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想起來之前讀過《小王子》,其中有句話特別深刻,“人類最深的情感,從最大的喜悅到最深的痛苦,都源自於關係。”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完全和別人不打交道,只是喜歡與不喜歡,想與不想而已,但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的好壞關乎著很多細數不清的關係,好比任何一個成功的商人都是一個成功的交流家。在別人失落的時候給予幫助,在得意的時候給予祝賀,正所謂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好,朋友多,路好走。交際也是一門大學問,很多家長在這方面想必也是遇到一些難題。其一,現在電子產品橫行的時代,孩子窩在家裡,不願意社交。其二,孩子被寵慣了,在家做老大,待人不講禮貌,出去外面就可難和其他孩子成為朋友。其三,有些孩子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那麼什麼是能夠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呢?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為關係密切的想必和家庭、父母教育、自身影響為重。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即使不能馬上顯現,也會在未來看到孩子成為了父母的縮影。儘管社交能力可能會在孩子來到學校以後,通過老師的教育,有所改變。但我們父母也是要積極幫助孩子提高其社交能力。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到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要循序漸進地培養的,那我們就要了解孩子社交發展的階段。孩子社交能力變化的時期分為冷漠期(0-2歲)、準備期(2-3歲)、敏感期(3-6歲)。冷漠時期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正好處於發展認知的時期,就是對很多事情沒有太多的概念,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準備期的孩子語言發展敏感,家長可以介紹家裡人給孩子認識,幫助孩子和其他大一點的孩子之間多自主溝通和交流。社交敏感期,孩子語言能力有了發展,但是詞彙能力缺乏,所以孩子哭泣甚至亂扔東西是表達一種反抗的行為,而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會選擇性交友。所以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1、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要學會公平分享,而不是獨享的規則。在要求孩子遵守規則的時候,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這樣潛移默化也會讓孩子將此轉化了與他人的社交中。

2、有些孩子生性膽小,但是卻很希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有禮貌地去詢問其他小朋友是否能夠加入進去。

3、有些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更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比較偏向安靜遊戲,像是一個人玩積木這些,玩積木確實能夠鍛鍊孩子的智商,但是卻無法和其他人有太多的交流,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和其他孩子的友誼,像是生日的時候邀請孩子同學,鄰居過來,積極鼓勵孩子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孩子。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4、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往往也是情商高的孩子,有時候孩子的童言無忌雖說沒有什麼壞心思,但是卻容易傷害其他孩子的心,要讓孩子知道,有些話太過耿直說出來會傷害其他孩子的心,不如換一種方式來交流,像是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吐槽,“你真的好胖”,如果換成,“你瘦下來一定更好看。”哪一句更舒服呢?

5、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也容易得到更純粹的友誼,所謂的同理心,在面對朋友不開心的時候,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能看到對方的痛楚。小孩子之間有時候容易對某些事情有很大的執念,這樣就很容易哭出來,此時的陪伴和安慰也是極為需要的。家長平時可以教育孩子,如果孩子朋友不開心了,一定要去安慰之類的行為。

6、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行為表達方式。孩子詞藻不豐富的時候,會直接用暴力反擊,家長要表現出痛苦的樣子,告訴孩子這樣會傷害到別人,如果孩子突然對家長示好,親親或者擁抱,家長也要告訴這是很好的行為。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構建良好人際關係,離不開父母的以下行為

父母是孩子的導師,雖說不一定能在知識層面指點迷津,但是在陪伴孩子成長,教育孩子做人方面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所謂成才先成人,父母的作用真的是舉足輕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