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管理」12創新

第一節 創新的含義、特徵與作用


一、創新的含義
創新是指為了更有效地運用資源實現組織目標而進行的創新活動過程。
1.創新是指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整合組織資源。
2.管理過程就是創新過程,管理就是創新。
3.創新是管理的一項基本職能。
4.創新是指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引入。

「懂點管理」12創新

二、創新的特徵
1.首創性。創新就是解決前人所沒有解決的問題,不是模仿、再造,而是在繼承中突破舊的思想、模式、框框和方式方法,從而創造新的事物。
2.價值性。創新利潤,指由於承擔風險和進行創新所獲得的回報。
3.變革性。創新的實質就是改造舊事物,創造新事物。
4.動態性。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創新也不例外,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創造和革新的過程。
5.時間性。當今社會是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網絡技術和Internet的出現,使速度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
6.風險性。管理創新風險是指由於對外部環境變化估計不足或無法適應,或對創新過程難以有效控制而造成創新活動失敗的可能性,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

三、創新的作用
(一)創新是企業改善市場環境的重要手段。
(二)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三)創新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
(四)創新是企業提升素質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五)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六)創新可以利用剩餘生產能力,產生聯動效應。

「懂點管理」12創新

四、創新的過程
(一)尋找機會。
1.就係統的外部來說,有可能成為創新契機的變化因素
(1)技術的變化。(2)人口的變化。(3)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4)文化與價值觀念的轉變。
2.就係統內部來說,引發創新的不協調現象
(1)生產經營中的“瓶頸”,可能影響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或勞動積極性的發揮,因而始終困擾著企業的管理人員。
(2)企業意外的成功和失敗,往往可以使企業從原先的思維模式中超脫出來,從而可以成為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源泉。
(二)提出構想
敏銳地觀察到了不協調現象的產生以後,還要透過現象究其原因,並據此分析和預測不協調的未來變化趨勢,估計它們可能給組織帶來的積極或消極後果;並在此基礎上,努力利用機會或將威脅轉換為機會,採用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暢談會法等方法提出多種解決問題、消除不協調、使系統在更高層次實現平衡的創新構想。


(三)迅速行動
創新的構想只有在不斷地嘗試中才能逐漸完善,企業只有迅速地行動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協調”提供的機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四)堅持不懈
構想經過嘗試才能成熟,而嘗試是有風險的,是不可能“一擊中的”的,創新也可能失敗。創新的過程是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提高的過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我的成功乃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

第二節 創新的基本內容

「懂點管理」12創新

一、技術創新
(一)技術創新的內涵
技術創新是指由技術的新構想,經過研究開發或技術組合到獲得實際應用,併產生經濟、社會效益的商業化全過程的活動。這裡的“技術的新構想”指新產品、新服務、新工藝的新構想,“技術組合”指將現有技術進行新的組合,“實際應用”是指生產出新產品、提供新的服務,採用新的工藝或對產品、服務、工藝的改進。
(二)技術創新的主要類型
1.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
產品創新,即創新的目的是得到新的或者某種改進、改善的產品的創新活動。工藝創新,即設計並採用某種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進和革新原有工藝技術條件。


2.企業創新與產業創新
企業創新,主要是指以企業的產品開發、工藝革新、市場開拓,組織及管理變革為內容的創新活動。產業創新,則是某一類技術創新的產業化。
3.原理獨創型、結構綜合型、功能移植型與局部革新型創新
(1)原理獨創型的技術創新:根據科學研究所發現的科學原理,經過應用科學研究的探索得到的技術原理,創造出全新的技術實體。例如:馬·可尼按照麥克斯韋的電磁波原理創造出無線電通信技術。
(2)結合綜合型的技術創新:把幾種科學原理所規定的現有技術重新組合起來,創造出結構形式全新的技術裝置、手段和工藝。
(3)功能移植型的技術創新:根據自然規律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各種特殊表現,按現有的成熟技術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功能作用,把它移植推廣應用到其他領域中去,擴大技術的功能範圍。

(4)局部革新型的技術創新:在原有技術主體部分基本原理不變的情況下,對其缺陷不足的部分加以改進,使之不斷完善和成熟起來,更加適應人的需要。

「懂點管理」12創新

(三)技術創新戰略的模式及選擇
1.自主創新戰略
自主創新戰略的優勢表現為:

