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大家都知道“熱氣球”,內部加熱空氣,作為浮力來使整體發生位移,緩緩上升,高可達十幾千米,徐徐下降,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差池。

不過,關於熱氣球,還有一個冷知識:國際航空聯合會曾將其列為“最安全”的飛行器。

別誤會,這並不是一篇小眾的科普文,而是一篇文章的引子,熱氣球的種種特性,與房地產市場非常相似。

首先,過去這些年,樓市不知不覺已飄上高空。

開發商的規模越來越大,有媒體做過統計,選取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十年時間,萬科總資產增長了7倍,保利增長11倍,綠地增長18倍,恆大增長超20倍,融創中國增長了30倍。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房屋銷售面積越來越高,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房價水平躥升較快,尤其是中小城市,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其次,樓市“軟著陸”的難度很高。

在房企規模大、銷售面積大增、房價高的影響下,要讓樓市迴歸理性,難度自然很大。

遠的不提,就說最近兩天開封樓市的事,7月19日取消了限售,7月20日又撤銷了“取消限售”的規定,讓人看起來有點“一頭霧水”。

原因很簡單,市場總是容易放大這種微妙的情緒,一個本沒有多大影響的調控變動,惹得各路專家分析來分析去,樓市中稍有點風吹草動就變得焦躁不安。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以2018年為例,下半年,不少城市出現了土地流拍,繼而房企現金流短缺,降價促銷不斷,不少老業主就覺得自己吃虧了,假如房價持續上漲,房子一直供不應求,這些業主反而會“沾沾自喜”。

上去了容易,再下來就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再次,房地產仍是“壓艙石”。

這一點跟熱氣球是最像的,表面上看在天空中飄飄然,時刻似乎都會墜落的危險,實則是最安全的飛行器之一。

房地產也是如此,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對居民槓桿率攀升,房屋空置率上升感到憂慮,但不得不承認,房地產市場,依然是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1998年以來,房地產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比重不斷創新高,從當年的4.0%增加至2017年的6.5%,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在20%左右。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此外,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 全部28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受房地產帶動。根據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基於投入產出表的測算,房地產貢獻相關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9%。

請注意其中的一個數字,有一半的行業都與樓市有關,我們的基建、工程、機械、建材、施工、裝修、傢俱、家電、服務業,都與房地產的景氣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既然房地產這麼像“熱氣球”,那麼,5年後,究竟是繼續“上升”,還是“下降”?

針對這個問題,專家回覆了兩個字:“慢熊”。

在今年三月份,敦和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小慶,在國金總量經濟閉門會議上發表演講指出,從利率和房地產銷售兩個角度來看,現在的樓市與2014年、2015年很相似。

儘管環境相似,但趨勢卻有很大不同,徐小慶認為,房地產未來會走出“慢熊”,也就是說,銷售額會呈現逐步陰跌、慢跌,而不會突如其來的大跌,房價也是如此。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5年,樓市會像即將“著陸”的“熱氣球”一樣,平穩“下降”。

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今日已經不同往日。

5年前,既有棚改貨幣化、返鄉大潮等外力助推,也有信貸寬鬆的因素存在,樓市在各類催化劑的作用之下,再漲一波在情理之中,但現在已經“物是人非”,對不少三四線城市而言,哪怕掏空“六個錢包”也很難湊夠首付,更不用說一二線城市了。

5年後,調控次數會越來越密集,限售的門檻動輒就是5年以上,買套房子可能需要七八年才能脫手。

房產流動性下降的同時,租賃市場的發展也會從“雛形”到“壯大”,最近住建部公佈的第二批租賃城市名單就是實例,加上“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樓市大概率會走出“穩中有降”的趨勢。

樓市像“熱氣球”!5年後,“上升”或“下降”?專家點評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