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你的觀察,你覺得悟空和頭條號的受眾群體是怎樣的一類人,是一個適合深耕的內容社區嗎?

獨角獸RayRay


這個我還真研究過,雖然我不是搞自媒體的,只是平常弄著玩。咱程序員接觸一個新事物就喜歡研究根源,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我先拋出我的觀點一:頭條號的文章類型適合輕鬆易讀類的,標題有爆點,內容有噱頭,更容易成爆款。

因為頭條不是用來學習的,受眾群體來看的就是新聞,日常飯後,睡前刷個熱點,來點八卦。就像我這個科技領域,真要放代碼,列參數,畫圖表,沒多少閱讀量的,正所謂內涵看門道,外行就看個熱鬧。少創作一些深度的文章,另外泛政治,比較敏感話題也少碰,因為得不償失。

下面圖是目前自媒體的受眾群體年紀分佈,也符合我上面的推斷,都是年輕人。

我再拋出我的觀點二:頭條號是個推薦算法平臺,曝光量最大的影響不是粉絲而是領域,是內容受眾的數量多少。

因為頭條比雙微(微博,微信)晚,很多自媒體在雙微上把粉絲數據作為首要運營目標,粉絲越多閱讀量越多,到了頭條就有點水土不服了。頭條的推薦不一樣,源自機器對讀者閱讀行為的分析,體現的是讀者的意志。讀者的每一次點擊、停留、點贊、評論、收藏等都在為文章加分,再進一步推薦。粉絲只起到一個冷啟動的作用,對於創作者,還要綜合考慮頭條號的健康度、原創度、活躍度、活躍度、垂直度、互動度,算法非常複雜。下面是今日頭條資深算法架構師曹歡歡博士的一頁PPT:

我目前粉絲只有一百多,但收益並不比幾千粉絲的同領域的創作者少,當然還是比不過幾萬粉絲的大V了。

我最後再拋出我的觀點三:內容生產者應該多向垂直領域的前輩學習經驗,判斷自己處於什麼水平,然後再設定明確的運營目標。

因為我們的頭條領域很難改變,畢竟不是全才,每人都屬於不同的崗位,擅長不同的領域。通過關注自己領域的佼佼者,知道自己領域的天花板在哪,然後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學習大佬們寫文章的方法,其他領域的文章可以當熱鬧來看,本領域就要看門道了。一個是內容選題的優化,一個是標題的優化,一個是封面圖的優化,一個標籤的優化,都能提高頭條號的整體水平。

我目前應該處於科技領域的中下游,不過也沒辦法,程序員太忙,這個定位我也接受。

以上都是一個業餘選手的研究,歡迎大佬們指正。


SuperBean


多數人是追求上進的一群人!


於澤洋8


喜歡書寫與外界交流,屬於文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