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地道风味之旅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广式锅物在北宋时期便已原型初现,由于食物投放汤中会“咕咚”一声,被舌尖上的宋朝第一带货人苏东坡形象地称之为“谷董羹”。


不过,无论是红汤清汤酸汤菌汤还是羊肉汤,只要烹食方式为且烫且吃,基本上便可统称“火锅”,唯独广东对锅物有自己的叫法——”打边炉“,总让第一次听说的人好奇,如此生僻奇怪的称谓从何而来?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广州语本字》记录下了这一食俗的出处:“打”是涮的意思,“边”则是“甂”的同音简写,最地道讲法应该是“打甂炉” 即涮瓦盆火锅。可能是因为“甂”字太生僻,所以逐渐就误传成了“边”。


打边炉最传统吃法就是站着吃,大概是太美味的缘故,吃上几个小时也不足为奇。


毕竟有俗语云:边炉滚一滚,神仙都企唔稳(神仙也站不稳)!


1


打边炉里的门派


这几年不少城市掀起了一股打边炉的热潮,还一度抢了川渝火锅的风头。当川锅以麻辣鲜香攻占所有人味蕾时,打边炉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清水原汤彰显“大味至淡”,无招胜有招,为自己赢得了锅物江湖的一席之地。


和川渝火锅只分红油清油不同,广式打边炉要是细分下来,完全可以开宗立派,吃上一个月也不重复。


广府派,无鸡不欢,多以鸡煲类为主,代表为“猪肚鸡边炉”;


潮汕派,这两年风头正盛,“牛肉边炉”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了广式火锅。但是外地人鲜知,当地还藏着“卤水边炉”,一锅沉淀了岁月香气的陈年老卤,就足够令你食指大动;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寻味顺德》


顺德派以毋米粥为”粥底边炉“的代表,不过此派最负盛名的,当属宗师级边炉:“清水边炉”——这也是打边炉的最高境界:极简极鲜。


2


无鸡不成宴 猪仔好煲汤

广东猪肚鸡边炉


锅底:猪肚鸡汤

食材:猪肚、鸡肉、荤素菜若干

蘸料:生抽、海鲜酱油、沙茶酱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猪肚鸡边炉)


猪肚鸡边炉第一要紧的,便是原汤沸腾后,盛上一碗先滋润肠胃。和川渝火锅锅底只能烫煮不能喝不同,由猪肚和鸡肉经过长时间文火熬煮的汤底,本身就带有浓郁的草本味和胡椒香气,有些大厨会在汤中再加入酵母抽提物,为其提供精细入微的香料基调,汤底浓中带清,喝下后暖心暖胃。


喝完汤后,等锅底再次沸腾时,即可把斩件的鸡块和切条的猪肚下锅,鸡汁中和了猪肚的腥味,而猪肚提升了汤的浓郁,5-10分钟后,鸡块嫩滑,猪肚爽脆,一桌人起筷,手慢便无。


猪肚鸡边炉可以涮烫各种荤素菜,广东人喜爱脆肉鲩,这是一种肉质更爽脆的草鱼,切成薄片的鱼肉涮两下就要迅速夹起,以卷成蝴蝶状时口感最佳,香滑弹牙。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脆肉鲩 涮烫)


配鱼片的酱料也有讲究,一般酱油味重,容易盖过鱼肉本身的鲜味喧宾夺主,可选择海鲜酱油,并在其中放入少许姜沫,便可提升海鲜的滋味又无损鱼肉的鲜甜,嗜辣的人可以往酱油里加点小米椒,吃起来更有层次感。


3


庖丁解牛 无丸不欢

潮汕牛肉边炉


锅底:牛骨白萝卜汤

食材:脖仁、匙皮、匙柄、吊龙、吊龙伴、嫩肉、牛腩、胸口朥、三花腱、肥胼、腿肉、五花腱、牛舌、牛尾……

蘸料:沙茶酱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潮汕牛肉边炉)


潮汕人在广东是出了名的做事精细。体现在食物身上,牛肉边炉可见一斑。


牛肉牛筋丸,打浆手拍40分钟以上,直至肉浆细腻光滑,还能闻到新鲜牛肉的清香后,手工挤刮成丸。


肉丸在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除了工序上的严谨之外,区别其口味的关键还有配料。一般人家用盐、淀粉、食用碱、小苏打和鱼露制作,但有些大厨会在里面加入酵母抽提物,调鲜效果更好,肉丸口感既弹且柔,还带有一丝甘香。


除了掉地可以回弹的牛肉丸,光是五花八门的涮烫牛肉部位,也足够让人点单前好生研究一番,并伴有选择困难症发作。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潮汕牛肉边炉各部位牛肉图)


虽然脖仁、匙皮、吊龙、嫩肉等部位众多,但一头牛用来打边炉的部位只有整头牛的30%,尤其考验切肉师傅的刀工,牛的每个部位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筋是筋肉是肉,彼此不可粘连,每片肉大小均匀,立盘不掉是最为基础的工夫。


如果对于五花八门的牛肉部位不了解,那么就直接点吊龙、肥牛和爽口嫩肉,它们几乎涵盖了牛肉最典型的口感。下锅顺序从瘦到肥,下锅时用筷子将肉打散,烫时需一吊血水,二吊纤维,三吊酸性,三吊水之后,再将漏勺架在锅边,众人分食。


吃牛肉边炉,必定要蘸沙茶酱。潮汕是沙茶酱的发源地,将鱼、海米、酵母抽提物及各种香料等混合而成,口感咸鲜甜辣俱全,鲜香甜稠,能激发牛肉本身的味道,使其如覆上油脂般绵绸浓郁,肉与酱料彼此成全,相得益彰。


4


比佢食一食 唔食广东米

顺德粥底边炉


锅底:白粥

食材:贝类、鱼片、牛肉片、猪杂、鸡肉等

蘸料:葱姜碎、生抽、花生油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粥底边炉)


广东地区蛇多,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让毒蛇咬上一口,以后再也没机会吃广东的米了。


死前还心心欠欠的广东米有多好吃?

