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1945年4月25日,一支美軍偵察隊與一隊蘇軍在易北河不期而遇。東西兩線並肩作戰的兩支盟軍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握手。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通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之一。

二戰後期,眼見窮途末路的德國軍隊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態勢,聯盟各國開始商議戰略部署。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此前得到消息說,由於柏林受到蘇軍嚴重威脅,德國政府已準備撤出柏林,政府機關很可能遷至南德山區,狂熱的黨衛軍、蓋世太保以及忠於希特勒的分子將集結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這包括阿爾卑斯山、奧得河西和意大利北山區),重新組織力量頑抗。

盟軍情報人員還認為,納粹分子一旦佔領上述山區,便可利用有利地形和新發明的‘秘密武器’堅守,進行遊擊戰,甚至可能‘光復’整個德國。

艾森豪威爾認為,如果德國的這一陰謀得逞,就會使盟軍陷入持久戰,付出更大的代價,不利於迅速取勝。

因此,盟軍及早在易北河與蘇軍會師十分重要。

這一方面可以切斷德國政府南撤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德軍分割成南北兩大部分,使他們失去聯繫,避免拖延戰爭。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1945年2月,西線盟軍進逼齊格菲防線,東線蘇軍進至奧得河,嚴重威脅柏林。

在此情況下,德軍不得不把西線半數以上的裝甲兵和大批坦克、火炮調到蘇德戰場。

在西線則企圖以剩下的大約五十九個師的兵力,依託沿萊茵河西岸構築的齊格菲防線,阻止盟軍的推進。

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當時預言,如果再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就可使德國受到致命的打擊。

為此,盟軍計劃首先殲滅萊茵河以西的德軍,爾後強渡萊茵河攻佔魯爾區,繼而發動最後進攻,進抵易北河與蘇軍會師。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2月22日,美軍第九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開始強渡魯爾河。

3月初,第三集團軍發動進攻,於3月9日、10日抵達萊茵河。

3月23日,盟軍開始強渡萊茵河,並突擊河東魯爾工業區。

3月23日夜,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發起進攻,一夜之間,英第二集團軍和美第九集團軍強渡了萊茵河,在河東岸奪取了登陸場。

第十二集團軍群在輔助方向上進攻得也很順利,於4月1日與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在利普施塔特地域會合,從而合圍魯爾工業區的德軍十八個師。

德軍抵抗十八天後投降,‘B’集團軍群總司令莫德爾自殺。魯爾合圍後,盟軍統帥部決定立即在全線發起最後進攻。

第十二集團軍群於4月16日進抵易北河,19日攻佔萊比錫。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與此同時,東線的蘇軍於4月16日從奧得河邊向西面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實施攻佔柏林的戰役。

1945年4月25日,美軍士兵與蘇聯紅軍戰士在德國易北河畔的托爾高會師後熱烈擁抱。

當天,美軍第一集團軍與蘇軍在托爾高會師,從而將德軍據守的地區截成南北兩段。易北河會師,是希特勒納粹政府末日來臨的重要標誌之一。

易北河會師,把德軍截成南北兩段,反法西斯德國的東、西兩條戰線從此聯接。

為慶祝盟軍易北河會師,斯大林命令莫斯科鳴放禮炮,並發表《告紅軍和盟軍書》,向紅軍和盟軍致敬。

東西兩線並肩作戰的兩支盟軍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握手,將負隅頑抗的納粹德國攔腰截為兩段。

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通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之一。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史之今日:1945年4月25日,盟軍與蘇軍在德國易北河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