(1)技術壁壘優勢。(2)壟斷優勢。(3)專利優勢。(4)制定標準。
自主創新戰略的劣勢表現為:(1)開拓成本大。(2)風險高。(3)人員素質要求高。
2.模仿創新戰略
模仿創新的優勢表現為:(1)通過學習、模仿技術領先者的經驗和長處,可以減少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投入,降低成本水平,減少投資風險。(2)通過學習和分析技術領先者的戰略及其得失,尋求更好滿足市場需要的技術戰略,有可能獲得後來居上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模仿創新戰略的劣勢:(1)由於只是先進技術的跟進者,因此在技術方面只能被動適應,難以進行長遠的規劃;在市場方面被動跟隨市場定位,不利於營銷渠道的鞏固和發展。 (2)模仿創新戰略有時會受到進入壁壘的制約而影響實施的效果。
3.合作創新戰略
所謂合作創新,是指以企業為主體,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動技術創新的創新形式。

「懂點管理」12創新

二、制度創新
(一)制度創新的內涵
企業的制度創新就是實現企業制度的變革,通過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係,使各個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體現;不斷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和修正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使企業內部各種要素合理配置,併發揮最大限度的效能。


(二)制度創新的基本內容
1.產權制度創新。2.經營制度創新。3.管理制度創新。
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激烈與約束相容的原則。(2)競爭性原則。(3)個性化原則。(4)系統性原則。

管理制度創新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幾乎涉及企業生產、銷售、經營、分配的方方面面:(1)制定完善的組織制度,明確權責關係。(2)制定完善的人事制度,建立科學的人才評估和人才選拔機制。
(3)以市場為先導,建立有效的分配製度和激勵制度。“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精神,才能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管理制度創新主要是企業勞動人事分配製度的創新。企業應當進一步推進經營者的職業化和市場化,不斷完善經營者的擇優錄用、競爭上崗機制,積極探索和推行年薪制、期權股份制、特殊勞動貢獻分紅等各種要素分配形式,使經營者既有薪金收益,又有股權收益,形成有效的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企業應當進一步深化用工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的競爭機制。

「懂點管理」12創新

三、組織創新
(一)組織創新的要求
(1)組織中以知識流取代工業經濟時代的物流和資金流成為組織結構的主線。
(2)組織中要建立智慧集成、跨學科合作研究的環境和超越傳統界限的生產、研究開發等系統,打破工業經濟時代企業內部各部門條塊分割的界限。
(3)組織中要建立寬鬆的工作環境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建成等級制和網絡結構相結合的柔性體制。


(4)組織的外部關係上,競爭和協作並重,既競爭又合作。
(二)組織創新的基本趨勢
企業組織創新主要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圍繞提高企業應變能力、價值增值能力,進行企業流程再造、劃小核算單位,使組織規模小型化;二是努力降低管理層次,加強橫向聯繫,建立虛擬企業和團隊組織,使組織結構扁平化、網絡化;三是重新調整企業與市場的關係,調整企業供應鏈,建立企業間的戰略聯盟。
(三)面向未來組織創新——學習型組織
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具有如下特徵的組織:組織結構扁平化、組織交流信息化、組織開放化,員工與管理者關係轉為夥伴關係,組織能夠不斷調整內部結構關係等特徵。
四、觀念創新
(一)觀念創新的內涵
觀念創新,是指形成能夠比以前更好地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並更有效地利用資源的新概念或新構想的活動,它是以前所未有的、能充分反映並滿足人們某種物質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構想,來創造價值的活動。

「懂點管理」12創新

第三節 企業文化創新
一、工業社會中企業文化的功能與特點
企業文化經常被定義為“企業成員廣泛接受的價值觀念以及由這種價值觀念所決定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
1.企業文化是作為企業經營的一種副產品而出現的。
2.企業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業組織的記憶。


3.企業文化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發揮作用的。
4.企業文化是一元的。
二、知識經濟與企業文化創新
1.企業文化是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2.企業文化是人們自覺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種副產品。
3.作為人們自覺行為結果的企業文化不僅是記憶型的,而且是學習型的。
4.企業文化將在強調主導價值觀與行為準則的同時,允許異質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