由於炮火支援非常猛烈,印軍在隨後攻擊4875高地時幾乎未遭受傷亡。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印度陸軍裝備的BM-21

在2008年8月的俄格戰爭中,格魯吉亞用40餘門RM70火箭炮(該炮是BM-21的改進型,是將發射裝置安裝在捷克太脫拉卡車後部,它裝彈更迅速裝甲防護和越野機動性更好)猛烈轟擊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使茨欣瓦利一片大亂!接著,格魯吉亞的RM-70火箭炮又在無人機協助下,猛烈打擊俄第58集團軍裝甲車隊,使俄軍損失慘重,甚至赫魯廖夫中將都被擊傷住進了醫院。儘管格魯吉亞最終慘敗,但俄軍在戰後總結時,肯定了格魯吉亞的RM-70火箭炮運用成效顯著,且無人機及現代化監控指示系統的引導也產生了“力量倍增器”效果。這一戰後總結,對俄羅斯此後全方位的軍事改革影響頗大。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資料圖:格魯吉亞向南奧塞梯發射火箭彈

2011年,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爆發了國內武裝衝突,BM-21再次上陣廝殺。利比亞戰爭初期,卡扎菲軍隊將BM-21火箭炮和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作為攻擊重錘,猛轟當時的“過渡委員會”武裝。缺乏重武器的“過渡委員會”根本抵擋不住,直到北約公開軍事介入才穩下陣腳。此後,在雙方的拉鋸戰中,都投入了大量的火箭炮。“過渡委員會”手中的火箭炮既有繳獲的BM-21、牽引式輕型107毫米火箭炮,也有許多“土造”的自行火箭炮,就是大家經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裝在皮卡上的107毫米火箭炮及122毫米4管火箭炮,儘管簡陋,但作戰能力並不弱。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土製的“皮卡火箭炮”,火力不弱

毫無疑問,火箭炮是利比亞戰爭中交戰雙方的主要壓制火力,究其原因,是它比身管火炮操作簡便,特別是對於沒受過多少操炮訓練的“過渡委員會”武裝的民兵來說,操作簡便的火箭炮簡直是為其量身訂製。而在此後的敘利亞內戰中,類似場景再次出現。不過,由於北約沒有公開卷入,敘利亞政府軍的火力優勢比較明顯。

現代之勢

122毫米火箭炮之所以能經久不衰,與其在機動性、火力、成本、使用簡便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良好平衡有關。現代戰爭對陸軍火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即射程、射速、精度等,又恰好與122毫米火箭炮的特性相合。所以,122毫米火箭炮的未來道路不僅不會變窄,反而會越來越寬。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俄羅斯閱兵式上的BM-21

第一是,發射系統模塊化。

目前,絕大多數122毫米火箭炮仍沿襲BM-21的火箭發射系統,即經典的4排10管定向發射管。儘管這種發射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等優點,但其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現在的BM-21及其衍生火箭炮,平時是彈車分離,只有在實彈演習或作戰時才裝填火箭彈。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備彈、取彈、裝彈等程序將導致其應急反應能力變弱。

其次,這類結構的火箭炮的再裝填速度慢,待發彈打光後,人工再裝填40發彈需要7分鐘至10分鐘時間。

再次,一種發射車只能發射同一種口徑的火箭彈,通用化程度和火力靈活性較低。

有鑑於此,新一代122毫米火箭炮開始採用模塊化發射系統,就是把若干發火箭彈和發射管封裝為一個標準的儲運發射箱,形成一個整體模塊。這樣可有效改善火箭彈的儲運環境、延長火箭彈存儲使用的有效期、減少日常勤務處理工作;可以提高火箭炮的裝填速度、縮短髮射準備時間、提高武器系統的應急反應能力,還可使多種口徑的火箭彈共用一個發射平臺。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中國的SR-5模塊化遠程火箭炮,採用雙口徑

第二是,提高底盤機動性和防護性。

目前,各國122毫米火箭炮普遍採用6×6輪式卡車底盤,這不僅是為了實現戰術上的靈活機動性,還有戰略機動性的考慮。因為採用卡車底盤的火箭炮可以通過中型運輸機進行空運。今後一段時間,採用6×6輪式卡車底盤仍是主流,但對底盤的性能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具備更快的公路速度和行程,還要具備更高的越野性能和環境適應性,與此同時,底盤的裝甲防護也將逐步加強,因為現代戰場上各類武器的殺傷威力都在增大。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中國81式火箭炮,是BM-21的仿製改進型,主要是換了底盤

第三是,不斷提高火箭彈精度。

傳統122毫米火箭彈射擊時散佈比身管火炮的炮彈大得多,也正是由於傳統火箭彈的精度較低,所以火箭炮才普遍採取多管發射器,以數量來彌補精度的不足。但精度低畢竟會對火箭炮的作戰產生較大影響,比如大量耗彈在很大程度上減低了火箭炮成本低的優勢,對此,人們進行了大量改進工作,如火箭彈微推力偏心噴管技術、尾翼延時張開技術等使122毫米火箭彈的精度得到明顯提高。今後,除了繼續完善這些技術措施外,像制導火箭彈和衛星導航系統等,也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火箭炮上。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中國的“衛士”系列遠程火箭彈,由於使用了簡便的慣性制導,射擊精度大增

第四是,增加射程。

現代新型122毫米火箭彈開始採用高比衝固體火箭推進劑,提高推進劑裝填量,並通過採用高強度合金鋼、輕質複合材料等作為火箭彈殼體材料來降低火箭彈的重量,從而使122毫米火箭炮的射程提高到了40公里以上,今後還可能提高到50公里,甚至更遠。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中國“衛士”—2d遠程火箭彈,射程超過400公里

第五是,增加戰鬥部種類。

火箭炮自問世後長期被用於對付大面積集群目標,所使用的火箭彈主要是高爆、殺傷、燃燒、照明、佈雷和煙幕彈。隨著戰場目標類型急劇增多,目標綜合防護能力也越來越強,因此122毫米火箭彈的戰鬥部種類也必須增加。目前,殺傷/破甲兩用子母彈、溫壓彈、末敏彈、已被用作火箭彈的戰鬥部。

戰場“冰雹”:從風靡世界的BM-21,看現代火箭炮的發展

中國遠程火箭炮已經配備末敏字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