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隨著近幾年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信用資產化的概念在國內開始進入普及階段,

“信用即資產”逐漸在普通民眾的認知裡刻下烙印。並非玩笑,現今的美國,60%以上的公司在僱傭員工時會調查其個人信用評分,如果信用分不合格,縱使你才高八斗、證書獎狀一籮筐也只能是枉然。曾有一家美國大公司的副總裁,因為忘記按時還信用卡,導致信用額度降到15美元,並在買車險時被索要比之前高近一倍的保費。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這個在美國人眼中最重要的信用槓桿指標就是FICO中文譯名費埃哲,全稱為美國個人消費信用評估公司(Fair Isaac Corporation),FICO信用分體系就是該公司推出的。由於美國三大個人徵信機構(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都使用,並且在每一份信用報告上都附有FICO信用分,所以 FICO也成為了信用分的代名詞。

FICO信用評分,是衡量個人信用的質量和風險,這個模型包括五個部分:信用償還記錄、信用賬戶數目、信用使用年限、新開設的信用賬戶和正在使用的信用類型。綜合這五個維度的信息加總以後,個人信用得分會在300分到850分之間。任何一個不良信用記錄,都會令被評者損失信用分,而隨著分數的降低就直接地帶來很多經濟損失,比如上面例子所說,即使是企業高管“失信”後買車險也會被收更高的費用。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聯想到芝麻信用,採用類似的評分系統,不同點在於:FICO所採用的評分項並不會很多,每一個評分項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權重都很高,這樣的好處是模型結果可以有清晰的解釋,以便政府機構、金融企業做出判斷和調整。反觀芝麻信用則是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為基礎,採集數百種場景的眾多數據,通過複雜的關聯算法把所有不同緯度的數據最終擬合成一個數值,缺陷是過度的分散化導致無法分析結果誘因。誠然,二者都不夠完美,但大數據分析依然是核心。FICO公司也已引入了在線評估的信息工具,未來如果二者能夠深度融合可能會迎來個人消費信用評估的劃時代發展。

但是在中國,無論是FICO或芝麻信用都沒有大規模推廣開來,呼籲了很多年的社會信用體系依舊不夠完善,但也並非沒有進步,目前個人信用報告已經開放,個人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 (網站鏈接:http://www.pbccrc.org.cn/)網站所示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個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個人基本信息、銀行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本人聲明及異議標註和查詢歷史信息。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實時來自於公安部公民信息共享平臺的信息。個人基本信息表示客戶本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婚姻信息、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內容。銀行信貸交易信息是客戶在各商業銀行或者其他授信機構辦理的貸款或信用卡賬戶的明細和彙總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是個人徵信系統從其他部門採集的、可以反映客戶收入、繳欠費或其他資產狀況的信息。隨意截幾張報告示例圖感受下: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報告數據主要來自銀行體系、國家行政機構以及電信運營商等,在申請房貸或者其它銀行貸款時會作為參考。可見政府對於建立完善的個人徵信體系是有很大決心的,而限制在於目前國內的金融體系並不像美國發展的那麼成熟,能夠覆蓋到的人群非常有限,所以作為信用評分中佔比最重的金融行為數據就比較薄弱;其次,大數據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大數據分析的複雜性,會大幅提升結論顯性化分析的難度,如何平衡結論的準確性和可分析性也是一大難題。

大信用時代即將來臨:個人信用報告Pick一下?

雖然要建立完善的信用體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隨著政府機構的逐步推進,個人信用資產化是不可扭轉的方向。有兩個重要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一是高度互聯網化的中國可以將個人生活場景轉化成信用分,每筆網絡消費都將成為信用憑證;其次是實行懲罰的成本大幅降低,結合互聯網技術可大大降低執法成本、提升執法效率。如同企業可以憑藉信譽發行債券融資,具體到個人也是同樣的邏輯:個人的房貸、車貸、消費貸、現金貸等等皆是信用資產化的結果。

隨著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的日趨完善,在不久的未來,一個人會因為信用卡逾期、網絡借貸賴賬、拖欠水電費而找不到工作,甚至在社會中被邊緣化,給個人就業、投資、出行以及子女教育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敲黑板:信用很重要,且用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