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之外陰上皮內瘤變

外陰上皮內瘤變

確診依據活組織病檢,主要鏡下病理特徵為上皮層內細胞異型性及核分裂象增加。

病灶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年輕、病灶侷限的普通型患者可採用局部藥物和物理治療。

生命健康之外陰上皮內瘤變


外陰上皮內瘤變是一組外陰病變的病理學診斷名稱,包括外陰鱗狀上皮內瘤變和外陰非鱗狀上皮內瘤變(Paget病和非浸潤性黑色素瘤),多見於45歲左右的婦女,近年外陰上皮內瘤變發生率有所增加。

1、 病因

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大多數與人乳頭瘤病毒(HPV)16型感染有關,也可能與外陰性傳播疾病或肛門--生殖道病變、免疫抑制以及吸菸相關。

2、 病理

上皮內瘤變的病理特徵為上皮層內細胞分化不良、核異常及核分裂象增加。病變始於基底層,嚴重時向上擴展甚至占上皮全層。過去根據外陰上皮內瘤變細胞分化不良、核異常核分裂象以及在上發層病變程度,將外陰上皮內瘤變分為1一III級,但隨著對外陰上皮內瘤變病程認識的深人,2004年國際外陰疾病研會對外陰上皮內瘤變定義分類進行了修正,認為外陰上皮內瘤變 I型主要是HPV感染的反應性改變,外陰上皮內瘤變僅指高級別外陰上皮內瘤變(II---III)。

分類見表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分類及特徵


分類 大體觀 鏡下觀

普通型 皮膚病損界限清晰

(與HPV感染有關)


疣型 呈溼疣樣外觀 見挖空細胞,角化不全及角化過度細胞,上皮棘層肥厚,細胞異型明顯


基底細胞型 呈扁平樣增生改變 挖空細胞少於疣型,上皮層增厚,內見

或非乳頭瘤病變 呈基底細胞樣未分化細胞從基底向上擴展


混合型 兼有上述兩種類型的表現

(與IPV感染無關)


分化型 局部隆起、潰瘍,疣狀丘疹 細胞分化好,細胞異型限於上皮基

或過度角化 底層,基底細胞角化不良,表皮網脊,內常有角化蛋白形成


未分化型 其他不能歸入普通型或分化型,如Paget,其病理特徵為基底層見大而不規則的圓形、卵圓形或多邊形胞,細胞質空面透亮,核大小、形態、染色不一(Paget細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生命健康之外陰上皮內瘤變


三、臨床表現

1、症狀 主要為外陰瘙癢、皮膚破損、燒灼感及潰瘍等。

2、體徵 病灶可發生在外陰任何部位,可見外陰丘疹,斑點,斑塊或乳頭狀贅疣,單個或多個,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紅色;少數為略高出皮面的色素沉著。


四、診斷利別診斷

確診依據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對任何可疑病變應作多點活檢。取材時應注意深度,避免遺漏浸潤癌, 陰道鏡檢查或採用1%甲苯胺藍或3%-5%醋酸塗抹外陰病變皮膚,有助於提高病灶活檢的準確率。

外陰溼疹、外陰白色病變、痣、脂溢性角化瘤和黑色棘皮瘤等也可引起,注意與這些疾病鑑別,以及這些疾病與外陰上皮內瘤變並存的情況。

生命健康之外陰上皮內瘤變


5、 治療

治療的目的在於消除病灶,緩解症狀和預防惡變。治療應根據患者年齡、病變大小及分類,惡變風險、對外陰形態及功能影響等選擇個體化方案。治療前應做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和排除早期浸潤癌。

1. 局部治療 適應於病灶侷限、年輕的普通型患者。可採用:

①藥物治療:5%氟尿嘧啶軟膏等外陰病灶塗抹和局部免疫反應調節劑咪喹莫特;

②物理治療:可用激光、冷凍、電灼以及光動力學治療,特別是激光汽化的效果更佳。

2、 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依據病變範圍、分類和年齡來決定。

①對侷限的分化型病灶可採用外陰上皮局部表淺切除術,切除邊緣超過腫物外緣0.5-1.0cm即可;

②對大的病變可行表淺外陰切除術(外陰皮膚剝除)和薄層皮片植皮術;

③老年人和廣泛性外陰上皮內瘤變,特別是分化型患者採用單純外陰切除,切除範圍包括外陰皮膚及部分皮下組織,但不切除會陰筋膜;對Paget病,由於病變多超越肉眼所見病灶邊緣,且偶有浸潤髮生,應行較廣泛局部病灶切除或單純外陰切除:若出現浸潤或合併汗腺癌時,需做廣泛性外陰切除和雙側腹股溝淋巴結切除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