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記得20世紀初的時候,逛逛京城各大古玩市場還能淘到一些貨真價實的古董,現如今還有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的樣子麼?沒有!古玩攤販擺出來的字畫、瓷器、古玩雜項絕大多數都是贗品,縱然有些清末民初的物件也是個天價。

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文玩商人舊稱古(骨)董販子,歷史以來他們社會地位都非常尷尬。上與王公貴族一起提籠架鳥稱兄道弟,下與盜墓賊寇市井之徒交往過密,還能與文人騷客舞文弄墨品茶論道……總之交遊廣闊複雜,日常事務身閒心繁!

文玩,水深,這碗飯不好吃!成功合格的古董販子不僅要通讀正史還要熟悉野史;既能熟諳官場之道又能遵守江湖潛規則;鑑定書畫器物真假之餘還可以和當鋪、妓院乃至販夫走卒打成一片。總之,三教九流無所不交,大宅深院荒野墓冢無所不往。

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古董販子”這個稱呼本來就不雅,世人對他貶多褒少,無論民俗傳說、文學創作還是當代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形象也很少正面。

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森嚴,士、農、工、商,商在最後一位,即使在當今信奉金錢第一,以錢財多少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價值的社會,商人也是“最苦”、“最累”的行業。

養家餬口,苦點累點古董販子不在乎,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世人通常把古董販子當作騙子其實是不理解他們誤會他們,這個行當“官”、“賊”兩邊都沾,誠信是天下第一大事。

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古董販子自個兒也常常被“騙”,這個“騙”字不是錢銀被騙,而是傳承無序、出處模糊以訛傳訛而導致年代斷錯、品質斷錯、估值斷錯。

但從來沒有退貨、換貨一說,玩鷹的被鷹啄了眼,他們只能打碎牙往肚裡咽,只會怪自己“學藝不精”,學會認栽,這是古代的古董販子的為人處世和職業操守。

當下“文化”名稱盛行,能沾邊的都叫“文化”,殺豬宰羊、打魚獵物、市井盲流等等只要能賺錢都可以被挖掘冠以“文化”之名,淡化了詩書禮樂、廟堂儀軌、婚喪嫁娶等等民族的傳承和傳統。

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董販子本身就是一個行當的從業人員。但是,現代的文玩商人的職業操守遠遠不如古代的文物販子,不是他們存心“坑蒙拐騙”,而是現實社會文化形態和生存環境的“逼迫”。

當下,信息大爆炸知識大融合,可以見到歷代帝王將相玩所未玩聞所未聞的書畫器物。文玩市場中全世界的藝術品種類應有盡有,品質良莠不齊價格也五花八門,有人粗略估計過這個行業,細分種類不下萬種,從業人員過億。

當代社會尷尬的文玩商人,在古代他們最在意的是“信用”

當今文玩商人的經營概念已經遠遠超過古代古董販子的業務範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古玩市場的滑坡和沒落已經可見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