顺德人用粥底火锅告诉你。


许多广东人都爱吃粥,粤菜中的生滚粥,讲究用新鲜的肉类、海鲜在粥水里大火急煮,迅速上桌,凸显食材本身的鲜味。但一碗生滚粥所含食材毕竟有限,人们干脆用清淡的白粥作为锅底,打起了边炉。


传统的粥底火锅,只取粥油做底,即稻米用油抓匀,丢进一口大锅里煮至少三个小时,直到米粒颗颗开花、顺滑起胶,米汤色白如浆熬制成后,上面浮着的一层粘腻如膏油的浓稠液体。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粥油)


粥油沸点比水低,好料下去也不容易灼过火,用来打边炉更能保持肉质的鲜美,又因为以粥为底,不会上火,深受重视“下火”的广东人的欢迎。


粥底边炉下料的顺序也有讲究,先是甘甜的白贝,烫到开壳立即捞起,随后肉质细腻的鲩鱼片、筋道弹牙的象拔蚌、细腻鲜香的猪肝稍稍过水即可,柔滑弹牙的肉丸、果冻一般颤颤巍巍的猪红则需细细煮上几分钟,蘸以提鲜的生抽酱料,锦上添花。


这是一个漫长而惬意的过程,最后鲜味和肉味都留在了粥里,舀一勺煮得绵密的白粥,撒上葱花、芹菜粒,热乎乎地喝下,粥底火锅的美妙之处才得以尽数展现。


5


天王盖地虎 清水打边炉

清水打边炉


锅底:清水,偶尔会放少量玉米段、枸杞或姜片等

食材:新鲜鱼片、牛肉片、肉丸、蔬菜等

蘸料:酱油、花生油、葱姜末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清水打边炉)


“白开水,滚鲩鱼头尾及脊骨,加点大豆芽菜,落盐,落猪油,便是上好的打边炉汤料。”在一篇1987年的饮食文章里,简单明晰地道明了清水打边炉的精髓:忠于食物的原味。


锅底只用清水,偶尔放几段玉米提供清甘韵味,剩下的,全靠食材自己。一锅清水如同照妖镜——只用略略一煮,食材的好坏便一目了然。

这也是为什么清水打边炉的菜式不算多的缘故,毕竟不是每一样都经得住清水的检验。菜品以猪牛鸡鱼肉为主,有的餐馆会提供更地道本土的水蛇肉。如果够胆一试,你会惊叹于蛇肉的清甜,蘸点生抽入口,是纯粹天然的鲜美。


打边炉时要注意由淡至浓烫涮,可以体味到层层递进的口感;想要尝到食材的鲜味,控制火候是关键,有些食材涮烫时间要掐着秒计算,才能得到或爽脆或柔嫩的极致享受。


吃两粒爆汁弹牙的肉丸,倒一份土鸡块入锅烫熟,涮几片内脏羊肚……老广们吃打边炉,过程不加一次汤,所有食材的鲜味全都聚集在里面,最后点一份粿条,配着汤落肚,以鲜甜饱满结束一顿打边炉,嗝,满足。

清水打边炉的调味一般为海鲜酱油,口感偏甜却不夺味,仅仅是用来辅助提鲜的,所以不宜浓油赤酱,懂行的老饕会选择低盐清淡的生抽做蘸料,只需轻轻一裹,肉鲜便已跃然舌尖。


一锅打尽!吃了神仙都站不稳的广式锅物


在川渝人民眼里,广式边炉清汤寡水,不叫火锅,叫汤锅;而广东人则视重口味火锅为妖孽,怀疑浓厚的锅底是为食材的不新鲜打掩护。二者相互对擂,却又惺惺相惜,打边炉逐渐有了微辣锅底的出现,而川渝火锅也开始将食材的新鲜作为招徕顾客的亮点。


除了锅底讲究工夫,蘸料也有所改变,虽然广式蘸料越简单越好,一碟海鲜酱油或一碗沙茶酱就是全部,但随着酵母抽提物的出现,蘸料可以更大程度从淡中取鲜,口味上的变化则更显内敛和深刻,使其回味鲜甜,协调饱满。


不过变化是必然,但鲜,永远是打边炉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一为新鲜,二为鲜味,从食材本身取味,大道至简,宁淡勿咸,一派宗师气度。


下期预告:

在肉系火锅圈里,南有潮汕牛肉火锅,北有北京羊肉涮锅。一下雪,北京成了北平;一涮肉,首都才成了老北京。在老北京眼里,铜锅里沸腾的卷边羊肉,是冬日里的白月光,而那一碗香浓的麻酱,则是心里的朱砂痣,万物皆可蘸。


思宾格,全球酵母抽提物领导品牌。

酵母抽提物,成就您的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